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县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刚结束,我们就召开全县财政工作会议。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今天的会议旨在分析当前我县财政工作形势,动员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今年财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力完成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为“十一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刚才,昌水同志传达了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表彰奖励了2005年度财政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企业纳税大户,兑现了2005年财政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了今年的财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同志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励,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财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时期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我们坚持“围绕经济抓财政、培植财源增实力”的方针,狠抓收入征管,严控财政支出,落实“双保’责任,深化财政改革,年年超额完成了财政收支预算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十五”全县财政工作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增长最快。各级财税部门服从、服务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积极顺应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强对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形势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使财政收入在政策性减收因素不断增多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2001年至2005年,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1亿元,年均增长17.2%,2005年达到6007万元,与“九五”末同口径相比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按老口径计算,累计完成1.27亿元,年均增长11.2%,2005年达到3425万元;按新口径计算,累计完成8461万元,年均增长9.1%,2005年达到2218万元。
二是争取专项资金最多。各级各部门紧跟国家投资导向和市场需求,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全力做好项目的考察、论证、包装和推介工作,争取专项资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年来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亿元,专项资金1.4亿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4.6倍和2.6倍。
三是落实政策性支出最好。“十五”时期,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作为管好财、用好财的突破口,建立了“保稳定、保重点、保发展”的长效机制,既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和城镇低保对象的“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又保障了农业、科教、文卫、城建等重点支出的必要增长。2001年至2005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年均增长15.8%,2005年达到1.3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11%,其中农业、教育、卫生、计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支出增长幅度较大;统筹使用各类财政专项资金2.1亿元,主要用于财政扶贫、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和交通设施建设、中小学学校危房改造、乡镇政权建设等公共事业,其中用于“三农”投入达到1.2亿元,是“九五”末2.5倍,有效地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是财源建设实现新突破。各级各部门按照“十五”时期确定的财政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设立“四项”基金,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使得以“一园三区”为骨干财源的工业经济逐渐形成,规模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05年,全县规模企业上交各类税金达361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0%,比“九五”末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以烟叶、中药材生产和农副产品营销为主的群体财源有了长足发展,对财政的贡献份额明显增加;整合国有资源资产的力度不断加大,科学开发利用存量财源的管理机制日趋规范。
五是财政改革迈出新步伐。顺利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任务,全面取消了“三提留”、“五统筹”、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五项税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清理规范了乡村和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行了“村账乡管”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深化工资统发制度改革,建立保工资长效机制。建立涉农物资财政直补机制,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不断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新机制。
六是财政管理水平取得新成效。制定了《柞水县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等16个规范性制度和管理办法,提高了各级各部门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自觉性。组建了财政监督检查办公室,向乡镇和重点项目单位派驻财政监督员,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推行“阳光财政”。优化资产配置,规范资产处置程序,使国有资产稳中有增,2005年末全县国有资产首次突破2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部门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财税干部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财税工作付出艰辛努力的各乡镇、各部门和全体财税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运行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供给保障能力弱,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资金缺口大,硬性增支因素多,收支矛盾仍然尖锐;收入结构不尽合理,非税性收入和来自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一次性税收所占比重较大,收入稳定性较差;在支出上仍然摆脱不了“吃饭型财政”的局面;债务包袱沉重,财政历年来滚存赤字和巨大的政府性债务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消化,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通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和完善。
二、“十一五”时期全县财政工作目标任务
纵观“十一五”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我县财税工作仍然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一个多元化发展环境中。从机遇上看:一是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和“三奖一补”、“两保两挂”等积极财政政策,既给我县带来了直接利益,又为我县财政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将陕南确定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地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绿色食品产业,此项战略决策与我县发展“三大产业”的思路完全一致,坚定了我们发展“三大产业”、拓展财政增收渠道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战略为我县壮大医药、矿产两大工业支柱,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奠定了基础。到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将达16亿元,全县财政收入结构将快速优化,收入总量迅速扩张。三是随着西康铁路、西柞高速公路的建成,我县融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主动接受“一线两带”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一带三区一镇”的特色旅游产业开发,必将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对财政贡献的份额将会提高。国家级卫生县城进一步提高了柞水城市品位和对外开放的知明度,必将加快我县招商引资、壮大县域经济的步伐。从不利因素看:继续实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所得税起征点,直接减少了我县财政收入;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完工下马,财政增收的难度将会加大;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政策增添了保平衡难度;由于我县财政自给率偏低,财政长期在捉襟见肘中运行,可安排使用的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时难以缓解。
