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非苯二氮䓬类催眠药,副作用相对较小,如唑吡坦 、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等。上述药物口服后起效迅速,用药后快速达峰,次晨药物残余作用少。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
(1)苯二氮䓬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催眠药,此类药根据半衰期长短分为3类,①短效类(半衰期 <6小时):常用的有三唑仑、咪达唑仑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和醒后难以入睡;②中效类(半衰期6-24小时):常用的有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氮平等,主要用于睡眠浅、易醒和晨起需要保持头脑清醒者;③长效类(半衰期 24小时以上):常用的有地西泮、氯硝西泮、氟西泮等,主要用于早醒。
(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尔通、雷美尔通是目前临床使用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以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阿戈美拉汀既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因此具有抗抑郁和催眠双重作用。
(3) 抗抑郁药物。在失眠伴随抑郁、焦虑心境时应用较为有效。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能够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睡眠中觉醒,但不良反应多,故不作为失眠的首选药物;小剂量的多塞平可以改善成年和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近年来国外已作为失眠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以通过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而改善失眠症状,一般建议白天服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
(1)苯二氮䓬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催眠药,此类药根据半衰期长短分为3类,①短效类(半衰期 <6小时):常用的有三唑仑、咪达唑仑等,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和醒后难以入睡;②中效类(半衰期6-24小时):常用的有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氮平等,主要用于睡眠浅、易醒和晨起需要保持头脑清醒者;③长效类(半衰期 24小时以上):常用的有地西泮、氯硝西泮、氟西泮等,主要用于早醒。
(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尔通、雷美尔通是目前临床使用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以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阿戈美拉汀既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也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因此具有抗抑郁和催眠双重作用。
(3) 抗抑郁药物。在失眠伴随抑郁、焦虑心境时应用较为有效。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能够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睡眠中觉醒,但不良反应多,故不作为失眠的首选药物;小剂量的多塞平可以改善成年和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近年来国外已作为失眠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以通过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而改善失眠症状,一般建议白天服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