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史工作者的“三力”
党史工作是党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工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党史和党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高度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新形势下党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新时代做好党史工作的遵循和依据,是推动党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党史工作不同于一般性的史学工作,党史工作既是一项史学研究,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兼具政治性与科学性。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党史工作者是党史工作的重要主体,是党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为党存史述史、续写“红色家谱”的工作职责。新时代党史工作者做好党史工作要具备“三力”,即政治定力、初心动力、业务能力。
政治定力:坚持“党史姓党”,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新时代党史工作者要具备政治定力,首先体现在坚持党对党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史姓党”是党史工作的生命线,是做好党史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党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党性观念,对党绝对忠诚,让党放心安心,做到在党言党、知党信党、忧党为党、爱党兴党。党史工作者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握好党史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党史工作的政治性要求党史工作者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党史工作者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为党修史立传、著书立说。立场基于信仰,立场决定话语。党史工作者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政治理想。党史工作者要彰显政治担当,毫不动摇地、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立场在本质上是反动的,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政治影响与政治危害是巨大的。反对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党史工作者责无旁贷,要敢于亮剑、勇于发声、善于引导,要用客观史实正本清源,坚守住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党史阵地。
再次,党史工作者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一项基本政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不允许有“漏网之鱼”,党史工作者要廉洁自律、慎独干净,守住纪律的红线底线,面对各种诱惑,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与私欲的斗争中锤炼政治品格,保持政治本色,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党史工作者要严格遵循党史上两个“历史决议”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新评价、新论断,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能犯历史错误、政治错误。
初心动力:要为人民写史,热爱党史事业,牢记光荣使命
初心是一个人干事的“源动力、元动力、愿动力”,初心不忘,就不彷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史的主人公是中国共产党,创造者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党史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历史。党史工作者应从党史中领悟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初心,常问自己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坚持为人民写史,为人民说话,当好党和人民的“责任编辑”?
始于初心,源于热爱,热爱是感性初心。人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内心总有一股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的干劲。党史工作者做好党史工作就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党、热爱党史事业,只有真正热爱,才会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动力。党史工作者在研究、宣传党史的过程中,要感受到党的伟大以及百年历程的艰辛与不易,加深对党史的认识,涵养对党史的情怀,升华对党史的感情。党史工作者只要真正热爱党史事业,将自己奉献给党史事业,即使是默默无闻地“青灯黄卷,皓首穷经”日复一日,内心也不失乐趣,因为精神上的满足要远远大于物质上的富足。
初心是情怀,使命是担当,初心和使命都是党史工作者勤勉工作的不竭动力。使命是时代赋予的,希望是党和人民寄托的。新时代党史工作者肩负着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研究“三大规律”,为党治国理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支撑的崇高职责和光荣使命。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产生于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色品牌”,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党史工作者要把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用党史呈现出来,用文字传承下去,让后辈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党史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党史工作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业务能力: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文字水平,创新工作思路
党史部门是党史研究部门和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党史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对党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党史工作者的理论修养是其业务能力的突出表现,是保证党史理论性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党史工作者加强理论修养,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大功夫,特别是要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党史工作者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书籍,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等权威著作,还有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央全会决定和党的其他重要会议决议与党中央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要广泛输入党史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扎实理论功底,在常学常新常用中强化理论修养,做到“肚里有货,心中有数,笔下有神”。
党史工作者的文字能力是一项“硬实力”“核心能力”,党史工作者要提高文字水平,让党史兼具学术价值和阅读价值。一方面,写作要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观点,保证党史的客观真实、科学严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党的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重大史实、历史细节要充分挖掘,理清历史脉络,理顺历史逻辑,严防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
另一方面,写作要注入真情实感,要写得生动感人。党史要面向人民群众,要用简约朴实的文风叙述,让人民群众愿意看、乐意看。既要写大事,也要写小事,既要写党的领袖,也要写普通党员和群众,要为全党全社会写出科学严谨、史实准确、生动流畅的党史作品。