基于以上分析和判断,根据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和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将稳定增长到1.4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4800万元,是“十五”末的2.2倍。为此,“十一五”时期全县财政工作要力求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要把促进经济发展、壮大财源、夯实财政基础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优先培育三大主导产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源建设规划,狠抓措施的落实,力求使财源建设有新突破。二是各乡镇和财税部门要把组织收入作为大事来抓,牢固树立依法治税、依法理财的新理念,既不能有税不收使收入流失,又不能收“过头税”而影响投资环境。要及时研究分析全县经济运行情况,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十一五”时期财政收入规模实现新突破。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步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实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新突破。四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从转变政府职能、满足公共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建立起与公共财政要求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实现财政改革新突破。五是按照建立法治社会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法规制度建设,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强化财政监管手段,加快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进程,自觉接受社会各届监督,实现依法理财新突破。
三、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奋力完成今年增收节支任务
今年全县财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化财税改革,调整支出结构,狠抓增收节支,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加强财政监督,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促进全县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目标任务是:完成财政总收入7000万元,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必须保证完成2700万元,增长21.7%。分其中国税必须完成收入550万元,地税必须完成1700万元,财政必须完成450万元。能否完成今年的财政收入任务,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我县能否实现在全市率先突破发展的奋斗目标。因此,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实现。
(一)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继续实行财政收入“四级”包抓责任制。刚才,县政府已与各乡镇和财税三局签订了今年的收入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和财税三局要迅速将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征收单位,夯实专管员责任,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征管考核奖励办法,调动各征管单位抓管理、促增收的积极性,促使财政收入均衡增长。各乡镇要按照税源属地管理原则,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建立协护税网络,全面掌握重点纳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及时解决纳税企业与征收机关的矛盾。各企业、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的要求,及时申报纳税,不得阻挠税务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确保主体税收月税月清不留尾欠。要以整顿矿山秩序为契机,加大对零散税源的稽查力度,建立矿山资源管理稽查体制,做到应收尽收。要认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和变相优惠政策行为,对已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要逐户清理,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努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增收的实效。监察、物价、财政等部门要深入开展“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情况检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拓宽我县政府非税收入渠道,增加政府可用财力。
(二)狠抓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发展后劲。财源匮乏仍我县财政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财源为本的观念,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机制促动、资金激励等有效手段,努力建设一批新型财源,巩固一批骨干财源,扩大一批群体财源,形成经济和财政良性互动的局面。一是各经济主管部门和小岭、凤凰、下梁、石瓮、干佑镇等乡镇要立足本职,全力扶持和培育医药、矿产两大工业支柱,着力打造六强企业,使以“一园三区”为载体的工业骨干财源真正成为支撑财政增收的“龙头”。二是各乡镇要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抓好群体财源。要以烟、药、果、畜和四个农民增收项目为重点,调特品种、调大规模、调优布局,形成一批主导财源。目前,正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群体财源的黄金季节,各乡镇和农口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集中领导和干部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和圈舍,开展技术服务,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今年中药材种植任务和畜牧业任务的完成。三是营盘、干佑、下梁、石瓮、凤凰等乡镇要按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快“一带三区一镇”旅游项目建设,拓宽旅游空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四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紧紧抓住中、省财政优先支持农村建设、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机遇,多渠道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增强我县项目建设后劲。五是充分发挥产业引导、项目前期费和财源建设奖励基金的作用。刚才,大家也看到,县政府对上年度财源建设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了奖励,对企业纳税大户的老总也给予奖励,说明县委、县政府对财源建设工作是十分重视的。今年,县政府继续把财源建设列入各级各部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把财源建设对财政的贡献份额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考核评比,对财源建设业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继续实行重奖,调动各级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
