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问答
- 答案列表
军人穿军装能下跪吗[朗读]
军人穿军装是不能下跪的,只能敬军礼,因为军人是战士,战士是威武的,是神圣的,着装下跪有损军人形象。
你可以参照《内务条令》第104条军人应当军容严整,军人因非因公外出应当着便服;军级以上机关,院校,医院,科研和文艺,体育单位的军官,文职干部下班后通常着便服;女军人怀孕期间和给养员外出釆购时,可以着便服。
一,刘伯承元帅跪迎军旗。
刘伯承元帅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他早年就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军事教育,红军时期就担任过红军大学的校长,在此期间培养了大批红军各级军官。
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多次担任重任。抗战时率领八路军129师痛歼日寇,解放战争时期带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居功至伟。
后来又带领二野席卷大西南,解放了云贵川。
全国战事平定,刘伯承萌生了要办军校,培养我军中高级将领的想法。他上书中央,辞去了担任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要求去办一所军校。
他虽然只有一只眼睛,但是目光很长远。他认为,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依靠单一的陆军作战,作战方式单一,如今随着各军种各兵种的陆续建立,要把我们以往战争培养的陆军将领,继续深造,培养成能够指挥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高级将领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而且,抗美援朝战场的客观需要,也表明了培养新型作战指挥人才的紧迫性。
上级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刘伯承辞去西南职务,赴南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一职。
中央军委特派陈毅作为中央代表,前往授予军旗。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典礼在南京举行,军事学院全体工作人员和学员在礼堂端坐,陈毅代表中央军委授旗。
谁也没有想到,曾经带领百万大军的刘伯承,平日不苟言笑,瑾守军人风范的刘伯承,在授旗仪式上,作出了一个让众人惊讶又心悦诚服的举动。
授旗仪式开始,陈毅端立手擎军旗,刘伯承正步走到陈毅面前,然后单膝跪地,双手捧起军旗下角,低头吻了一下,然后起身接过军旗。
至此,新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宣告诞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启了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你看,这就是我们刘帅的范儿,让授旗仪式充满了仪式感和荣誉感,刘元帅这一跪,致敬的是我们鲜艳的军旗,无数先烈用生命去捍卫去铸就的八一军旗。
后来的影视剧对这一情节多有表现。上图就是一张剧照。)不过当年应该穿的是50式军服,而不是55式礼服)
二,当代礼炮兵用跪姿执行国家最高礼仪任务。
在首都北京,有这样一群兵,他们的训练,执行任务,必须严格的跪,千锤百炼。
这就是我们的礼炮兵。
每逢国家重大节日庆典,还有迎接重要外宾,都要鸣放礼炮。这是一种国家层次的礼仪。
礼炮是一种小型火炮,类似于二战时期的山炮,发射无头炮弹,打的时候只有响声,并不会有弹头打出去。
礼炮兵的训练艰苦程度,比肩仪仗队。用最严的要求,最高的标准,打造最佳的效果。比如我国开国大典的时候鸣放礼炮28响。这个28响,并不是1门炮鸣放28次,而是多门礼炮同时鸣放一次为一响,一共鸣放28响。
这就要求,每一响,多门炮必须在同一时间进行鸣放。这就要求平日必须大量训练,完成动作的同步性,协调性,还要保持军姿严整,美观。
有人说,仪仗兵是最帅的兵。其实你去看,礼炮兵们的军姿也是最帅的,都是千锤百炼训练出来的。在鸣放礼炮的全过程中,礼炮兵保持单膝跪姿,一动不动,你看他们的身姿,都是一条直线,尽显军人风范。
三,英雄跪亡妻。
三十年前,这样一张照片被全国各大报刊刊载,引发了一股关注热潮。
主人公是一名青藏高原的汽车兵,驾驶着汽车奔驰在边防公路上,为哨卡送去急需的物资。
