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接班人,必须自觉将国家安全与利益放在第一位,肩负社会责任,自觉履行“主人公”的义务与责任。
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和意义
(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国防的认识逐渐形成的。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国防意识关系和影响着国家现代与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首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国防意识的内容除了军事科学领域外,还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有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打破以往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式,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
其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因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贴合。同时为支持和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尊严,奋发进取,刻苦磨练勇于献身不断创优的革命进取精神,为实现国家的安定与持续发展不断奋斗。
最后,为国家储备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国防内容越来越丰富,包罗教育、科技、经济、工业及交通等方面,由此国防贡献也并非单纯的参军,而国防建设不仅是军队的事情,也是全民的责任。随着人才作为第一要素的理念影响,高校大学生作为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题,不仅是国家的未来,还是兵源的重点来源。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增强他们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和关注度,有效地提升整个国家的国防意识。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第一,国防意识淡薄甚至缺乏。部分大学生未将自己定位于国防主体,片面的认为国防属于军队和国家,对国家领土权意识淡薄,将国家安全依旧停留于军事、国防、情报等区域,忽略了对文化、信息及网络等新领域的认知。他们认为国防就是防止外敌入侵,忽略了一些不流血战争对国家的威胁。对国家、国际形势缺乏清晰的见解,从而对国防意识消极,对国防的认知不能与时俱进,依旧停留于传统的状态。但实际中,现阶段国防任务更为复杂和艰巨。
第二,没有认识到军训的意义与作用。大学生在军训中往往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甚至有个别的大学生因为怕苦怕累,对军训持有抵触情绪,不仅躲避训练,而且还有学生不服从教官的安排。加之军训时间周期、训练场地及训练教官人数的影响,很多军训只是队列训练和方阵表演的单一形式,无法带动学生参加军训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军训效果并不明显。
第三,忽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国防事业与公民义务、国防和学好专业的关联。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具有统一性,两者相互促进和保障。但是实际很多大学生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对立,为加强经济建设发展,认为可以大力削减军费开支,这种观点是片面不科学的。国防事业与公民义务的紧密联系,当前国防事业并不只是军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公民的事情。同时所谓的信息化战争,也并不是少数人掌握高科技尖端武器的精锐军队,而是全民共同努力实现。此外国防建设与大学生的专业具有一致性。大学生不管什么专业与国防建设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他们毕业后都将参与到国防建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的原因
关于影响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方面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由对抗的紧张局势向对话的缓和形势转变,当前相对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对国家和地区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及摩擦认识不到,对国家面临的威胁也缺乏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来自国内,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提高上,再就受到裁军政策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将思想观念向经济领域转变,对现代国防的含义理解不到位。
其次,宣传教育薄弱。第一,大学生没有将国防教育与公民义务教育结合,从而认为国防与自己无关;第二,在学校军训期间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但是在其他时间与教学阶段中,却缺少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宣传教育;第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国防观念有待加强,强化对现代国防意识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最后,大学生自身方面。现在大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对国际事务也充满热情,拥有一定的分析技巧与能力,但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不可避免的造成国防意识的淡薄,同时部分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拜金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从军”认识片面。同时,他们缺乏政治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对国际政治斗争的认识不到位,并为认识到自身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责任。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解决对策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树立正确国防意识的前提,就是提升大学生国防的认知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借助新媒体网络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国防的认知和了解,使他们全面认识国防事业。当前大学生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教材书籍阅读之外,通过数字网络资源、手机电脑等多媒体平台,都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新媒体平台即时性、快速性、互动性特点,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习效果,有效扩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日常学习中,大学生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即时了解世界军情动态和国家周边安全形势,对此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借助新媒体,开展军事理论课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防认知度。
此外,新媒体平台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捷、形式新颖、成本低、随机性等特点,并以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形式呈现,这种信息交互形式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突破时空限制的同时,增强国防军事课程的内容与范围,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履行国防义务与承担国防责任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并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感与警惕性。
(二)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责任与观念。
为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并主动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优势,强化现有国防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采用理论与行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责任观念。
首先,以大学生为国防教育的中心,遵循大学生的成长与个性特点探索和创新现有的国防教育课程,对教学内容、手段及模式积极革新,挖掘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元素。有条件的高校,除了现有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训练的国防教育类课程外,还可以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和国防教育第二课堂等。加强高校教师的国防教育培训,引导和鼓励教师将国防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将国防意识融入到专业学科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同时提升国防意识。
其次,营造浓厚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特点,能够对课堂文化的体系性形成互补,两者相结合有助于在学习与生活中滋养大学生。由此,可从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充分挖掘国防文化的内涵,根据大学生情感的变化规律,在教学楼、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等不同的教学区域中营造国防文化氛围,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报刊、电视、公告栏等平台与渠道拓展和延伸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教育培养。
最后,充分利用社会国防教育资源,对此高校应当积极主动的与社会各国防教育部门、党政军师机关、部队及相关组织进行交流互动,协同当地教育、出版、新闻等资源,积极创设社会化的机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三)构筑国防实践平台,以理论与行为结合增强国防参与性。
高校国防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对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和巩固军事技能起到巩固作用。但是单凭着两个课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高校构筑国际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参与性,最终实现理论与行为的结合。
首先,开展丰富的国防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体育技能,并在他们的参与中提高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支持大学生组建校园国防社团组织,通过正面引导与协助的形式,让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并在国防意识与政策的普及与宣传中,树立国防目标意识,强化国防责任感;最后,加强高校与当地部队的互动联系,设立国防教育基地,利用征兵宣传、军地互动等,让学生深入体验军营生活,近距离接触国防,在国防教育前沿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国防意识。
四、结论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其国防意识直接影响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对此本文论述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指出其当前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和意义
