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而清正廉洁,则是百姓对为官者的最大期盼。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
01廉洁小故事一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02廉洁小故事二
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新鲜鱼,给公仪休送来。但他坚辞不受。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喜欢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因为我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人馈送的鱼。道理很简单,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
03廉洁小故事三
东汉时,羊续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羊续不仅对下属们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至亲也是这样。他在州衙办公,妻儿希望能和羊续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个照应。羊续领着妻子、儿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儿见到屋里全部财产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羊续对儿子说:“我就是这样过日子,你们要到这来住,叫我拿什么供养你们母子呢?还是回乡下家中住吧。”儿子不解地说:“人家父亲当官,三亲六故都受惠,可我们借不上一点光。”还是妻子了解羊续,对儿子说:“你还不了解你爹呀。你也读了些书,对清官十分敬仰。现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么迷惑了呢?”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于是欣然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去了。
04廉洁小故事四
清康熙初年,原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离开罗城时,堂堂一位县令,竟然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当地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后来他出任堂堂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当他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称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05廉洁小故事五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
- 历史问答
- 答案列表
提倡廉洁的历史故事[朗读]
今天是“5.10思廉日”,为大家讲述十位先贤的廉洁故事:
一、子罕辞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二、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六、两袖清风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王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七、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八、悬鱼拒礼
东汉时,有一个叫羊续的人,他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九、三离三留
1430年7月,况钟被宣宗朱瞻基派往苏州任知府。况钟在苏州府任职13年,留下了一段中国吏治史上“三离三留”的佳话。第一次离任,是因其母亲去世,需要守孝而离职。他一走,苏州府又腐败泛滥,3万多百姓上书朝廷召回况钟;第二次离任,是他任期三年届满,回京述职,百姓担心他去而不回,经强烈要求,来年春天况钟返回;第三次离任,是况钟在苏州任职满九年,照例应该位升一等,到别的地方任职。当时又有18000人联名挽留,皇帝只好先升他为三品官,让他继续留任苏州府。
十、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官名)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一、子罕辞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二、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三、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四、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六、两袖清风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王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七、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八、悬鱼拒礼
东汉时,有一个叫羊续的人,他长期担任南阳太守,但是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因为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尊敬,都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会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情况,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九、三离三留
1430年7月,况钟被宣宗朱瞻基派往苏州任知府。况钟在苏州府任职13年,留下了一段中国吏治史上“三离三留”的佳话。第一次离任,是因其母亲去世,需要守孝而离职。他一走,苏州府又腐败泛滥,3万多百姓上书朝廷召回况钟;第二次离任,是他任期三年届满,回京述职,百姓担心他去而不回,经强烈要求,来年春天况钟返回;第三次离任,是况钟在苏州任职满九年,照例应该位升一等,到别的地方任职。当时又有18000人联名挽留,皇帝只好先升他为三品官,让他继续留任苏州府。
十、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官名)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廉洁奉公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保持清廉的品德。以下是一些提倡廉洁的历史故事:
羊续悬鱼
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为人清廉,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有一次,他的下属焦俭为了表示敬意,送给他一条活鲤鱼。羊续虽然收下了鱼,但并未食用,而是将其悬挂在庭檐下,以此作为拒绝礼馈的标志。此事传开后,人们都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再也不敢向他行贿了。
于谦两袖清风
明朝名臣于谦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有一次,他进京接受考察,手下的人劝他带点礼物去送礼,但于谦却笑着提起两只袍袖说:“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他以此表明自己两袖清风、不贪不占的立场。于谦的清廉事迹和《入京》一诗中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成为了千古佳话。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陶母湛氏收到后,却原封不动地退回给陶侃,并写信责备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陶母的清廉自守和教子有方为后人所称颂。
晏婴一裘
晏婴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宰相,他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一件裘袍穿了30多年都舍不得扔掉。齐景公知道后,打算赏赐他豪宅、马车等,但晏婴却坚决不接受。晏婴廉洁奉公的精神流传于后世,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子罕以廉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国相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了一块宝玉,想献给子罕。但子罕却拒绝接受,他说:“你把玉作为珍宝,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就失去了各自的珍宝。”子罕的廉洁作风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深受大家的爱戴。
杨震拒金
东汉时期,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带着十斤黄金去拜访他并想贿赂他。但杨震却严词拒绝,他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羞愧地离开了。杨震的清廉事迹成为了后世官员的楷模。
刘宠一钱太守
东汉会稽郡太守刘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为他送行。但刘宠却坚决不收,实在盛情难却的情况下,他只象征性地收下了一枚铜钱。此事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他为“一钱太守”
海瑞铁面无私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惩治贪官污吏、打击豪强恶霸。他在户部供职时,敢于直言进谏迷信道教的嘉靖帝,为此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他的清廉和正直深受百姓爱戴,被后人称为“海青天”
这些历史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廉洁奉公、清正廉明的品德和精神。他们的故事和事迹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清廉、正直和公正的人生目标。
羊续悬鱼
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为人清廉,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有一次,他的下属焦俭为了表示敬意,送给他一条活鲤鱼。羊续虽然收下了鱼,但并未食用,而是将其悬挂在庭檐下,以此作为拒绝礼馈的标志。此事传开后,人们都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再也不敢向他行贿了。
于谦两袖清风
明朝名臣于谦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有一次,他进京接受考察,手下的人劝他带点礼物去送礼,但于谦却笑着提起两只袍袖说:“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他以此表明自己两袖清风、不贪不占的立场。于谦的清廉事迹和《入京》一诗中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成为了千古佳话。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陶母湛氏收到后,却原封不动地退回给陶侃,并写信责备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陶母的清廉自守和教子有方为后人所称颂。
晏婴一裘
晏婴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宰相,他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一件裘袍穿了30多年都舍不得扔掉。齐景公知道后,打算赏赐他豪宅、马车等,但晏婴却坚决不接受。晏婴廉洁奉公的精神流传于后世,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子罕以廉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国相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了一块宝玉,想献给子罕。但子罕却拒绝接受,他说:“你把玉作为珍宝,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就失去了各自的珍宝。”子罕的廉洁作风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深受大家的爱戴。
杨震拒金
东汉时期,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带着十斤黄金去拜访他并想贿赂他。但杨震却严词拒绝,他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羞愧地离开了。杨震的清廉事迹成为了后世官员的楷模。
刘宠一钱太守
东汉会稽郡太守刘宠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为他送行。但刘宠却坚决不收,实在盛情难却的情况下,他只象征性地收下了一枚铜钱。此事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他为“一钱太守”
海瑞铁面无私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惩治贪官污吏、打击豪强恶霸。他在户部供职时,敢于直言进谏迷信道教的嘉靖帝,为此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他的清廉和正直深受百姓爱戴,被后人称为“海青天”
这些历史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廉洁奉公、清正廉明的品德和精神。他们的故事和事迹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清廉、正直和公正的人生目标。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