历史每天都在发生,党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方面的深刻变化,要培养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史工作思路,增强党史工作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说服力。第一,创新党史研究方法。党史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和多重面目,党史工作者在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同时,要借鉴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优势,为我所用,构建党史研究的方法论体系。第二,创新党史研究角度。党史工作者应坚持“大党史”理念,把党史置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研究,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对百年党史进行全面系统地把握。拓展研究新领域,比如,中共纪念活动史、开放以来地方县委书记口述史等。第三,创新党史宣传方式。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自媒体时代,党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潮流,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扩大宣传面,主动占领党史舆论阵地,让热爱党史、学习党史在全党全社会蔚然成风。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建党百年铭记党史党课讲稿教案集合9篇[朗读]
6月28日,江苏靖江法院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警前往常熟沙家浜开展“不忘、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建党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党性锤炼。
“沙家浜”作为革命老区,因京剧《沙家浜》而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沙家浜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列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全国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鱼水情深”是沙家浜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党一直所走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靖江法院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警前往沙家浜开展“不忘、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是接受红色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鱼水情深”,无论是在京剧《沙家浜》中,还是电影、电视剧中,都是贯穿剧情的政治主线。阿庆嫂、沙奶奶等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以郭建光、贺永英等为代表的党员干部、新四军队伍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深厚革命感情,可谓感天动地。这种精神凝聚起的是保家卫国、解放人民的磅礴力量。
这种精神是军民团结,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精神财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种精神更值得传承与弘扬。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需要有核心的组织来号召部署,否则就难以凝聚力量。
无论哪一个组织,无论把自己说得多么优秀,一旦脱离了人民,不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那只能是空中楼阁、纸老虎,经不起狂风巨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一直以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为己任,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正因如此,沙家浜的芦荡里,才能燃起抗日战争的燎原烈火,才能演绎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如今,我们正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奋斗新时代。目前,一场轰轰烈烈的“不忘、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到沙家浜这样的革命老区去寻找“”,从那些鲜活的人物、鲜活的事例中,彻底感受当年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感受那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现在,虽说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但前行路上依然有碉堡、暗礁,建设伟大祖国、美丽家园依然需要上下齐心、干群团结的“鱼水深情”。
“熊熊芦荡烽火景,感人军民鱼水情”,到沙家浜去重温建党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党性锤炼,是一堂生动鲜活的革命教育课。开展“不忘、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是要从更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中提炼出历久弥新的精神元素,彻底地进行“自我革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牢牢地扛在肩上。愿党员干部们,在重温党史中“”更加坚定,“使命”更加明确,建立起新时代干群关系的“鱼水深情”,谱写出“”绽放的新篇章。
“沙家浜”作为革命老区,因京剧《沙家浜》而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沙家浜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列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全国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鱼水情深”是沙家浜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党一直所走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靖江法院机关党委组织党员干警前往沙家浜开展“不忘、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是接受红色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鱼水情深”,无论是在京剧《沙家浜》中,还是电影、电视剧中,都是贯穿剧情的政治主线。阿庆嫂、沙奶奶等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以郭建光、贺永英等为代表的党员干部、新四军队伍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深厚革命感情,可谓感天动地。这种精神凝聚起的是保家卫国、解放人民的磅礴力量。
这种精神是军民团结,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精神财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种精神更值得传承与弘扬。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需要有核心的组织来号召部署,否则就难以凝聚力量。
无论哪一个组织,无论把自己说得多么优秀,一旦脱离了人民,不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那只能是空中楼阁、纸老虎,经不起狂风巨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一直以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为己任,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正因如此,沙家浜的芦荡里,才能燃起抗日战争的燎原烈火,才能演绎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如今,我们正走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奋斗新时代。目前,一场轰轰烈烈的“不忘、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到沙家浜这样的革命老区去寻找“”,从那些鲜活的人物、鲜活的事例中,彻底感受当年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感受那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现在,虽说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但前行路上依然有碉堡、暗礁,建设伟大祖国、美丽家园依然需要上下齐心、干群团结的“鱼水深情”。
“熊熊芦荡烽火景,感人军民鱼水情”,到沙家浜去重温建党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党性锤炼,是一堂生动鲜活的革命教育课。开展“不忘、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是要从更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中提炼出历久弥新的精神元素,彻底地进行“自我革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牢牢地扛在肩上。愿党员干部们,在重温党史中“”更加坚定,“使命”更加明确,建立起新时代干群关系的“鱼水深情”,谱写出“”绽放的新篇章。
