别说司马迁不知道甲骨文,就连老子、孔子都不知道甲骨文,甚至周朝的人都不知道甲骨文。要知道,周朝前期还在零星使用甲骨文,这就蹊跷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甲骨文不是社会使用的文字,它只用来宫廷占卜的和巫师祭祀的,范围有限,使用的人很少(主要是巫师),材料也独特;每一片甲骨,经过“验辞”这个程序之后,它的“一次性功能”也就终结,密不外传,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是一年)的集中,就埋于地下。而当时社会面上使用的文字是简册文字,教育、交流、管理、文化、誓盟、契约、合约等一切社会活动,尤其是史官记事,都使用简册文字。《尚书》里就说:“唯殷先人,有典有册”,甲骨文里就有“简册”、“典册”、“删”、“刊”、“聿(笔)”、“书”这些字,许多甲骨文字形都呈现出纵向的细长形,正是受简册形制的影响。史书里有“占卜”的记载,却没有“甲骨文”的片言只语的记载,更没有一片甲骨留存于世。代代相传的是简册文字。所以,中国的文化并没有因为甲骨文的失传而中断,中国的文化正是由于简册文字传承下来了。老子当年做周朝的国家档案馆馆长,他面对的就是满架子的简册,而没有一片甲骨;孔子整理国故《诗》、《书》、《礼》、《易》、《乐》,面对的也是一堆一堆、一捆一捆的简册。司马迁出自史官世家,也没见过半片甲骨。简册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尽管可能“韦编三绝”,但可以重新整编、刻写。
甲骨文因其是专门文字,使用人口少,使用范围窄,使用时间短,使用之后集中保存,秘不示人,并定期掩埋,所以在整个汉字发展过程中仅仅是个插曲,影响极为有限。随着商周王朝的覆灭,它仅有的一点记载功能也彻底埋没。真正一脉相承地传承中国文化的应该是简册文字。
- 历史问答
- 答案列表
为什么司马迁不知道甲骨文的存在[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