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员工退休时无法享受退休金,主要原因是养老保险未缴足15年导致的,有以下解决办法:
若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继续就业,如果其不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则其用工关系仍属于劳动合同关系,可以适用《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规则;如果其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则劳动合同终止,不受劳动法保护。
(1)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务关系,由用人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直至达到15年。
由于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养老保险未缴费满15年,因此劳动者可以要求返聘,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但由于其已经达到退休年龄,二者只能形成劳务关系。当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劳动者可以离开用人单位,享受退休金。
(2)劳动者自己缴费至满1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当用人单位不能继续为劳动者缴费时,劳动者可以自己缴费,至满15年后,方可享受养老保险。
(3)选择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若员工甲在退休时不能享受退休金,未达到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则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退休金,若用人单位拒绝,则可以寻求第三方组织的帮助,或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本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法律问答
- 答案列表
员工甲是无固定期限的劳动者,但退休时不能享受退休金,怎么办[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