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龛石窟位于四川巴中县城北1公里巴河北岸的苏山南麓。巴中境内石窟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在四川石窟中具有重要地位尤以南龛、西龛、北龛、水宁寺摩崖造像保存最好,艺术最精美。
北龛现有造像34龛窟,348躯。始凿于初唐,以盛唐造像最多。
佛教造像雕刻精细,线条柔和,小巧玲珑,多彩多姿。此为保存较好的佛龛,色彩艳丽。
有的身躯修长,有的面部丰满。其中的7号窟,高350厘米,宽320厘米,深290厘米。
内窟楣的五身伎乐,有的弹古筝,有的吹竹笛,有的弹琵琶,有的击腰鼓,神态十分得意。在窟顶的四身浅浮雕飞天,也随着乐声在天空中飞旋。
凿于唐时的佛像,造像颇有唐人的风韵,其面阔目明,体态圆融饱满。壁面虽有剥落,但在我国的石窟艺术中仍算的上数一数二的精品。
图为的近看穿斗式的山门,神似唐代佛教建筑的格局,这不仅是古代文明的结晶,也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1年,北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龛现有造像34龛窟,348躯。始凿于初唐,以盛唐造像最多。
佛教造像雕刻精细,线条柔和,小巧玲珑,多彩多姿。此为保存较好的佛龛,色彩艳丽。
有的身躯修长,有的面部丰满。其中的7号窟,高350厘米,宽320厘米,深290厘米。
内窟楣的五身伎乐,有的弹古筝,有的吹竹笛,有的弹琵琶,有的击腰鼓,神态十分得意。在窟顶的四身浅浮雕飞天,也随着乐声在天空中飞旋。
凿于唐时的佛像,造像颇有唐人的风韵,其面阔目明,体态圆融饱满。壁面虽有剥落,但在我国的石窟艺术中仍算的上数一数二的精品。
图为的近看穿斗式的山门,神似唐代佛教建筑的格局,这不仅是古代文明的结晶,也是研究我国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1年,北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