(三)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支出管理。今年全县可安排财力1.07亿元,比上年增加1066万元,增长11%。根据今年支出项目测算,需要资金1.39亿元,年初财力缺口近3200万元。针对这种现状,今年预算支出安排继续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和谐”的原则,首先是保证“双保”、“低保”及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政策的需要;其次是保证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事业和机关正常运转等“刚性”支出的需要;第三是继续加大对“三农”和产业发展的投入;第四是适度保证教育、、扶贫、项目建设等重点支出的必要增长;第五是适量偿还政府债务。为此,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借鉴政府办和公安局日常支出管理的先进经验,切实降低会议接待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车辆维修费等公务性开支。在日常支出管理中要把好四个关口,即:把好制度关口。各单位要根据财务准则和财经纪律的要求,认真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机关财务管理,克服依赖会计结算中心管理机关财务而忽视自身管理责任的思想,建立健全既符合实际又利于节约开支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管财、管物。把好计划关口。各单位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把一切开支控制在批准的部门预算之内,严格支出范围和标准,严禁举债或赊账购置物品。把好审批关口。严格执行单位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规范资金领用程序,做到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一分,不该报的账不报一分,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把好公开关口。各单位要定期向职工公开单位财务执行情况,接受职工咨询监督,广泛听取职工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四)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巩固和完善“村账乡管”、“乡财乡用县监管”的改革成果。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好启用新科目编制2007年政府预算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定收、定支、定员、定额”的原则,将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部门综合预算,逐步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预算管理模式,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加快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和收入征管体制建设,实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网络公示制度,做到政府非税收入公开、透明。推行土地出让金专户储备制度,对国有土地开发的前期费用实行定额预算管理,大型土地开发项目要实府采购,工程结束后要进行财务决算审计。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扶优扶强、限小治乱”的方针,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原则,对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收取地方生态补偿资金。积极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要认真研究政府采购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领域,延伸政府采购监管层面。按照省、市的统一布署,财政、粮食、审计等部门要紧密配合,认真做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证按期完成任务。财税部门要积极顺应增值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等税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配套改革。
(五)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建设柞水特色新农村。一是在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扩大财政对农民直补范围和数量,让更多的农民享受改革成果。二是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家园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尽力解决农民看病难、就医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四是完善农村“五保户”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五是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贫困大学生救助办法。六是加大对村级组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善村级办公条件。七是加快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六)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按照“区分责任、逐级消化”的原则,加大政府债务清偿力度。对各级各部门历史遗留下来的往来款项,要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通过清收债权逐步消化。对各级各部门借用财政资金的,坚决按照《柞水县清收财政借款暂行办法》的规定,逐项目逐单位予以清收。对各级各部门借用的世行资金、国债转贷资金,要按照“谁投放谁回收,谁使用谁偿还”的原则,加大贷款回收力度,确保我县政府性债务的按期偿还。建立政府性债务动态报告制度,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压缩建设规模,严禁负债建设。实行乡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制止乡村发生新债务。紧紧抓住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良好机遇,建立争取资金的激励机制,力求从争取的资金中挤出一部分逐年消化陈账。
(七)强化监督职能,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建立健全财政监督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办公室的作用,继续向重点项目和单位派驻财政监督员,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各类专项资金、财务管理、财政政策的执行和政府性债务的监督检查,把财政监督的作用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各个层面。适时向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派驻财务总监,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合理配置资源性资产,盘活存量资产,规范处置闲置资产。贯彻落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对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私设“小金库”和转移专项资金用途的行为,坚决严查重处,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
四、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完成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关键在领导,重在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以高昂的工作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合力,努力开创我县财政工作新局面。
(一)夯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和各部门主要领导要把财政工作亲自拿在手上,精心安排,经常检查,及时协调解决财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财政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财税三局要按照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超80%、四季度保全年的进度要求,把财税干部的工资、津贴与征收任务挂勾,实行旬评比、月考核、季兑现的办法,确保月月达到收入进度。各经济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效益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到企业和生产一线,分解生产任务,落实增收措施,促使企业达产达效。各执收执法部门要早动手、早安排,确保政府非税性收入计划的如期完成。
(二)强化工作督查。政府督查室要把财税工作列为政府督查督办的主要内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督促检查,定期不定期地通报完成情况,对完成财政收入任务较好的乡镇和部门给予表扬,对收入达不到进度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组织、监察、人劳、审计、、民政、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干部职工工资、低保对象的“低保金”、构建和谐社会政策补助发放兑现情况和落实农村义务经费保障机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确保各项财政政策得以正确执行。
(三)改进工作作风。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的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扑下身子抓好财税工作。各级领导要注重研究财政经济工作,学习财税经济知识,掌握财政经济规律,不断提高驾驭财政经济工作的本领,把握工作主动权。各经济主管部门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在管理中提供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财税三局要实行领导包片、股室联乡工作责任制,要走出,下到基层,下到企业,下到纳税户,解决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财税干部要坚持依法办事,自觉抵制“四股歪风”,做清正廉洁的典型。
同志们,今年是我县实现在全市率先突破发展的奠基之年,完成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团结一致,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为圆满完成财政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
