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瘫痪特点为瘫痪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
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或弛缓性瘫痪。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即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病变所致。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瘫痪肢体的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使单突触牵张反射中断所致),肌萎缩早期出现(系脊髓前角细胞的肌营养作用障碍所致),可见肌束震颤(如为脊髓前角刺激性病变),无病理反射。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电位。
下运动神经元各部位病变时瘫痪特点:①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表现为节段性弛缓性瘫痪,而感觉正常,见于脊髓前角灰质炎;②前根,损伤节段亦呈弛缓性瘫痪,亦无感觉障碍,见于髓外肿瘤压迫;③神经丛,病变时可有一个肢体多数周围神经损害,引起弛缓性瘫痪、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伴有疼痛;④周围神经,该神经支配区出现弛缓性瘫痪,同时伴有感觉、自主神经障碍。
- 生活问答
- 答案列表
周围性瘫痪的症状是什么[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