近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表彰抗疫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在抗疫斗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民英雄,进一步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疫情防控人民战役,胜利之花最终在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州大地灿烂绽放。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逆行翱翔在寒冷的荆州大地之上,舍小家为大家,不分昼夜地忘我战斗,舍生忘死挽救生命。斗志昂扬的人民子弟兵、胸前党徽闪耀的干部职工、高举鲜艳党旗的社区工作者……在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中,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家园防线”。他们用双手划破寒冷黑夜的苍穹,在双手奋斗之中,真正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英模是抗疫精神塑造的重要载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铸就有血有肉的“抗疫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党员干部冲锋陷阵,五十六个民族同心同德,14亿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共同凝聚起了坚不可摧的“抗疫精神”。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战争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中华民族负重前行的轨迹与方向;这场伟大的战役,也淬炼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初心和使命;这场伟大的战役,内在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掩埋在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情,广大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有力地确保了战役的顺利结束,这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全民奋斗、全民胜利的人民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广大战斗英雄的双手在不分昼夜之中筑牢维护人民生命健康“防火墙”,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在危难关头,初心不改,迎难而上,使党旗飘扬在战斗最前线。各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奔赴战役第一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凝聚强大的力量,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正内涵,也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精神”。病毒无国界,真情传千里,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始终关心世界各地其他各族同胞,一支支医疗救急队奔赴世界各地,在异国他乡同疫情做斗争,这份“中国方案”迅速在世界各地运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担当”。正是这样一群心怀初心,肩担使命的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为党旗增添色彩,用自己的奋斗让党徽闪耀,才使得“抗疫精神”更加生动形象而又富有载体,让我们能够在传承精神载体的党员干部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向着远方砥砺前行。
英模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抗疫精神将会激起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翻阅党的诞生、发展、壮大的波澜壮阔奋斗史,其中无不折射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当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刻,一群群佩戴党徽的战士扛着鲜艳的党旗迎难而上,冲破狂风席卷的黎明前的黑暗,带领各族人民迎来光彩夺目的新生活。而在年初的疫情防控战役中,一群舍小家为大家的“急先锋”忘我战斗在最前线;一群群身着“迷彩炫”的军人构建疫情防控坚不可摧的“桥头堡”;一群群白衣天使不分昼夜,持续攻坚,俨然成为这场伟大民生战役的“排头兵”。这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彰显,更是一种精神的凝聚。为此,我们要用英模精神克服前进路上的重重关隘和险阻,积极投身于党的每一项民生战役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奋斗不止。
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来路,我们一路从苦难辉煌中走来:在战争年代,淬炼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锻造出“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迸发出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发展丰富。而如今,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上将会留下浓墨的色彩。在新时代的奋斗历程中,它将会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了民生福祉,为了时代进步,为了中国明日之繁荣昌盛不断贡献精神价值。
抗疫精神将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崇尚功勋英雄人物,重视精神激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快步向前迈进,但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各级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奋斗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顽强斗志书写“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豪情壮志;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与笃行,构建人民幸福安康的和谐画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逆行翱翔在寒冷的荆州大地之上,舍小家为大家,不分昼夜地忘我战斗,舍生忘死挽救生命。斗志昂扬的人民子弟兵、胸前党徽闪耀的干部职工、高举鲜艳党旗的社区工作者……在冰天雪地的艰苦环境中,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家园防线”。他们用双手划破寒冷黑夜的苍穹,在双手奋斗之中,真正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英模是抗疫精神塑造的重要载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铸就有血有肉的“抗疫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党员干部冲锋陷阵,五十六个民族同心同德,14亿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共同凝聚起了坚不可摧的“抗疫精神”。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战争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中华民族负重前行的轨迹与方向;这场伟大的战役,也淬炼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初心和使命;这场伟大的战役,内在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掩埋在内心深处炽热的爱国情,广大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有力地确保了战役的顺利结束,这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全民奋斗、全民胜利的人民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广大战斗英雄的双手在不分昼夜之中筑牢维护人民生命健康“防火墙”,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在危难关头,初心不改,迎难而上,使党旗飘扬在战斗最前线。各级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奔赴战役第一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凝聚强大的力量,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正内涵,也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精神”。病毒无国界,真情传千里,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民始终关心世界各地其他各族同胞,一支支医疗救急队奔赴世界各地,在异国他乡同疫情做斗争,这份“中国方案”迅速在世界各地运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担当”。正是这样一群心怀初心,肩担使命的共产党员,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为党旗增添色彩,用自己的奋斗让党徽闪耀,才使得“抗疫精神”更加生动形象而又富有载体,让我们能够在传承精神载体的党员干部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向着远方砥砺前行。
