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是我们幼儿园每位老师每学期必做的工作,当接到家访任务时,我还是有些担心,这样面对面的与家长交谈是我还没准备好的。
本着以交流、沟通为前提,在家长的充分理解与支持之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这次家访活动。本次家访我班对10个孩子的家庭进行了访问,重点家访对象是胆子很小,自控能力较弱,安全意识较差的孩子,还有各方面能力发展均衡,却需进一步提高要求的孩子。
通过家访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到了孩子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个性特点、行为习惯等,并积极听取了家长对我们学校办学、班级管理、生活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收获很大。
本次活动的主要反馈是:
1、家长对我们幼儿园的办学模式给予了较高的肯定,觉得我们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行为等方面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都会对孩子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2、我们老师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能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并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及时解决孩子随时发生的问题。
3、我们幼儿园的伙食很好,很合孩子们的口味和胃口,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特别喜欢在幼儿园吃饭。
4、对我们幼儿园的规范管理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和评价。如:家长要老师帮助给孩子喂药时,必须先请家长签名登记,再由园医亲自给孩子喂药;又如对我们的门卫周sir认真负责、友善和蔼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5、家长对我们提出最多的是希望老师能多提供机会让孩子展示自我,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
本次家访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性。我们对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的反馈是包罗万象的,我们尽量照顾到每位幼儿的方方面面,包括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游戏情况,还有个性、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从家长角度看,他们很希望老师能将幼儿在园的表现全面地向他们反馈。如:我在对陈泽华小朋友家长进行家访时对家长说:孩子入园以来,各方面有很大进步,每天愉快来园,早上主动向老师问好,自理能力很强,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帮老师做事情,是老师的好帮手,上课注意力集中,乐于参与各项活动,遵守纪律,能主动和同伴交往,喜欢为集体服务,但在饮食习惯方面有待加强,这样一来让家长对幼儿在园表现就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2、针对性。首先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有一百个幼儿就有一百种不同的个性;第二,同一幼儿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这是幼儿成长阶段性的特点;其次针对不同家长,如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的,我们则主动与家长探讨幼儿的心理、行为等问题;而对其他不同思想意识的家长,则向他们宣传新的教育观点,灌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特殊的孩子时则将问题具体化、细节化,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在充分肯定孩子优点的基础上给孩子提出良性的建议。如;张淑君小朋友,在园各方面表现很好,自理能力很强,交往能力也很强,在表扬她的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她的脾气十分倔强,与父母关系不融洽,对父母有很强的排斥感,主要表现在不喜欢和父母一起出去玩,不喜欢和父母亲近,父母来接时不愿回家,甚至哭起来,只想爷爷来接,和爷爷较亲。后来经过我们了解到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孩子在家犯错误了,父母没有采用适合孩子的正面的教育方法,打骂的方法较多,造成孩子性格叛逆,不听劝说,对父母有较强的排斥感。第二,父母较少和孩子进行平等的心灵上的沟通交流,亲近孩子的机会少。第三爷爷与父母的教育不一致,对孩子过分顺从娇惯,使孩子对父母的爱全部偏向爷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首先家长就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创造适合他们成长的生活空间,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为此,我们与家长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交流,与家长共同商讨正确的教育方法,目前我们与家长正在积极地努力之中。
3、真实性。在家访中,我们真实、客观、公平、公正地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不夸大缺点,不缩小优点,就事论事,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和内在的潜力,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我们给予赞扬,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潜力给予积极的认可,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不足我们给予真实的但委婉的指出,从而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争取家长对我们工作、教育的理解与认可,并争取家长给予我们最大的配合与支持。
4、互动性。本次家访的目的在于交流沟通,它不仅是我们老师向家长宣传新教育理念的好机会,也是我们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互相取经,互相学习,家园相长。如:刘沛灵妈妈每天坚持与孩子一起小结孩子的表现,家长做记录,培养了孩子自我反省的良好习惯,因为多数孩子以自我中心为主,有个性,但对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做事情不会想到后果,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事后自我反省很重要,同时也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很有耐心,更注重对孩子教育的细节化。正因为重视对孩子教育的细节化,孩子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的这种认真、仔细、耐心教育行为是十分值得我们老师学习的。
5、反思性。孩子毕竟是孩子,习惯的养成以及知识的接受与巩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我们要用一颗宽容、平等的心,给孩子创造宽松、宁静的生活空间。如上面提到对父母有很强排斥感的孩子,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难道是真的不喜欢父母吗?不是的,那是不是需要我们家长好好地去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呢?我们作为教育者更是要做到自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合孩子,如:孩子在园不快乐,不愿意来园。我们除了在幼儿和家长身上找问题外,还要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与方法:是不是对孩子有过多的“规范”(包括不必要的秩序和规则)及千篇一律的教育要求(包括呆板的教育方法,没有灵活性的教育评价),是不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不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成长或不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种种的不是,都会压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他们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障碍。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使幼儿快乐,还会限制其健康、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会反思,让我们的思想经常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我们的工作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通过家访活动让我们老师与家长在教育上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启发,也激发了家长、老师、幼儿三者间的互动,使家园关系缩短了距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我相信如果我们家园一如既往的携手合作,肯定能形成1+1>2的强大教育合力,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更理性,更有效,也更卓越。
