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任审计目的
离任审计报告审计包括领导干部离任和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种。审计目的是:
1) 验证厂长(经理)上任时的财务状况;
2) 审计厂长(经理)离任时的财务状况和任期内的经营成果;
3) 评价厂长(经理)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4) 审核厂长(经理)任期内的重大经营决策和诉讼等情况;
5) 评价厂长(经理)任期内各项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情况,有无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情况。
二、离任审计特点
一是审计的会计期间比较长,审计的时间范围一般是厂长(经理)的任期。所以,审计期间往往不止一个会计年度。
二是审计的范围较广。与厂长(经理)任期的经济责任有关的会计资料及非会计资料,均构成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三、离任审计报告撰写注意点
1、 公正性 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既要维护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又要使厂长(经理)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不能受到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
2、 谨慎性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的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提供辞、聘升调的依据。
3、 客观性 离任审计报告的撰写应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是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既不夸张,也不缩小,更不盲目推理。文字简练朴实,表达准确?
四、离任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1、 范围段。
应说明已审计反映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名称,反映的日期及期间,会计责任及审计责任,审计依据和已实现的审计程序。
2、 说明段。
这是审计报告的正文,是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的重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对认为需要说明的有关事项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详细记载,以备报告之用。离任审计报告需要说明的事项很多,既包括反映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的正常事项,又包括审计当中认为应当保留的事项。说明段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第一,状况说明。这是对厂长(经理)上任和离任时的资产负债主要项目的综合分析,一般可以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顺序分别进行评述和说明,说明时要分析厂长(经理)离任时的实际状况,有些项目如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还可通过有关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对应收账款说明,既要反映厂长(经理)离任时的应收账款总额,还要分析应收账款的可实现程度,以确定厂长(经理)离任时的潜在坏账数额。又如对存货的说明,既要说明存货的实际存量,又要进一步分析存货的计价和存货资产中有无长期积压、甚至霉烂变质情况。
第二,经营成果说明。主要说明厂长(经理)任期内各年利润 >利润表中主要项目的重要变动事项。可以运用表格及比率的形式分析经营成果,如分析销售额增加与销售利润减少的原因所在。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说明。主要说明会计制度是否完备,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有无内部控制松懈而导致的管理上存在错误与舞弊,会计程序是否紊乱,账簿组织是否凌乱,单据是否缺乏等。若存在上述情况,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评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其他说明事项。除上述各项说明外,审计人员对厂长(经理)在任期内的其他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如技术改造完成情况、重大法律诉讼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重大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等情况进行说明。
第五,意见段。意见段要对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结果作出结论性的表述。结论力求简洁中肯。意见段中首先应对厂长(经理)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可运用综合性的指标,如资本金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进行表述。指出厂长(经理)哪些指标完成了,哪些指标没完成,原因何在。还可以在意见段中提出有助于被单位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离任审计报告审计包括领导干部离任和企业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两种。审计目的是:
1) 验证厂长(经理)上任时的财务状况;
2) 审计厂长(经理)离任时的财务状况和任期内的经营成果;
3) 评价厂长(经理)任期内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4) 审核厂长(经理)任期内的重大经营决策和诉讼等情况;
5) 评价厂长(经理)任期内各项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情况,有无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情况。
二、离任审计特点
一是审计的会计期间比较长,审计的时间范围一般是厂长(经理)的任期。所以,审计期间往往不止一个会计年度。
二是审计的范围较广。与厂长(经理)任期的经济责任有关的会计资料及非会计资料,均构成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三、离任审计报告撰写注意点
1、 公正性 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既要维护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又要使厂长(经理)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不能受到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
2、 谨慎性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的主管部门和组织部门提供辞、聘升调的依据。
3、 客观性 离任审计报告的撰写应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是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既不夸张,也不缩小,更不盲目推理。文字简练朴实,表达准确?
四、离任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
1、 范围段。
应说明已审计反映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名称,反映的日期及期间,会计责任及审计责任,审计依据和已实现的审计程序。
2、 说明段。
这是审计报告的正文,是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的重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对认为需要说明的有关事项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详细记载,以备报告之用。离任审计报告需要说明的事项很多,既包括反映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的正常事项,又包括审计当中认为应当保留的事项。说明段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说明:
第一,状况说明。这是对厂长(经理)上任和离任时的资产负债主要项目的综合分析,一般可以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顺序分别进行评述和说明,说明时要分析厂长(经理)离任时的实际状况,有些项目如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还可通过有关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对应收账款说明,既要反映厂长(经理)离任时的应收账款总额,还要分析应收账款的可实现程度,以确定厂长(经理)离任时的潜在坏账数额。又如对存货的说明,既要说明存货的实际存量,又要进一步分析存货的计价和存货资产中有无长期积压、甚至霉烂变质情况。
第二,经营成果说明。主要说明厂长(经理)任期内各年利润 >利润表中主要项目的重要变动事项。可以运用表格及比率的形式分析经营成果,如分析销售额增加与销售利润减少的原因所在。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的说明。主要说明会计制度是否完备,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有无内部控制松懈而导致的管理上存在错误与舞弊,会计程序是否紊乱,账簿组织是否凌乱,单据是否缺乏等。若存在上述情况,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报告中加以评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其他说明事项。除上述各项说明外,审计人员对厂长(经理)在任期内的其他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如技术改造完成情况、重大法律诉讼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重大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等情况进行说明。
第五,意见段。意见段要对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结果作出结论性的表述。结论力求简洁中肯。意见段中首先应对厂长(经理)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可运用综合性的指标,如资本金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进行表述。指出厂长(经理)哪些指标完成了,哪些指标没完成,原因何在。还可以在意见段中提出有助于被单位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