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自理能力的综合训练与习惯化
对年龄在七八岁以上的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更好地掌握那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外,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为了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一个综合训练与提高的过程,能学会有计划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形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与个性品质。
养成热爱劳动的品德与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自理也是一种劳动。假如一个孩子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不愿意、也不会通过自己的劳动把自己的生活环境搞得清洁些、美一些,这个孩子就没有什么独立生活能力可言。爱劳动,是人的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家长对于一个智力障碍儿童,除训练教育孩子掌握必要的生活自理技能之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态度。
假如一个孩子能够主动地将凌乱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那么当他整理完毕时,他必然会感到房间变了,变得更清洁、整齐、更美了。这时他会体会到一种劳动后的心理满足,树立起独立生活的信心和兴趣。总之,热爱劳动的习惯、勤劳的品德不仅是独立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能够获取稳定的社会职业的一种重要条件。
2.自我管理与生活作息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习惯。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如给一张书桌或给一个抽屉,让孩子有放衣物、书籍的地方,有做作业的固定场所。在这些环境中,让孩子自己安排和管理物品,并感到在这个环境中自己是主人,应负起全部的责任,使他懂得整理并保管好自己的日常用品等等。这样由家长督促孩子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整理空间并坚持不懈,形成一定习惯,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当然,这需要有一个训练指导的过程。
培养孩子按时作息的习惯。独立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支配时间。在学校里,时间的支配是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决定的,这对养成孩子按时作息的习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放学以后如何支配时间则是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家长要教育孩子科学地合理安排一天、一周的生活(主要是家庭中的生活),同时要根据学校里的课程表和家庭生活的特点,帮助孩子制订家庭作息时间表,安排好学习、生活、娱乐和睡眠的时间,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对孩子今后适应独立生活是很有好处的。
3.给予孩子机会
训练孩子自己主持一天、一周的家庭生活。能否自我主持一天、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家庭生活,是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综合检查。当孩子生活自理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家长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训练孩子主持家庭生活。当然这种主持家庭生活的训练应循序渐进,可以从局部到全部,家长的指导可以从多到少。
家庭经济情况,适当地给孩子一些拥有物质的主权,训练孩子恰当地使用钱币的能力。
- 其它问答
- 答案列表
年龄较大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指导[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