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体赖以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水是人体的构成成分,在人体所有成分中水的含量最多,约占体重的2/3。一个人短期不吃饭,只要能喝到水,即使体重减轻40%,也不致于死亡。但如果几天喝不上水,机体失水6%以上,就会感到乏力、无尿;失水达20%人就会死亡。因此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必需的七 大营养素之一。
水是良好的溶剂,有利于营养素在体内的吸收和运输,并能及时地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水也有利于血液循环和调节体温。在暑期往往气温比体温还高,人就会大量出汗,使水分蒸发,这有助于降低体温。冬天时,由于水的潜热较大,外界体温变化也不会影响体温恒定。当人体缺水时,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会引起食欲不振,精神不爽和疲乏无力。
一般来说,成人每日约需2500ml水,其中约有1200ml来自于饮水,1000ml来自于食物中的水(如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类、豆类、奶类等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其余300ml水来自于体内代谢产生的水。人们每日用水量应随气温、身体状况、劳动强度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比如夏季或活动量较大,需水量可达4000ml,因此不要等到口渴时才想起喝水,应每天保证充足的水量。当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心功能不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适量限制饮水,防止体内存水过多而加重机体的负担。当然饮水也要注意饮水卫生,需要防止饮用水中可能超标的氟、氯、汞、砷等对人体造成不良后果。
水是良好的溶剂,有利于营养素在体内的吸收和运输,并能及时地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水也有利于血液循环和调节体温。在暑期往往气温比体温还高,人就会大量出汗,使水分蒸发,这有助于降低体温。冬天时,由于水的潜热较大,外界体温变化也不会影响体温恒定。当人体缺水时,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会引起食欲不振,精神不爽和疲乏无力。
一般来说,成人每日约需2500ml水,其中约有1200ml来自于饮水,1000ml来自于食物中的水(如蔬菜、水果、米饭、馒头、肉类、豆类、奶类等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其余300ml水来自于体内代谢产生的水。人们每日用水量应随气温、身体状况、劳动强度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比如夏季或活动量较大,需水量可达4000ml,因此不要等到口渴时才想起喝水,应每天保证充足的水量。当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心功能不全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适量限制饮水,防止体内存水过多而加重机体的负担。当然饮水也要注意饮水卫生,需要防止饮用水中可能超标的氟、氯、汞、砷等对人体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