西藏那地方你知道,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雪山大阪,暗流险滩,落石泥流,过多的紫外线,吃不饱的氧气,就连下一锅面条,水都烧不到100度。
而且,地广人稀,往往车在路上走一天,也遇不到一个人。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主人公当了好多年汽车兵,吃苦耐劳,表现优异,提了干,立了很多功,可以说勋章满身。
这样一位优秀的军人,也获得了爱情之神的青睐,一位美丽的姑娘和他相爱了。他们结婚组成了小家庭,不久妻子就怀孕了。
快临产的时候,丈夫有任务又要出车。妻子善解人意的说,你放心去吧。
没想到,妻子在家生产的时候出了意外,遇到难产,孩子没保住。更让人揪心的是,妻子的情况也很糟,处于弥留状态。
丈夫在军营闻讯,火速驾车返回,原本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的路程,他一天一夜就飞奔回来了。
可是最后,妻子也没救回来。
丈夫安葬了妻子和孩子,立了一块碑。到了坟前,欲哭无泪,刻骨铭心。摄影师抓拍了这样一张照片,非常具有冲击力震撼力。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边防军人为了祖国安全所做的奉献,付出,和牺牲。必须向他们致以敬意。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刘伯承元帅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他早年就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军事教育,红军时期就担任过红军大学的校长,在此期间培养了大批红军各级军官。
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多次担任重任。抗战时率领八路军129师痛歼日寇,解放战争时期带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居功至伟。
后来又带领二野席卷大西南,解放了云贵川。
全国战事平定,刘伯承萌生了要办军校,培养我军中高级将领的想法。他上书中央,辞去了担任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要求去办一所军校。
他虽然只有一只眼睛,但是目光很长远。他认为,我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依靠单一的陆军作战,作战方式单一,如今随着各军种各兵种的陆续建立,要把我们以往战争培养的陆军将领,继续深造,培养成能够指挥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高级将领人才,才是最重要的工作。
而且,抗美援朝战场的客观需要,也表明了培养新型作战指挥人才的紧迫性。
上级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刘伯承辞去西南职务,赴南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一职。
中央军委特派陈毅作为中央代表,前往授予军旗。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成立典礼在南京举行,军事学院全体工作人员和学员在礼堂端坐,陈毅代表中央军委授旗。
谁也没有想到,曾经带领百万大军的刘伯承,平日不苟言笑,瑾守军人风范的刘伯承,在授旗仪式上,作出了一个让众人惊讶又心悦诚服的举动。
授旗仪式开始,陈毅端立手擎军旗,刘伯承正步走到陈毅面前,然后单膝跪地,双手捧起军旗下角,低头吻了一下,然后起身接过军旗。
至此,新中国最高军事学府宣告诞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启了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你看,这就是我们刘帅的范儿,让授旗仪式充满了仪式感和荣誉感,刘元帅这一跪,致敬的是我们鲜艳的军旗,无数先烈用生命去捍卫去铸就的八一军旗。
后来的影视剧对这一情节多有表现。上图就是一张剧照。)不过当年应该穿的是50式军服,而不是55式礼服)
二,当代礼炮兵用跪姿执行国家最高礼仪任务。
在首都北京,有这样一群兵,他们的训练,执行任务,必须严格的跪,千锤百炼。
这就是我们的礼炮兵。
每逢国家重大节日庆典,还有迎接重要外宾,都要鸣放礼炮。这是一种国家层次的礼仪。
礼炮是一种小型火炮,类似于二战时期的山炮,发射无头炮弹,打的时候只有响声,并不会有弹头打出去。
