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四史教育在各地举行。四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四史学习是武装头脑的重要方法。
在历史上,历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领导干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都应该具备,不读历史,不知道中国历史,不知道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不掌握中外历史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很难管理社区、社会和国家。例如,香港问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历史教育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_由于历史教育的偏差,缺乏正确的历史观。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上看现在,从历史上吸收养分,认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兴亡的规律,更加自觉、更加紧迫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历史教育在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时,从民族、文化的观点出发,建立对民族、国家的共鸣和归属感,在提高四个自信的同时,在中保护初心,确保承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过思考确立分析、判断能力,作为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四史教育不同学校的历史课,他要更加注重政治性,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面临的各种外来侵略、民族掠夺,所有共产党员团结一致,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党的不懈奋斗历史、理论探索历史、自身建设历史,反映了我们党的政治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的政治选择历程,也说明了我们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这条路。只有坚持政治正确的前提下,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有序的发展?
在和平时代,四史教育可以说是一场及时的雨。只有在不断重温历史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党员我们为什么要学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 12篇[朗读]
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介绍的人。
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系统介绍。这是中国人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它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先进青年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传播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浙江嘉兴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3人,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总共只有的50多名党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它标志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学长(系主任)。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北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7月,虽未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却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早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那是在1920年1月。3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作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5月,毛泽东与陈独秀,蔡和森与毛泽东、陈独秀交换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沈宏庐、杨明斋、李达等人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后,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据回忆,当时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名称,当时的名称为“共产党”,或“共产党临时中央”)。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各地成立的党组织也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而称“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采用“共产主义小组”这一名称,主要是根据中共一大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有“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小组”和“地方小组”的提法,故后来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建党史上的第一个宣言。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于1920年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该宣言是为全国建党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理想和目的,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宣言,它曾作为当时收纳党员的标准,起过临时党纲的作用。
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0年8月,上海党组织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俞秀松担任团的书记,早期团员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王一飞等20多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向全国各地发出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指导各地进行建团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公开性机关刊物━━《新青年》。
《新青年》月刊,五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最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而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革命产生巨大影响。1919年以后,大量刊登介绍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从1920年9月第八卷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宣传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复刊后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1926年7月最后停刊,前后共出63期。
建党史上的第一个秘密性机关刊物━━《共产党》。
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发起组(即后来称之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最早的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该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16开本,秘密发行全国,最高发行量5000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到1921年7月7日停刊,共出6期,李达任主编。《共产党》月刊在中国第一次竖起“共产党”的大旗,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主张,以大量篇幅刊载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材料,对各地建党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系统介绍。这是中国人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它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先进青年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传播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浙江嘉兴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3人,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总共只有的50多名党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它标志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学长(系主任)。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北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7月,虽未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却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早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那是在1920年1月。3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作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5月,毛泽东与陈独秀,蔡和森与毛泽东、陈独秀交换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沈宏庐、杨明斋、李达等人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后,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据回忆,当时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名称,当时的名称为“共产党”,或“共产党临时中央”)。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各地成立的党组织也不叫共产主义小组,而称“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采用“共产主义小组”这一名称,主要是根据中共一大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有“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小组”和“地方小组”的提法,故后来统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建党史上的第一个宣言。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于1920年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该宣言是为全国建党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要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理想和目的,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宣言,它曾作为当时收纳党员的标准,起过临时党纲的作用。
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1920年8月,上海党组织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俞秀松担任团的书记,早期团员有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王一飞等20多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向全国各地发出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指导各地进行建团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公开性机关刊物━━《新青年》。
《新青年》月刊,五四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最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而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革命产生巨大影响。1919年以后,大量刊登介绍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从1920年9月第八卷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宣传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复刊后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性机关刊物。1926年7月最后停刊,前后共出63期。
建党史上的第一个秘密性机关刊物━━《共产党》。
1920年11月7日,中共上海发起组(即后来称之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最早的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该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刊,16开本,秘密发行全国,最高发行量5000份,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到1921年7月7日停刊,共出6期,李达任主编。《共产党》月刊在中国第一次竖起“共产党”的大旗,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主张,以大量篇幅刊载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材料,对各地建党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10月10日,政府处党支部开展“学‘四史’庆国庆、守初心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全体党员通过集体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资料、参加河南省干部网络学院“四史”知识竞赛网上答题、共同观看学习强国专题纪录片《红色的追寻》(第一集)——日出东方,并进行研讨交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通过学习,支部全体党员一致表示,要通过阅读“四史”学习教育专题书籍,进一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不断拓展学习方式方法,运用好“学习强国”“河南干部网络学院”等线上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在下一步工作学习中,要做到“三个自觉”:一是自觉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要学习主题,切实学懂学深,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自觉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同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要求结合起来,为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贡献力量;三是自觉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与完成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履好职尽好责,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通过学习,支部全体党员一致表示,要通过阅读“四史”学习教育专题书籍,进一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不断拓展学习方式方法,运用好“学习强国”“河南干部网络学院”等线上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在下一步工作学习中,要做到“三个自觉”:一是自觉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要学习主题,切实学懂学深,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自觉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同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要求结合起来,为推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贡献力量;三是自觉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与完成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履好职尽好责,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今年党内学习教育的重点,也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四史”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好“四史”,在鉴古知今中把准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忠诚。四史学习涵盖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是我们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学好“四史”,能够帮助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未来的路,在实践中不断和党中央、向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记忆,有助于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四史学习不是水煮历史,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不能抱着走马观花,挑挑拣拣的心态去学习,而是真正把四史学习作为接受政治锻炼的一条必经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场马拉松,学在日常,习在经常。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二、用好“四史”,在学史明智中谋事创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
一、学好“四史”,在鉴古知今中把准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忠诚。四史学习涵盖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是我们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学好“四史”,能够帮助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未来的路,在实践中不断和党中央、向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记忆,有助于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四史学习不是水煮历史,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不能抱着走马观花,挑挑拣拣的心态去学习,而是真正把四史学习作为接受政治锻炼的一条必经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场马拉松,学在日常,习在经常。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二、用好“四史”,在学史明智中谋事创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今年党内学习教育的重点,也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四史”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好“四史”,在鉴古知今中把准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忠诚。四史学习涵盖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是我们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学好“四史”,能够帮助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未来的路,在实践中不断和党中央、向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记忆,有助于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四史学习不是水煮历史,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不能抱着走马观花,挑挑拣拣的心态去学习,而是真正把四史学习作为接受政治锻炼的一条必经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场马拉松,学在日常,习在经常。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二、用好“四史”,在学史明智中谋事创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
一、学好“四史”,在鉴古知今中把准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忠诚。四史学习涵盖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是我们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学好“四史”,能够帮助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未来的路,在实践中不断和党中央、向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记忆,有助于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四史学习不是水煮历史,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不能抱着走马观花,挑挑拣拣的心态去学习,而是真正把四史学习作为接受政治锻炼的一条必经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场马拉松,学在日常,习在经常。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二、用好“四史”,在学史明智中谋事创业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