英模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抗疫精神将会激起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翻阅党的诞生、发展、壮大的波澜壮阔奋斗史,其中无不折射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当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刻,一群群佩戴党徽的战士扛着鲜艳的党旗迎难而上,冲破狂风席卷的黎明前的黑暗,带领各族人民迎来光彩夺目的新生活。而在年初的疫情防控战役中,一群舍小家为大家的“急先锋”忘我战斗在最前线;一群群身着“迷彩炫”的军人构建疫情防控坚不可摧的“桥头堡”;一群群白衣天使不分昼夜,持续攻坚,俨然成为这场伟大民生战役的“排头兵”。这是一种家国情怀的彰显,更是一种精神的凝聚。为此,我们要用英模精神克服前进路上的重重关隘和险阻,积极投身于党的每一项民生战役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奋斗不止。
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来路,我们一路从苦难辉煌中走来:在战争年代,淬炼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锻造出“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迸发出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不断发展丰富。而如今,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上将会留下浓墨的色彩。在新时代的奋斗历程中,它将会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迸发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了民生福祉,为了时代进步,为了中国明日之繁荣昌盛不断贡献精神价值。
抗疫精神将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崇尚功勋英雄人物,重视精神激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快步向前迈进,但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形势依然严峻,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各级党员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奋斗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顽强斗志书写“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豪情壮志;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坚定与笃行,构建人民幸福安康的和谐画卷。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在会上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谁出题、谁答题”“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评、谁来评”的问题,真正推动党史学习工作走深走实?
“谁出题、谁答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无论是内外交困的战争年代还是充满机遇挑战的改革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都积极担当、勇于作为,认真书写时代答卷,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任务,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共产党员要永远保持革命斗志、革命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答好新时代赋予的新命题,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考什么、怎么考?”时代在不断发展,共产党人面对的“考题”也在不断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考题形式如何变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不会变化,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事业追求不会变化。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为人民幸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人民利益负重前行、埋头苦干,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务实笃行、善作善成,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书写出符合人民期待的时代答卷?
“怎么评、谁来评?”历史和反复证明,赢得群众、顺应民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回顾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根植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紧紧依靠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题目答得好不好,还得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还要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是否得到了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了提升。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人民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听民意、察民情、纾民困、解民忧,真正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谁出题、谁答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人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无论是内外交困的战争年代还是充满机遇挑战的改革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都积极担当、勇于作为,认真书写时代答卷,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任务,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共产党员要永远保持革命斗志、革命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答好新时代赋予的新命题,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考什么、怎么考?”时代在不断发展,共产党人面对的“考题”也在不断变化,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考题形式如何变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不会变化,提高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事业追求不会变化。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为人民幸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人民利益负重前行、埋头苦干,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务实笃行、善作善成,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书写出符合人民期待的时代答卷?
“怎么评、谁来评?”历史和反复证明,赢得群众、顺应民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回顾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根植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紧紧依靠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题目答得好不好,还得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还要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是否得到了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了提升。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人民群众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听民意、察民情、纾民困、解民忧,真正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