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问答栏目交友PWA好句收藏好句+提问
MY简/繁
  1. 法律问答
  2. 答案列表
  3. 答案正文

厘清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适用应把握好三个重点 三[朗读]

回答:1 2022-02-21 20:43:11
@query1
三、应把握好“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具体判定
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处断,不仅具有行政法上的依据,也存在刑事法上的依据,如何区分两者的界限在学界存在多种理论学说,但是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进行区分较为妥当。根据该罪的罪状内容,本罪中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应为定罪情节,而“造成严重后果”则为量刑情节。也即,如果涉嫌违法的行为尚未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那么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即可,如果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混乱的,应当需要动用刑法进行规制。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现实空间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判定。对此,笔者认为,应当根据该信息的影响以及传播范围进行具体的判断。第一,针对某具体个人虚构的虚假信息,应当视为行政违法行为。因为从本罪的体系中位置来看,本罪的保护法益是社会公共秩序。只是虚构某个具体的个人的不实消息,显然难以产生大面积的恐慌,不应对此认定为该罪较为妥当,因此只需要通过行政处罚即可。第二,虚构部分地区以及全国性险情、疫情、灾情等的虚假信息,应当视为犯罪行为。例如,在某些地方,有行为人冒充某地的交警以及相关人员,然后通过在网络上发布相关的虚假消息,如某某地区将于某天起停运城市公交车、长途汽车,某某地区将全面封路,所有的车辆不准进入到某地区,等等。由于这种行为影响往往较广,对社会造成诸多的恐慌度较高,所以应当视为犯罪行为较为妥当。
其二,网络空间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判定。如前所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不仅包括严重扰乱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秩序,也包括严重扰乱网络虚拟空间的社会秩序。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他人的点击数、转发次数以及受众人群等来进行具体的判定。如果点击量较大、转发次数较多、受众人群较广,如果此时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就不应免除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02-27 15:56:54
顶0

加入收藏

相关问答推荐
[荐]性感美女时尚写真,清纯漂亮
HOT!
以低价转让房产为诱饵诈骗他人 二人获刑
2022-02-21答 1
国际贸易法的特别原则——反倾销、反补贴原则
2022-02-21答 1
简述土地使用权的特征
2022-02-21答 1
涉及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金标准为每日315.94元
2022-02-21答 1
案例:独创性
2022-02-21答 1
古从事奇计破案
2022-02-21答 1
案例:违约责任
2022-02-21答 1
广州男子银行递字条抢劫 如此 耿直 的抢劫犯不多了
2022-02-21答 1
近日,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对借款人连续有规律地返还借款推定为存在利
2022-02-21答 1
十年不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怎么办
2022-02-21答 1
[荐]二级网站(个人博客)在线申请
HOT!
我来回答
栏目大全RSS
经纬度查询
隐私政策
跨年文案名句大全
打麻将文案名句大全
戏精搞笑文案名句大全
元旦祝福语名句大全
大爱无疆名句大全
结婚文案名句大全
结婚贺词名句大全
幽默文案名句大全
搞笑文案名句大全
心灵鸡汤语录名句大全
名句精选
豆奶短视频-您懂的
猜你喜欢
1、婚烟长久的基础是什么
2、中国特有的游戏发明
3、体制内的 股级干部 算什么
4、权力的本质是什么
5、未婚同居你能接受吗
6、有哪些搞笑的小孩作文
7、怎样快速捕获女人的芳心
8、什么是俄式逻辑
9、来月经的时候可以献血吗
10、感冒了可以献血吗
中文静网 匿名发推

Copyright © lcg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