(一)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
国防意识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国防的认识逐渐形成的。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国防意识关系和影响着国家现代与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首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国防意识的内容除了军事科学领域外,还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因此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有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打破以往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式,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综合素养的有效方法。
其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因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贴合。同时为支持和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尊严,奋发进取,刻苦磨练勇于献身不断创优的革命进取精神,为实现国家的安定与持续发展不断奋斗。
最后,为国家储备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国防内容越来越丰富,包罗教育、科技、经济、工业及交通等方面,由此国防贡献也并非单纯的参军,而国防建设不仅是军队的事情,也是全民的责任。随着人才作为第一要素的理念影响,高校大学生作为高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题,不仅是国家的未来,还是兵源的重点来源。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增强他们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和关注度,有效地提升整个国家的国防意识。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第一,国防意识淡薄甚至缺乏。部分大学生未将自己定位于国防主体,片面的认为国防属于军队和国家,对国家领土权意识淡薄,将国家安全依旧停留于军事、国防、情报等区域,忽略了对文化、信息及网络等新领域的认知。他们认为国防就是防止外敌入侵,忽略了一些不流血战争对国家的威胁。对国家、国际形势缺乏清晰的见解,从而对国防意识消极,对国防的认知不能与时俱进,依旧停留于传统的状态。但实际中,现阶段国防任务更为复杂和艰巨。
第二,没有认识到军训的意义与作用。大学生在军训中往往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甚至有个别的大学生因为怕苦怕累,对军训持有抵触情绪,不仅躲避训练,而且还有学生不服从教官的安排。加之军训时间周期、训练场地及训练教官人数的影响,很多军训只是队列训练和方阵表演的单一形式,无法带动学生参加军训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军训效果并不明显。
第三,忽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国防事业与公民义务、国防和学好专业的关联。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具有统一性,两者相互促进和保障。但是实际很多大学生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对立,为加强经济建设发展,认为可以大力削减军费开支,这种观点是片面不科学的。国防事业与公民义务的紧密联系,当前国防事业并不只是军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公民的事情。同时所谓的信息化战争,也并不是少数人掌握高科技尖端武器的精锐军队,而是全民共同努力实现。此外国防建设与大学生的专业具有一致性。大学生不管什么专业与国防建设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他们毕业后都将参与到国防建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二、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的原因
关于影响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方面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由对抗的紧张局势向对话的缓和形势转变,当前相对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对国家和地区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及摩擦认识不到,对国家面临的威胁也缺乏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来自国内,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提高上,再就受到裁军政策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将思想观念向经济领域转变,对现代国防的含义理解不到位。
其次,宣传教育薄弱。第一,大学生没有将国防教育与公民义务教育结合,从而认为国防与自己无关;第二,在学校军训期间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但是在其他时间与教学阶段中,却缺少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宣传教育;第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国防观念有待加强,强化对现代国防意识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最后,大学生自身方面。现在大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知识丰富、对国际事务也充满热情,拥有一定的分析技巧与能力,但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不可避免的造成国防意识的淡薄,同时部分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拜金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从军”认识片面。同时,他们缺乏政治经验与社会生活经验,对国际政治斗争的认识不到位,并为认识到自身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责任。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解决对策
(一)借助新媒体平台,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树立正确国防意识的前提,就是提升大学生国防的认知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借助新媒体网络信息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国防的认知和了解,使他们全面认识国防事业。当前大学生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教材书籍阅读之外,通过数字网络资源、手机电脑等多媒体平台,都可以获取相应的信息。新媒体平台即时性、快速性、互动性特点,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学习效果,有效扩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日常学习中,大学生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即时了解世界军情动态和国家周边安全形势,对此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借助新媒体,开展军事理论课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防认知度。
此外,新媒体平台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捷、形式新颖、成本低、随机性等特点,并以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形式呈现,这种信息交互形式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突破时空限制的同时,增强国防军事课程的内容与范围,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履行国防义务与承担国防责任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并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感与警惕性。
(二)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责任与观念。
为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并主动整合校内外的资源优势,强化现有国防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采用理论与行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责任观念。
首先,以大学生为国防教育的中心,遵循大学生的成长与个性特点探索和创新现有的国防教育课程,对教学内容、手段及模式积极革新,挖掘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元素。有条件的高校,除了现有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训练的国防教育类课程外,还可以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和国防教育第二课堂等。加强高校教师的国防教育培训,引导和鼓励教师将国防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将国防意识融入到专业学科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同时提升国防意识。
其次,营造浓厚的校园国防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开放性特点,能够对课堂文化的体系性形成互补,两者相结合有助于在学习与生活中滋养大学生。由此,可从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充分挖掘国防文化的内涵,根据大学生情感的变化规律,在教学楼、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等不同的教学区域中营造国防文化氛围,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报刊、电视、公告栏等平台与渠道拓展和延伸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教育培养。
最后,充分利用社会国防教育资源,对此高校应当积极主动的与社会各国防教育部门、党政军师机关、部队及相关组织进行交流互动,协同当地教育、出版、新闻等资源,积极创设社会化的机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三)构筑国防实践平台,以理论与行为结合增强国防参与性。
高校国防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对培养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和巩固军事技能起到巩固作用。但是单凭着两个课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高校构筑国际实践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参与性,最终实现理论与行为的结合。
首先,开展丰富的国防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体育技能,并在他们的参与中提高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其次,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支持大学生组建校园国防社团组织,通过正面引导与协助的形式,让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并在国防意识与政策的普及与宣传中,树立国防目标意识,强化国防责任感;最后,加强高校与当地部队的互动联系,设立国防教育基地,利用征兵宣传、军地互动等,让学生深入体验军营生活,近距离接触国防,在国防教育前沿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国防意识。
四、结论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其国防意识直接影响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对此本文论述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的同时,指出其当前发展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