县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刚结束,我们就召开全县财政工作会议。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今天的会议旨在分析当前我县财政工作形势,动员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今年财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力完成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为“十一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刚才,昌水同志传达了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表彰奖励了2005年度财政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企业纳税大户,兑现了2005年财政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了今年的财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同志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励,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财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时期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我们坚持“围绕经济抓财政、培植财源增实力”的方针,狠抓收入征管,严控财政支出,落实“双保’责任,深化财政改革,年年超额完成了财政收支预算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十五”全县财政工作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增长最快。各级财税部门服从、服务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积极顺应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强对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形势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使财政收入在政策性减收因素不断增多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2001年至2005年,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1亿元,年均增长17.2%,2005年达到6007万元,与“九五”末同口径相比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按老口径计算,累计完成1.27亿元,年均增长11.2%,2005年达到3425万元;按新口径计算,累计完成8461万元,年均增长9.1%,2005年达到2218万元。
二是争取专项资金最多。各级各部门紧跟国家投资导向和市场需求,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全力做好项目的考察、论证、包装和推介工作,争取专项资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年来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亿元,专项资金1.4亿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4.6倍和2.6倍。
三是落实政策性支出最好。“十五”时期,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作为管好财、用好财的突破口,建立了“保稳定、保重点、保发展”的长效机制,既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和城镇低保对象的“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又保障了农业、科教、文卫、城建等重点支出的必要增长。2001年至2005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年均增长15.8%,2005年达到1.3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11%,其中农业、教育、卫生、计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支出增长幅度较大;统筹使用各类财政专项资金2.1亿元,主要用于财政扶贫、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和交通设施建设、中小学学校危房改造、乡镇政权建设等公共事业,其中用于“三农”投入达到1.2亿元,是“九五”末2.5倍,有效地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是财源建设实现新突破。各级各部门按照“十五”时期确定的财政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设立“四项”基金,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使得以“一园三区”为骨干财源的工业经济逐渐形成,规模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05年,全县规模企业上交各类税金达361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0%,比“九五”末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以烟叶、中药材生产和农副产品营销为主的群体财源有了长足发展,对财政的贡献份额明显增加;整合国有资源资产的力度不断加大,科学开发利用存量财源的管理机制日趋规范。
五是财政改革迈出新步伐。顺利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任务,全面取消了“三提留”、“五统筹”、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五项税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清理规范了乡村和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行了“村账乡管”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深化工资统发制度改革,建立保工资长效机制。建立涉农物资财政直补机制,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不断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新机制。
六是财政管理水平取得新成效。制定了《柞水县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等16个规范性制度和管理办法,提高了各级各部门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自觉性。组建了财政监督检查办公室,向乡镇和重点项目单位派驻财政监督员,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推行“阳光财政”。优化资产配置,规范资产处置程序,使国有资产稳中有增,2005年末全县国有资产首次突破2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部门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财税干部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财税工作付出艰辛努力的各乡镇、各部门和全体财税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运行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供给保障能力弱,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资金缺口大,硬性增支因素多,收支矛盾仍然尖锐;收入结构不尽合理,非税性收入和来自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一次性税收所占比重较大,收入稳定性较差;在支出上仍然摆脱不了“吃饭型财政”的局面;债务包袱沉重,财政历年来滚存赤字和巨大的政府性债务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消化,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通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和完善。
二、“十一五”时期全县财政工作目标任务
纵观“十一五”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我县财税工作仍然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一个多元化发展环境中。从机遇上看:一是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和“三奖一补”、“两保两挂”等积极财政政策,既给我县带来了直接利益,又为我县财政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将陕南确定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地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绿色食品产业,此项战略决策与我县发展“三大产业”的思路完全一致,坚定了我们发展“三大产业”、拓展财政增收渠道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战略为我县壮大医药、矿产两大工业支柱,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奠定了基础。到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将达16亿元,全县财政收入结构将快速优化,收入总量迅速扩张。三是随着西康铁路、西柞高速公路的建成,我县融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主动接受“一线两带”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一带三区一镇”的特色旅游产业开发,必将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对财政贡献的份额将会提高。国家级卫生县城进一步提高了柞水城市品位和对外开放的知明度,必将加快我县招商引资、壮大县域经济的步伐。从不利因素看:继续实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所得税起征点,直接减少了我县财政收入;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完工下马,财政增收的难度将会加大;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政策增添了保平衡难度;由于我县财政自给率偏低,财政长期在捉襟见肘中运行,可安排使用的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时难以缓解。