本着以交流、沟通为前提,在家长的充分理解与支持之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这次家访活动。本次家访我班对10个孩子的家庭进行了访问,重点家访对象是胆子很小,自控能力较弱,安全意识较差的孩子,还有各方面能力发展均衡,却需进一步提高要求的孩子。
通过家访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到了孩子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个性特点、行为习惯等,并积极听取了家长对我们学校办学、班级管理、生活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收获很大。
本次活动的主要反馈是:
1、家长对我们幼儿园的办学模式给予了较高的肯定,觉得我们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行为等方面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都会对孩子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2、我们老师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能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并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及时解决孩子随时发生的问题。
3、我们幼儿园的伙食很好,很合孩子们的口味和胃口,孩子喜欢上幼儿园,特别喜欢在幼儿园吃饭。
4、对我们幼儿园的规范管理给予了较高的肯定和评价。如:家长要老师帮助给孩子喂药时,必须先请家长签名登记,再由园医亲自给孩子喂药;又如对我们的门卫周sir认真负责、友善和蔼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5、家长对我们提出最多的是希望老师能多提供机会让孩子展示自我,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
本次家访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全面性。我们对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的反馈是包罗万象的,我们尽量照顾到每位幼儿的方方面面,包括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游戏情况,还有个性、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从家长角度看,他们很希望老师能将幼儿在园的表现全面地向他们反馈。如:我在对陈泽华小朋友家长进行家访时对家长说:孩子入园以来,各方面有很大进步,每天愉快来园,早上主动向老师问好,自理能力很强,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帮老师做事情,是老师的好帮手,上课注意力集中,乐于参与各项活动,遵守纪律,能主动和同伴交往,喜欢为集体服务,但在饮食习惯方面有待加强,这样一来让家长对幼儿在园表现就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2、针对性。首先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有一百个幼儿就有一百种不同的个性;第二,同一幼儿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这是幼儿成长阶段性的特点;其次针对不同家长,如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的,我们则主动与家长探讨幼儿的心理、行为等问题;而对其他不同思想意识的家长,则向他们宣传新的教育观点,灌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特殊的孩子时则将问题具体化、细节化,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在充分肯定孩子优点的基础上给孩子提出良性的建议。如;张淑君小朋友,在园各方面表现很好,自理能力很强,交往能力也很强,在表扬她的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她的脾气十分倔强,与父母关系不融洽,对父母有很强的排斥感,主要表现在不喜欢和父母一起出去玩,不喜欢和父母亲近,父母来接时不愿回家,甚至哭起来,只想爷爷来接,和爷爷较亲。后来经过我们了解到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孩子在家犯错误了,父母没有采用适合孩子的正面的教育方法,打骂的方法较多,造成孩子性格叛逆,不听劝说,对父母有较强的排斥感。第二,父母较少和孩子进行平等的心灵上的沟通交流,亲近孩子的机会少。第三爷爷与父母的教育不一致,对孩子过分顺从娇惯,使孩子对父母的爱全部偏向爷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首先家长就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创造适合他们成长的生活空间,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为此,我们与家长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交流,与家长共同商讨正确的教育方法,目前我们与家长正在积极地努力之中。
3、真实性。在家访中,我们真实、客观、公平、公正地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不夸大缺点,不缩小优点,就事论事,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和内在的潜力,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我们给予赞扬,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潜力给予积极的认可,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不足我们给予真实的但委婉的指出,从而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争取家长对我们工作、教育的理解与认可,并争取家长给予我们最大的配合与支持。
4、互动性。本次家访的目的在于交流沟通,它不仅是我们老师向家长宣传新教育理念的好机会,也是我们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互相取经,互相学习,家园相长。如:刘沛灵妈妈每天坚持与孩子一起小结孩子的表现,家长做记录,培养了孩子自我反省的良好习惯,因为多数孩子以自我中心为主,有个性,但对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做事情不会想到后果,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事后自我反省很重要,同时也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很有耐心,更注重对孩子教育的细节化。正因为重视对孩子教育的细节化,孩子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家长的这种认真、仔细、耐心教育行为是十分值得我们老师学习的。
5、反思性。孩子毕竟是孩子,习惯的养成以及知识的接受与巩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我们要用一颗宽容、平等的心,给孩子创造宽松、宁静的生活空间。如上面提到对父母有很强排斥感的孩子,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难道是真的不喜欢父母吗?不是的,那是不是需要我们家长好好地去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呢?我们作为教育者更是要做到自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合孩子,如:孩子在园不快乐,不愿意来园。我们除了在幼儿和家长身上找问题外,还要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与方法:是不是对孩子有过多的“规范”(包括不必要的秩序和规则)及千篇一律的教育要求(包括呆板的教育方法,没有灵活性的教育评价),是不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不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成长或不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种种的不是,都会压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他们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障碍。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使幼儿快乐,还会限制其健康、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会反思,让我们的思想经常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我们的工作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通过家访活动让我们老师与家长在教育上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启发,也激发了家长、老师、幼儿三者间的互动,使家园关系缩短了距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我相信如果我们家园一如既往的携手合作,肯定能形成1+1>2的强大教育合力,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更理性,更有效,也更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