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历史上最顶级的阳谋之一。
唐安史之乱以来,节度使的势力日益增强。他们拥兵自重,割据大片土地,还拥有当地的民政权和财赋权,形同土皇帝,而且时常发生大臣夺权篡政的事,政权更迭像走马灯一样。
宋朝建国之后,如何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成为朝廷考虑的首要问题。赵匡胤与赵普谈论天下事,赵匡胤问道:“唐末以来,皇帝更迭频繁,连年争战,百姓苦不堪言,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呢?”赵普回答说:“天下之所以战争不断,就是因为节镇权力太大,只要稍夺其权,天下自然就会安定了。从此赵匡胤下定了削夺节镇兵权的决心?
赵匡胤初即帝位时,除了四方节镇各掌本镇兵权之外,执掌禁军兵权的,在内是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心腹,他们都是发动陈桥兵变,助他成就帝业的功臣。在外的还有两个,一个是殿前司副都点检、镇宁军守节度使慕容延钊,另一个是镇安节度使、侍卫军马都虞侯韩令坤。赵匡胤为获得他们的支持,曾对他们进行了破格升迁,以韩令坤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天平节度使、同平章事,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昭化节度使、同中书门下二品。
殿前都点检是禁军总统领,赵匡胤便是从这个职位篡夺皇权的,如今授予别人,心实不安。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在平定维扬李重进的叛乱以后,便免除了二人在禁军的全部职务。改任慕容延钊为山南西道节度使,韩令坤为成德军节度使。而且,将殿前都点检一职,控于己手。
七月,晚朝后,赵匡胤特地留下石守信等人宴饮,酒过三遇,赵匡胤忽然长叹,闷闷不乐。石守信等人问他何故,赵匡胤屏退左右,说道:“若不是你等全力扶持,我如今也难得做皇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们的好处。可是,做皇帝也不是件容易事,我常常寝食难安。比较起来,还是做节度使更快乐些。”
石守信等人不解道:“如今天下太平,征服汉唐等国也只是旱晚的事,皇帝为何这等忧心?”
赵匡胤道:“汉唐都是垂尽之国,例是不必担忧,其实我所忧者你们也不难理解,你们想,做皇帝在众人眼中是何等风光,这个宝座有多少人日夜想夺取它,稍有不慎,不但皇权丢失,只怕身家性命都不可保,叫我如何不忧?”
石守信等人听了,吓得目瞪口呆,齐跪倒在地连声说道:“陛下为何要这样思,如今天命已定,天下皆知,天命既定,没有人再敢违天命造的。”
赵匡胤听了群臣的话后,继续道:“我知道你们各位当然没有异心了。但是,如果你们手下的将领有人贪图富贵,你们怎么办?一旦他们把黄龙袍披到你们身上,拥立你们为帝,你们虽然不想当皇帝,又能有什么办法?”
这明明是将以前石守信等人做过的事来挤兑他们。事实上,石守信等人以前虽曾做过逼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事,但赵匡胤南征北战多年,是何等的精明,自己若不愿意夺取皇位,有谁敢在军中胡来?石守信等人闹到中帐中,他始终“沉醉”不醒,只是当时没有人揭穿他的诡计,他不但不感激,倒反咬一口,自己登上皇位,却将造反的帽子加在别人的头上。
不过石守信等人此时已无法分辩,他们做大臣已久,也明白此事争辩也是无用,于是磕头哭道:“我们都太愚蠢了,没有想到这些。陛下就可怜我们,给指出一条活路吧!”
赵匡胤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直截了当地说:“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忙忙碌碌,不过是为“富贵”二字。何谓富贵?还不是要多积聚金帛财物,以使终生享受不尽,而且使后世子孙永不贫乏。既然这样,你们不如解除兵权,选择一个繁华富庶的地方,去做藩镇。在那里可以多多置买土地园宅,为子孙后代建立殷实的家业,再多买上些歌妓舞女,寻欢作乐,安享晚年,难道不是美事一桩?我今天跟诸位约定:世代与你们的子孙通婚。我从此也不用担心你们会黄袍加身,你们也可以完全信赖我,咱们君臣之间两无猜忌,上下相安,该有多好!”
石守信等人追随赵匡胤都很长时间了,深深了解他的脾气和性格,他既如此说,那是无法挽回的了。因此一齐拜谢道:“陛下为臣等想得这般周到,真是生死之交,骨肉之亲啊!”第二天,这几员大将宣称因身体有病,不能胜任繁重的军务,请求解除在朝廷的军权。
七月三日,以侍卫都指挥使、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治宋州,今河南商丘);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治所为东平府,今山东东平),殿前副都点检、忠武节度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治所寿春,今安徽寿县);侍卫都虞侯、镇安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治澶渊郡,今河南濮阳)。让他们都离开都城,仅保留节度名号,但削去其禁军的职务,到镇就任,还给他们许多赏赐。只有石守信还兼有侍卫都指挥使的职务,但兵权已不在他手里。
杯酒释兵权,不愧是历史上最顶级的阳谋之一,宋朝的历史从这里开始不一样了,不过一啄一饮,莫非前定必有来因,杯酒释兵权虽然保障了大宋王朝初期的稳定,但也为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 历史问答
- 答案列表
杯酒释兵权是怎么一回事[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