基于以上分析和判断,根据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和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将稳定增长到1.4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4800万元,是“十五”末的2.2倍。为此,“十一五”时期全县财政工作要力求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要把促进经济发展、壮大财源、夯实财政基础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优先培育三大主导产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源建设规划,狠抓措施的落实,力求使财源建设有新突破。二是各乡镇和财税部门要把组织收入作为大事来抓,牢固树立依法治税、依法理财的新理念,既不能有税不收使收入流失,又不能收“过头税”而影响投资环境。要及时研究分析全县经济运行情况,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十一五”时期财政收入规模实现新突破。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步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实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新突破。四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从转变政府职能、满足公共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建立起与公共财政要求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实现财政改革新突破。五是按照建立法治社会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法规制度建设,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强化财政监管手段,加快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进程,自觉接受社会各届监督,实现依法理财新突破。
三、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奋力完成今年增收节支任务
今年全县财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化财税改革,调整支出结构,狠抓增收节支,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加强财政监督,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促进全县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目标任务是:完成财政总收入7000万元,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必须保证完成2700万元,增长21.7%。分其中国税必须完成收入550万元,地税必须完成1700万元,财政必须完成450万元。能否完成今年的财政收入任务,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我县能否实现在全市率先突破发展的奋斗目标。因此,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实现。
(一)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继续实行财政收入“四级”包抓责任制。刚才,县政府已与各乡镇和财税三局签订了今年的收入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和财税三局要迅速将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征收单位,夯实专管员责任,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征管考核奖励办法,调动各征管单位抓管理、促增收的积极性,促使财政收入均衡增长。各乡镇要按照税源属地管理原则,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建立协护税网络,全面掌握重点纳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及时解决纳税企业与征收机关的矛盾。各企业、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的要求,及时申报纳税,不得阻挠税务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确保主体税收月税月清不留尾欠。要以整顿矿山秩序为契机,加大对零散税源的稽查力度,建立矿山资源管理稽查体制,做到应收尽收。要认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和变相优惠政策行为,对已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要逐户清理,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努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增收的实效。监察、物价、财政等部门要深入开展“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情况检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拓宽我县政府非税收入渠道,增加政府可用财力。
(二)狠抓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发展后劲。财源匮乏仍我县财政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财源为本的观念,综合运用政策引导、机制促动、资金激励等有效手段,努力建设一批新型财源,巩固一批骨干财源,扩大一批群体财源,形成经济和财政良性互动的局面。一是各经济主管部门和小岭、凤凰、下梁、石瓮、干佑镇等乡镇要立足本职,全力扶持和培育医药、矿产两大工业支柱,着力打造六强企业,使以“一园三区”为载体的工业骨干财源真正成为支撑财政增收的“龙头”。二是各乡镇要结合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抓好群体财源。要以烟、药、果、畜和四个农民增收项目为重点,调特品种、调大规模、调优布局,形成一批主导财源。目前,正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群体财源的黄金季节,各乡镇和农口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集中领导和干部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和圈舍,开展技术服务,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今年中药材种植任务和畜牧业任务的完成。三是营盘、干佑、下梁、石瓮、凤凰等乡镇要按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快“一带三区一镇”旅游项目建设,拓宽旅游空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四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紧紧抓住中、省财政优先支持农村建设、科教文卫、社会保障、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的机遇,多渠道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增强我县项目建设后劲。五是充分发挥产业引导、项目前期费和财源建设奖励基金的作用。刚才,大家也看到,县政府对上年度财源建设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了奖励,对企业纳税大户的老总也给予奖励,说明县委、县政府对财源建设工作是十分重视的。今年,县政府继续把财源建设列入各级各部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把财源建设对财政的贡献份额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考核评比,对财源建设业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继续实行重奖,调动各级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
