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孕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不同时期航天事业的特征,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灵魂,成为凝聚中国精神的重要动力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是精选的航天人物写作素材,值得收藏并摘抄。
01、钱学森
人物事迹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
钱学森不给任何人题词,不留美名,更不留骂名,平平淡淡,活得坦然。不为人写序,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钱学森知道,这样的“借名”者,多是拉大旗作虎皮,不想在学术研究上坐“冷板凳”,只急着要一举成名。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等)。
02、任新民
人物事迹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雨。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适用主题:艰苦奋斗、尊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等)。
03、梁守槃
人物事迹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年,年仅23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爱国、责任等)。
04、黄纬禄
人物事迹
“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适用主题:热爱事业、爱国等)。
05、屠守锷
人物事迹
“为啥改行,国家需要啊!”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适用主题:爱国、敬业、奉献等)。
06、刘旺
人物事迹
2012年6月24日,刘旺以太空“百步穿针”正中“靶心”的精度,出色完成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他在地面训练时的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工程设计要求,两个航天器在对接时的姿态角偏差为4到5度,但在训练时刘旺却坚持按0.2度的偏差要求自己。在进行了1500多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后,他的成功率保持在100%。从1998年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刘旺是航天员考试取得第一最多的人。“神五”、“神六”、“神七”,前三次选拔成绩都不错,可是身体方面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屡屡与飞行机会擦肩而过。连身边的同事都替他遗憾。“但对载人航天的追求、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一直坚持,从不放弃。”2012年3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九飞行乘组,肩负起操纵飞船与天宫交会对接的重任。这一天,刘旺等待了14年。“我告诉自己,只要没接到停航命令,都有机会。”刘旺说,“等待了14年的不止我一个人。争取梦想的唯一途径,就是时刻努力,时刻准备着。”
(适用主题:高标准要求 、坚持等)。
07、景海鹏
人物事迹
有次,在空中训练飞行,景海鹏的飞机降落时机头向下耷拉着,轮子因地面热受到的冲击力很大,爆掉了。如果飞行员控制不好方向,高速奔跑的飞机很容易发生倾覆。看到这一情况,许多战友都紧张起来。没想到,景海鹏却牢牢地控制住了飞机前进的方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处置:放减速板,关掉一台发动机,放减速伞,飞机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停机坪上。战友们赶快跑过去,想帮助景海鹏一把,没想到他镇定地走出了机舱,毫无惊慌失措的痕迹。事后,景海鹏有条有理地向领导讲述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并和战友们一起对跑道路面进行调查,消除了事故的隐患。
刚到部队,景海鹏就面对一大难题——他不会游泳,而一个空军飞行学员如果不会游泳只能选择退出。面对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学不会的游泳,景海鹏只用了一个礼拜,从一点不会游泳到考核勉强及格,再到成绩优秀。“要是我们一般人,能及格过关就可以,他不行,非要优秀才满意。”弟弟景海龙回忆说,就因为优秀的游泳成绩,景海鹏成为一个中队125名飞行学员中第一个受到嘉奖的人。
(适用主题:沉着镇定 、追求上进等)。
08、孙家栋
人物事迹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适用主题:奉献、敬业、爱国等)。
09、梁思礼
人物事迹
赤子铸箭不辱家门。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适用主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等)。
10、王希季
人物事迹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年10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等)。
01、钱学森
人物事迹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
钱学森不给任何人题词,不留美名,更不留骂名,平平淡淡,活得坦然。不为人写序,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钱学森知道,这样的“借名”者,多是拉大旗作虎皮,不想在学术研究上坐“冷板凳”,只急着要一举成名。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等)。
02、任新民
人物事迹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弹一星的征程!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雨。但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东风3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4号发射时,他已经70岁高龄,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
(适用主题:艰苦奋斗、尊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等)。
03、梁守槃
人物事迹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年,年仅23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爱国、责任等)。
04、黄纬禄
人物事迹
“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适用主题:热爱事业、爱国等)。
05、屠守锷
人物事迹
“为啥改行,国家需要啊!”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年2月,正当壮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1957年,屠守锷的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
(适用主题:爱国、敬业、奉献等)。
06、刘旺
人物事迹
2012年6月24日,刘旺以太空“百步穿针”正中“靶心”的精度,出色完成了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他在地面训练时的高标准严要求。按照工程设计要求,两个航天器在对接时的姿态角偏差为4到5度,但在训练时刘旺却坚持按0.2度的偏差要求自己。在进行了1500多次手控交会对接训练后,他的成功率保持在100%。从1998年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刘旺是航天员考试取得第一最多的人。“神五”、“神六”、“神七”,前三次选拔成绩都不错,可是身体方面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屡屡与飞行机会擦肩而过。连身边的同事都替他遗憾。“但对载人航天的追求、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一直坚持,从不放弃。”2012年3月,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九飞行乘组,肩负起操纵飞船与天宫交会对接的重任。这一天,刘旺等待了14年。“我告诉自己,只要没接到停航命令,都有机会。”刘旺说,“等待了14年的不止我一个人。争取梦想的唯一途径,就是时刻努力,时刻准备着。”
(适用主题:高标准要求 、坚持等)。
07、景海鹏
人物事迹
有次,在空中训练飞行,景海鹏的飞机降落时机头向下耷拉着,轮子因地面热受到的冲击力很大,爆掉了。如果飞行员控制不好方向,高速奔跑的飞机很容易发生倾覆。看到这一情况,许多战友都紧张起来。没想到,景海鹏却牢牢地控制住了飞机前进的方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处置:放减速板,关掉一台发动机,放减速伞,飞机最终稳稳地停在了停机坪上。战友们赶快跑过去,想帮助景海鹏一把,没想到他镇定地走出了机舱,毫无惊慌失措的痕迹。事后,景海鹏有条有理地向领导讲述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并和战友们一起对跑道路面进行调查,消除了事故的隐患。
刚到部队,景海鹏就面对一大难题——他不会游泳,而一个空军飞行学员如果不会游泳只能选择退出。面对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学不会的游泳,景海鹏只用了一个礼拜,从一点不会游泳到考核勉强及格,再到成绩优秀。“要是我们一般人,能及格过关就可以,他不行,非要优秀才满意。”弟弟景海龙回忆说,就因为优秀的游泳成绩,景海鹏成为一个中队125名飞行学员中第一个受到嘉奖的人。
(适用主题:沉着镇定 、追求上进等)。
08、孙家栋
人物事迹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适用主题:奉献、敬业、爱国等)。
09、梁思礼
人物事迹
赤子铸箭不辱家门。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虽然在他还不到5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的发展之中。
(适用主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等)。
10、王希季
人物事迹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年10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