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苗是苗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因其民族服饰色彩斑斓绚丽而得名。主要散居在湘桂黔接边地区的通道、靖州、黎平、锦屏等县。花苗所唱的原生态民歌,因大多取材于自然山水和民间生活,用于乡间野里,而俗称为“山歌”,在靖州一带也称“歌鼟”。它是我国少数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苗山歌在句式和格律方面非常类似于唐诗,可见受到唐代诗歌风格的影响之深。由此可以推测,花苗山歌文化可能起源于唐代之后的宋朝时期,也就是花苗祖先迁入靖州一带定居之后的年代。由于历代歌师的不断创作、加工、运用,以及民间的广泛传唱,才逐步发展成熟。而今,民间流传下来的花苗山歌多达2000余首。从歌词的整体风格还可以看出,花苗山歌与海南的“儋州山歌”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其中有两首歌词这样写道:“歌在儋州开唱起,花在湖南湖地塘;田生造歌凡人唱,李妹制花世上玩。”“排日有个天夜了,歌在儋州园内排;歌在儋州园内唱,打开园内花歌台。”此外,这里的花苗山歌,与通道境内的四里山歌,城步的苗族山歌,以及贵州榕江、剑河一带的苗族山歌比较,除了唱腔有明显的区别外,其歌词的主体风格也极为类似。如:四句七言为基本一首;男生称女生为“良”、“姣”;女生叫男生为“郎”;男女青年约会对歌称为“攀花”
花苗山歌源于民间日常生活,歌词内容可随不同的场合、情景、对象的变化而变化,题材内容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花苗情歌。这是花苗男女青年在谈情说爱时,在“花园山”约会所唱的歌。为了给花季少男少女提供固定的约会场所,花苗的每一个村寨都要在村寨附近的山上,确定一至两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为“花园”。男女双方约定时间到花园对歌的活动俗称“坐花园”,也称“坐茶棚”。花园情歌的内容,按照花园活动的先后顺序可分为10余种。主要有:约伴上花园山的“进园歌”;相互赞美的“奉承歌”;相互自谦的“卖小歌”;恭维对方的“对口歌”;陈述双方情感的“陈情歌”;表达爱意的“缠绵歌”;久别思念的“相思歌”;双方赠送定情物的“接(送)礼歌”;约定下次相会日期的“约定歌”;表达男女离别之情的“分离歌”
二是茶堂对歌。茶堂对歌是花苗青年男女在村寨内开设歌堂双方对唱的歌。花苗男生以邀请姑娘烧油茶为引子,双方摆擂台对唱山歌,以充分展示各自的山歌功底。茶堂对歌涉及的歌词内容极为丰富。按特定程序,可分为约伴歌、盘门歌、问候歌、猜谜歌、初会歌、讨茶歌、谢茶歌、盘问歌、聪明歌、古人歌、花歌等12种。一般要唱上几天几夜,但最终也难分高低。因此,能够进入茶堂里对歌的花苗男女,都是一村一寨特别能唱山歌的顶尖高手。
三是婚嫁礼歌。婚嫁礼歌是花苗男女双方家中举办婚礼活动期间,主宾双方和男女之间所对唱的歌。此类歌词,文字精炼,引经据典,寓意深刻。一般由歌师领唱,先报歌词,大伙跟着合唱。因此,这种类型的对歌,主要考验的是各个村寨里那些歌师超强的记忆力和非凡的应变能力。花苗有其独特的婚嫁习俗。一般要经过娶亲、婚礼、回门三步礼仪。婚喜到来,新郎家里都要请上由六人组成的接亲队伍(俗称“六亲客”),来到女方家中娶亲。第二天,“六亲客”接得新娘和伴娘(也称“陪花”)后,即在男方村寨举行婚礼。期间,除男方家里操办的主宴之外,还要以亲戚和房族的名义摆设客亲酒席、房族酒席。同时,还要举行坐夜、讨烟豆、担井水、讨花带(帕)等唱歌娱乐活动。整个婚礼要持续2-3天。活动结束后,由男方组成的六人“送亲客”挑上回门礼物,将新娘和伴娘送回娘家。然后女方家中再举办嫁女宴席。整个婚嫁活动,歌声不断,热闹非凡。婚嫁礼仪的歌词内容也很多。主要有娶亲活动所唱的上马歌、路头歌、接客歌、送歇歌、梳洗歌、坐夜歌、陪花歌、离娘歌。还有婚礼活动中所唱的寨门歌、迎新歌、谢师歌、打发歌、酒令歌、贺喜歌、担水歌、谢情歌等。此外,还有回门时在酒席上主客对唱的酒歌。
