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儿子的儿子,简称孙子,一个是女儿的儿子,简称外孙,看似二者都是自己的亲人,实际上在现代中国人的眼里,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很严重,更别说爷爷奶奶级别的人了,而他们对待自己的孙子与外孙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区别。
孙子是一脉相承的血缘子孙,同宗同族,一个姓氏,从古到今,祖辈们都非常重视家族的孙子辈,因为他们视孙子为传宗接代的继承人,就像古代的皇帝一样,立太子都是自己的儿子儿孙们。
外孙就不一样,所谓外孙就是外面的人,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连姓氏都不同,更别说是同宗同族了,也不会指望为自己的家族传宗接代了,这也是很多重男轻女的人思想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其实祖辈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从未被现代人的想法所改变,比如,每年的“清明节”只有儿孙辈才会为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去上坟,有谁看到过外孙为外公外婆上坟的,就是有哪也是现在的独女。
在农村大家也看到过很多老人去世上山的场景,也只有儿子、孙子才能压棺吧,连手捧遗像的人都是孙子辈,没看到过外孙吧,每年的七月半也只有儿孙们在自家的门前为自己的祖父母烧纸钱吧,也没看到外孙参与吧。
![孙子和外孙有什么区别]()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年轻人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他们的想法也特别的现实,有人就说过自己百年后,为自己披麻带正孝的也只能是儿孙辈,外孙都只能被视为侧孝,因为外孙是外姓人。
“八月十五月团圆”有多少人远在他乡,不就是为了与家人团圆的这一天,不远千里地往回赶,就想与父母妻儿团圆,没看到多少人往丈母娘家赶吧。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不都是一家人一个姓氏的人上桌吃饭吗?有多少嫁出去的女儿和外孙参加,哪怕有那也只有独女。
接下来说说为祖辈、爷爷奶奶立碑的那些事,在碑文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先儿后女在外孙,从辈份大到小依次排序,有些地方甚至连女儿的名字都不能上碑文,更别说外孙的名字了。
![孙子和外孙有什么区别]()
其实说这么多只是耳闻目睹的一些事,生活中爷爷奶奶对孙子的爱难以用语言去表达,都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孙子与外孙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孙子是一脉相承的血缘子孙,同宗同族,一个姓氏,从古到今,祖辈们都非常重视家族的孙子辈,因为他们视孙子为传宗接代的继承人,就像古代的皇帝一样,立太子都是自己的儿子儿孙们。
外孙就不一样,所谓外孙就是外面的人,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连姓氏都不同,更别说是同宗同族了,也不会指望为自己的家族传宗接代了,这也是很多重男轻女的人思想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其实祖辈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从未被现代人的想法所改变,比如,每年的“清明节”只有儿孙辈才会为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去上坟,有谁看到过外孙为外公外婆上坟的,就是有哪也是现在的独女。
在农村大家也看到过很多老人去世上山的场景,也只有儿子、孙子才能压棺吧,连手捧遗像的人都是孙子辈,没看到过外孙吧,每年的七月半也只有儿孙们在自家的门前为自己的祖父母烧纸钱吧,也没看到外孙参与吧。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的年轻人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他们的想法也特别的现实,有人就说过自己百年后,为自己披麻带正孝的也只能是儿孙辈,外孙都只能被视为侧孝,因为外孙是外姓人。
“八月十五月团圆”有多少人远在他乡,不就是为了与家人团圆的这一天,不远千里地往回赶,就想与父母妻儿团圆,没看到多少人往丈母娘家赶吧。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不都是一家人一个姓氏的人上桌吃饭吗?有多少嫁出去的女儿和外孙参加,哪怕有那也只有独女。
接下来说说为祖辈、爷爷奶奶立碑的那些事,在碑文上我们看到的都是先儿后女在外孙,从辈份大到小依次排序,有些地方甚至连女儿的名字都不能上碑文,更别说外孙的名字了。

其实说这么多只是耳闻目睹的一些事,生活中爷爷奶奶对孙子的爱难以用语言去表达,都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孙子与外孙还是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