(三)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支出管理。今年全县可安排财力1.07亿元,比上年增加1066万元,增长11%。根据今年支出项目测算,需要资金1.39亿元,年初财力缺口近3200万元。针对这种现状,今年预算支出安排继续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和谐”的原则,首先是保证“双保”、“低保”及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政策的需要;其次是保证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事业和机关正常运转等“刚性”支出的需要;第三是继续加大对“三农”和产业发展的投入;第四是适度保证教育、、扶贫、项目建设等重点支出的必要增长;第五是适量偿还政府债务。为此,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借鉴政府办和公安局日常支出管理的先进经验,切实降低会议接待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车辆维修费等公务性开支。在日常支出管理中要把好四个关口,即:把好制度关口。各单位要根据财务准则和财经纪律的要求,认真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机关财务管理,克服依赖会计结算中心管理机关财务而忽视自身管理责任的思想,建立健全既符合实际又利于节约开支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管财、管物。把好计划关口。各单位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把一切开支控制在批准的部门预算之内,严格支出范围和标准,严禁举债或赊账购置物品。把好审批关口。严格执行单位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规范资金领用程序,做到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一分,不该报的账不报一分,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把好公开关口。各单位要定期向职工公开单位财务执行情况,接受职工咨询监督,广泛听取职工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四)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巩固和完善“村账乡管”、“乡财乡用县监管”的改革成果。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做好启用新科目编制2007年政府预算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定收、定支、定员、定额”的原则,将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纳入部门综合预算,逐步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预算管理模式,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加快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和收入征管体制建设,实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网络公示制度,做到政府非税收入公开、透明。推行土地出让金专户储备制度,对国有土地开发的前期费用实行定额预算管理,大型土地开发项目要实府采购,工程结束后要进行财务决算审计。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扶优扶强、限小治乱”的方针,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原则,对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收取地方生态补偿资金。积极做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要认真研究政府采购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领域,延伸政府采购监管层面。按照省、市的统一布署,财政、粮食、审计等部门要紧密配合,认真做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证按期完成任务。财税部门要积极顺应增值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等税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配套改革。
(五)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建设柞水特色新农村。一是在全面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扩大财政对农民直补范围和数量,让更多的农民享受改革成果。二是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家园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尽力解决农民看病难、就医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四是完善农村“五保户”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五是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贫困大学生救助办法。六是加大对村级组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善村级办公条件。七是加快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六)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按照“区分责任、逐级消化”的原则,加大政府债务清偿力度。对各级各部门历史遗留下来的往来款项,要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通过清收债权逐步消化。对各级各部门借用财政资金的,坚决按照《柞水县清收财政借款暂行办法》的规定,逐项目逐单位予以清收。对各级各部门借用的世行资金、国债转贷资金,要按照“谁投放谁回收,谁使用谁偿还”的原则,加大贷款回收力度,确保我县政府性债务的按期偿还。建立政府性债务动态报告制度,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压缩建设规模,严禁负债建设。实行乡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制止乡村发生新债务。紧紧抓住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良好机遇,建立争取资金的激励机制,力求从争取的资金中挤出一部分逐年消化陈账。
(七)强化监督职能,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建立健全财政监督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办公室的作用,继续向重点项目和单位派驻财政监督员,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各类专项资金、财务管理、财政政策的执行和政府性债务的监督检查,把财政监督的作用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的各个层面。适时向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派驻财务总监,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合理配置资源性资产,盘活存量资产,规范处置闲置资产。贯彻落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加大财政执法力度,对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私设“小金库”和转移专项资金用途的行为,坚决严查重处,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
四、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完成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关键在领导,重在抓落实。各乡镇各部门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以高昂的工作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横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合力,努力开创我县财政工作新局面。
(一)夯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和各部门主要领导要把财政工作亲自拿在手上,精心安排,经常检查,及时协调解决财税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财政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财税三局要按照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超80%、四季度保全年的进度要求,把财税干部的工资、津贴与征收任务挂勾,实行旬评比、月考核、季兑现的办法,确保月月达到收入进度。各经济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效益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到企业和生产一线,分解生产任务,落实增收措施,促使企业达产达效。各执收执法部门要早动手、早安排,确保政府非税性收入计划的如期完成。
(二)强化工作督查。政府督查室要把财税工作列为政府督查督办的主要内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督促检查,定期不定期地通报完成情况,对完成财政收入任务较好的乡镇和部门给予表扬,对收入达不到进度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组织、监察、人劳、审计、、民政、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干部职工工资、低保对象的“低保金”、构建和谐社会政策补助发放兑现情况和落实农村义务经费保障机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确保各项财政政策得以正确执行。
(三)改进工作作风。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维护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困难先于一切的执政为民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扑下身子抓好财税工作。各级领导要注重研究财政经济工作,学习财税经济知识,掌握财政经济规律,不断提高驾驭财政经济工作的本领,把握工作主动权。各经济主管部门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在管理中提供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率。财税三局要实行领导包片、股室联乡工作责任制,要走出,下到基层,下到企业,下到纳税户,解决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财税干部要坚持依法办事,自觉抵制“四股歪风”,做清正廉洁的典型。
同志们,今年是我县实现在全市率先突破发展的奠基之年,完成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团结一致,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为圆满完成财政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