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旗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会前我重点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进行了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下面我就学习成果与各位同志谈谈认识与体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五四运动到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创业史、奋进史,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
一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一是准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用坚船利炮叩击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与外国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主权、政权沦丧。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懦弱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先后开展了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并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最终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二是准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从国际环境看,1917年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从经济社会发展看,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治体制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是推动社会习俗除旧布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中国,同时欧战各国也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从阶级力量看,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社会力量;从思想文化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从此应运而生。
三是准确认识道路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如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实践的。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经验,发动了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党内先后三次出现的左倾错误,确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托国民党正面战场迅速开辟敌后战场,在抗战期间积蓄了强大的力量,自身实力得到了很大增强,为以后全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还是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随着革命形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变化,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与国民党进行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的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首先就要弄清楚我们党是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在腥风血雨的顽强斗争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各级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识,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权,真正做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二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无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础理论。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驾驭能力和斗争本领,促进了中国革命理论的提升。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概念,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科学定位,精辟地论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
二是“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探索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随后在《共产党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并且深刻地论述了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思想。
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指导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党中央决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一个新境界的理论提升运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在党的七大,决定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各级党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领导核心。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总结经验,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管武装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永恒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基于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二是广泛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党取胜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引起了全国人民激烈反对。以宋庆龄、张澜、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人士和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最终夺取新政权的诞生。
三是厚植人民情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红军战士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群众,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自觉地沿着这条唯一正确道路前进?
四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丰富内涵,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是坚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价值。鸦片战争以来,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全盘西化”,对于文化的抉择,深深影响中国的政治走向和前途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民主主义文化自信为新民主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制度方面的建设都做了思想文化的准备,凝聚民众的共识。《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乐观态度,对文化自信思想对中华文化自身价值的重大意义。
二是弘扬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价值。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五四运动到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创业史、奋进史,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
一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一是准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用坚船利炮叩击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与外国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主权、政权沦丧。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懦弱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先后开展了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并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最终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二是准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从国际环境看,1917年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从经济社会发展看,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治体制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是推动社会习俗除旧布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中国,同时欧战各国也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从阶级力量看,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社会力量;从思想文化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从此应运而生。
三是准确认识道路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如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实践的。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经验,发动了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党内先后三次出现的左倾错误,确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托国民党正面战场迅速开辟敌后战场,在抗战期间积蓄了强大的力量,自身实力得到了很大增强,为以后全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还是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随着革命形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变化,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与国民党进行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的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首先就要弄清楚我们党是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在腥风血雨的顽强斗争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各级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识,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权,真正做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二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无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础理论。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驾驭能力和斗争本领,促进了中国革命理论的提升。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概念,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科学定位,精辟地论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
二是“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探索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随后在《共产党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并且深刻地论述了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思想。
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指导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党中央决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一个新境界的理论提升运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在党的七大,决定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各级党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领导核心。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总结经验,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管武装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永恒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基于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二是广泛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党取胜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引起了全国人民激烈反对。以宋庆龄、张澜、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人士和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最终夺取新政权的诞生。
三是厚植人民情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红军战士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群众,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自觉地沿着这条唯一正确道路前进?
四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丰富内涵,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是坚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价值。鸦片战争以来,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全盘西化”,对于文化的抉择,深深影响中国的政治走向和前途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民主主义文化自信为新民主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制度方面的建设都做了思想文化的准备,凝聚民众的共识。《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乐观态度,对文化自信思想对中华文化自身价值的重大意义。
二是弘扬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价值。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