礼炮兵的训练艰苦程度,比肩仪仗队。用最严的要求,最高的标准,打造最佳的效果。比如我国开国大典的时候鸣放礼炮28响。这个28响,并不是1门炮鸣放28次,而是多门礼炮同时鸣放一次为一响,一共鸣放28响。
这就要求,每一响,多门炮必须在同一时间进行鸣放。这就要求平日必须大量训练,完成动作的同步性,协调性,还要保持军姿严整,美观。
有人说,仪仗兵是最帅的兵。其实你去看,礼炮兵们的军姿也是最帅的,都是千锤百炼训练出来的。在鸣放礼炮的全过程中,礼炮兵保持单膝跪姿,一动不动,你看他们的身姿,都是一条直线,尽显军人风范。
三,英雄跪亡妻。
三十年前,这样一张照片被全国各大报刊刊载,引发了一股关注热潮。
主人公是一名青藏高原的汽车兵,驾驶着汽车奔驰在边防公路上,为哨卡送去急需的物资。
西藏那地方你知道,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雪山大阪,暗流险滩,落石泥流,过多的紫外线,吃不饱的氧气,就连下一锅面条,水都烧不到100度。
而且,地广人稀,往往车在路上走一天,也遇不到一个人。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主人公当了好多年汽车兵,吃苦耐劳,表现优异,提了干,立了很多功,可以说勋章满身。
这样一位优秀的军人,也获得了爱情之神的青睐,一位美丽的姑娘和他相爱了。他们结婚组成了小家庭,不久妻子就怀孕了。
快临产的时候,丈夫有任务又要出车。妻子善解人意的说,你放心去吧。
没想到,妻子在家生产的时候出了意外,遇到难产,孩子没保住。更让人揪心的是,妻子的情况也很糟,处于弥留状态。
丈夫在军营闻讯,火速驾车返回,原本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的路程,他一天一夜就飞奔回来了。
可是最后,妻子也没救回来。
丈夫安葬了妻子和孩子,立了一块碑。到了坟前,欲哭无泪,刻骨铭心。摄影师抓拍了这样一张照片,非常具有冲击力震撼力。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边防军人为了祖国安全所做的奉献,付出,和牺牲。必须向他们致以敬意。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穿军装下跪?跪谁?敌人?那是投降!除此之外,军人还能跪谁呢?咱们的人民解放军,站有军姿,行有队形,敬有军礼。因为问题是“军人穿军装能下跪吗?”,而不是特指什么军队的人,另当别论。中国有句老话:好男儿,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
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大校军衔。现在已经退休。记得多年前他得到他老母病危的消息,急忙告假回老家探望。结果老人家在医院没有抢救过来。按照他们老家的习俗,孝子必须要披麻戴孝,到所有的亲戚家去“报丧”。接连三天,我这位朋友在家里是老大,于是和他的爱人,带着弟弟妹妹挨家挨户去下跪,在门外带着哭声,告知老母离世。然后要等到人家开门出来,再一次听完“哭丧”才可以站起来。后来听朋友讲,虽然是旧习俗,但不得不遵守照办。那几天正好是下雨天,几天跪拜后站都站不稳了,但还得认认真真的料理后事。不过,朋友特别告诉我,自己是军人,要去履行做儿子的责任,必须换上便装。朋友还说报丧还不算什么,最让人难受还必须要做,并且还必须做好的事情,就是整个丧事期间,全家的孝子贤孙,做什么事情,该怎么做,都只能听从村子里面“长者”的安排。前来祭奠的亲朋好友都要安排吃饭,而家里的人还必须跪在地上。等先上席桌的人吃完,下一轮又要开始了。隆重的丧事开的是“流水席”,可以想象那段日子朋友和他的家人真的是“太难了”
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大校军衔。现在已经退休。记得多年前他得到他老母病危的消息,急忙告假回老家探望。结果老人家在医院没有抢救过来。按照他们老家的习俗,孝子必须要披麻戴孝,到所有的亲戚家去“报丧”。接连三天,我这位朋友在家里是老大,于是和他的爱人,带着弟弟妹妹挨家挨户去下跪,在门外带着哭声,告知老母离世。然后要等到人家开门出来,再一次听完“哭丧”才可以站起来。后来听朋友讲,虽然是旧习俗,但不得不遵守照办。那几天正好是下雨天,几天跪拜后站都站不稳了,但还得认认真真的料理后事。不过,朋友特别告诉我,自己是军人,要去履行做儿子的责任,必须换上便装。朋友还说报丧还不算什么,最让人难受还必须要做,并且还必须做好的事情,就是整个丧事期间,全家的孝子贤孙,做什么事情,该怎么做,都只能听从村子里面“长者”的安排。前来祭奠的亲朋好友都要安排吃饭,而家里的人还必须跪在地上。等先上席桌的人吃完,下一轮又要开始了。隆重的丧事开的是“流水席”,可以想象那段日子朋友和他的家人真的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