花苗山歌在句式和格律方面非常类似于唐诗,可见受到唐代诗歌风格的影响之深。由此可以推测,花苗山歌文化可能起源于唐代之后的宋朝时期,也就是花苗祖先迁入靖州一带定居之后的年代。由于历代歌师的不断创作、加工、运用,以及民间的广泛传唱,才逐步发展成熟。而今,民间流传下来的花苗山歌多达2000余首。从歌词的整体风格还可以看出,花苗山歌与海南的“儋州山歌”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其中有两首歌词这样写道:“歌在儋州开唱起,花在湖南湖地塘;田生造歌凡人唱,李妹制花世上玩。”“排日有个天夜了,歌在儋州园内排;歌在儋州园内唱,打开园内花歌台。”此外,这里的花苗山歌,与通道境内的四里山歌,城步的苗族山歌,以及贵州榕江、剑河一带的苗族山歌比较,除了唱腔有明显的区别外,其歌词的主体风格也极为类似。如:四句七言为基本一首;男生称女生为“良”、“姣”;女生叫男生为“郎”;男女青年约会对歌称为“攀花”
花苗山歌源于民间日常生活,歌词内容可随不同的场合、情景、对象的变化而变化,题材内容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花苗情歌。这是花苗男女青年在谈情说爱时,在“花园山”约会所唱的歌。为了给花季少男少女提供固定的约会场所,花苗的每一个村寨都要在村寨附近的山上,确定一至两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为“花园”。男女双方约定时间到花园对歌的活动俗称“坐花园”,也称“坐茶棚”。花园情歌的内容,按照花园活动的先后顺序可分为10余种。主要有:约伴上花园山的“进园歌”;相互赞美的“奉承歌”;相互自谦的“卖小歌”;恭维对方的“对口歌”;陈述双方情感的“陈情歌”;表达爱意的“缠绵歌”;久别思念的“相思歌”;双方赠送定情物的“接(送)礼歌”;约定下次相会日期的“约定歌”;表达男女离别之情的“分离歌”
二是茶堂对歌。茶堂对歌是花苗青年男女在村寨内开设歌堂双方对唱的歌。花苗男生以邀请姑娘烧油茶为引子,双方摆擂台对唱山歌,以充分展示各自的山歌功底。茶堂对歌涉及的歌词内容极为丰富。按特定程序,可分为约伴歌、盘门歌、问候歌、猜谜歌、初会歌、讨茶歌、谢茶歌、盘问歌、聪明歌、古人歌、花歌等12种。一般要唱上几天几夜,但最终也难分高低。因此,能够进入茶堂里对歌的花苗男女,都是一村一寨特别能唱山歌的顶尖高手。
三是婚嫁礼歌。婚嫁礼歌是花苗男女双方家中举办婚礼活动期间,主宾双方和男女之间所对唱的歌。此类歌词,文字精炼,引经据典,寓意深刻。一般由歌师领唱,先报歌词,大伙跟着合唱。因此,这种类型的对歌,主要考验的是各个村寨里那些歌师超强的记忆力和非凡的应变能力。花苗有其独特的婚嫁习俗。一般要经过娶亲、婚礼、回门三步礼仪。婚喜到来,新郎家里都要请上由六人组成的接亲队伍(俗称“六亲客”),来到女方家中娶亲。第二天,“六亲客”接得新娘和伴娘(也称“陪花”)后,即在男方村寨举行婚礼。期间,除男方家里操办的主宴之外,还要以亲戚和房族的名义摆设客亲酒席、房族酒席。同时,还要举行坐夜、讨烟豆、担井水、讨花带(帕)等唱歌娱乐活动。整个婚礼要持续2-3天。活动结束后,由男方组成的六人“送亲客”挑上回门礼物,将新娘和伴娘送回娘家。然后女方家中再举办嫁女宴席。整个婚嫁活动,歌声不断,热闹非凡。婚嫁礼仪的歌词内容也很多。主要有娶亲活动所唱的上马歌、路头歌、接客歌、送歇歌、梳洗歌、坐夜歌、陪花歌、离娘歌。还有婚礼活动中所唱的寨门歌、迎新歌、谢师歌、打发歌、酒令歌、贺喜歌、担水歌、谢情歌等。此外,还有回门时在酒席上主客对唱的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