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新时期推进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中,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和内容已不能满足变化了的形势需要,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正逐步涌现,个别党员纪律性不强,思想政治觉悟弱化,导致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在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当前基层党组织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本人就此问题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当前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党员很难有效的组织起来集中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村党员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由于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较大,回归不定时、不统一,除了党内选举活动和发展党员以外,其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
2、活动形式单一,学习教育流于形式。有的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党员教育等活动中,多样化和灵活性不够;除规定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外,相对党员教育的工作比较笼统,导致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上难以准确衡量,在此项工作上存在时松时紧,抓而不实,实而不全,匆匆过场。
3、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强。多数基层党支部在对党员的教育上,没有一个针对性,只是随便读读报纸、念念文件,学习内容抓不准。
对阶段性的内容与阶段性的工作和形势任务结合不够紧,对党员的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力度不够,导致个别党员不爱听、不愿学,达不到学习效果等等。4.存在思想认识偏差的现象。个别基层支部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错误认为党员学习教育靠自己,开开会、组织学习教育只是形式上的做法,起不到大的作用;有的认为报纸、党刊等学习材料到处都有,不必组织学习和教育;还有的认为教育是虚功,弹性大,见效慢,起不了大的作用;更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抓好生产,发家致富,学不学没什么用?
5、党员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性弱化。个别党员不爱参加党内各项集体活动或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有的即使是参加了,也是姗姗来迟,学习精力不集中,达不到学习教育的效果;有的甚至台上讲党课,台下开小会、小议论,对布置的思考题不思考,在讨论会上,有的不积极发言,有的谈不出一个所以然等等。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党组织生活制度不能有效的坚持。有的基层党支部主观上放松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愿意组织活动,学习制度时紧时松,考勤制度不够严,对旷会、迟到、早退,没有一个纪律约束。部分普通党员对开展活动没兴趣,参加组织活动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而且参加多了会影响自己发家致富。党员流动量大给活动开展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村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在外务工经商,有时党员大会一年也难开上一次。
2、党员对学习、教育的目的意义不够明确,导致学习教育效果不够明显。主要体现在个别党员把党内活动、党课教育、观看电教片等看成是走形式或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造成不愿学,学不进,有的甚至是不参加学习,不爱过组织生活等。3、教育创新不够,难以调动党员学习积极性。普遍存在着方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单一、需求过于笼统、手段过于陈旧等问题,多数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缺乏创新观念,缺少创新手段,造成党员对主动接受教育培训难以产生吸引力。只强调学习的次数,不看内容是否实际,导致理论学习多限于读文件、念报告。多数农村党组织只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对技能培训组织甚少,而农村党员最为迫切需要的技能培训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4、党员队伍多元化导致学习需求不统一。如今广大党员年龄构成复杂化、职业构成复杂化、收入构成复杂化、经历差异复杂化等。同时党员流动无序化速度加快。流动频率、流动速率、人户分离等明显增快。党员需求多样化逐步显现。从市场经济、利益取向出发,迫切需要掌握市场信息、经济知识、行业知识,致富信息、劳动技能等等。难以集中有效的统一组织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培训。
三、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对策与思考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创新发展能力。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教育,这是基层支部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我们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党员教育工作:
1、建立并落实好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创先争优”、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和做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党员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淡化的倾向,在重点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每年“七一”前后,结合纪念党的生日,组织广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今后留什么”大讨论,坚定政治立场,加强党性锻炼,并有针对性地向党员提出希望和要求。2、结合党员实际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针对广大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把握广大党员的思想脉搏;把握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党员和群众的现实需要。将党员分为农村干部党员、中青年非干部党员、老龄党员、流动党员四大类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要不断满足党员对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体现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教育管理充满生机和时代气息?
3、丰富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党员学习兴趣。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异地教学等模式,实行开放式教育培训。比如,充分发挥各类示范培训基地作用,把课堂搬到基地里,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加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组织党员到其他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进行异地。
学习等,开阔眼界、转变思维,切实促进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功能。根据党员需求及时的通过视频点播政教、科教、文教等类节目。也可以把各类专家“请”到农村党员的家门口,“面对面”的教授知识和培训,实现“零距离”接触,有效促进党员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
4、教育培训中要突出提高党性修养和党员觉悟。在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中,要注重加强党员的政治生活的教育,要教育党员在处理个人与党、与群众、与社会等关系的正确处理,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倡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苦乐观、得失观;要教育党员坚持党的组织纪律性,带头遵章守纪,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身边的先进事迹报告活动,让党员看到的都是熟悉的身边人,讲述的都是自己所经历的事,看得见、离得近、可亲、可信、可学,使教育者感到榜样就在身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当前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党员很难有效的组织起来集中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村党员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由于流动党员的流动性、分散性较大,回归不定时、不统一,除了党内选举活动和发展党员以外,其他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人员、时间上都难以落实。
2、活动形式单一,学习教育流于形式。有的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党员教育等活动中,多样化和灵活性不够;除规定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外,相对党员教育的工作比较笼统,导致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上难以准确衡量,在此项工作上存在时松时紧,抓而不实,实而不全,匆匆过场。
3、党员教育针对性不强。多数基层党支部在对党员的教育上,没有一个针对性,只是随便读读报纸、念念文件,学习内容抓不准。
对阶段性的内容与阶段性的工作和形势任务结合不够紧,对党员的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力度不够,导致个别党员不爱听、不愿学,达不到学习效果等等。4.存在思想认识偏差的现象。个别基层支部对党员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错误认为党员学习教育靠自己,开开会、组织学习教育只是形式上的做法,起不到大的作用;有的认为报纸、党刊等学习材料到处都有,不必组织学习和教育;还有的认为教育是虚功,弹性大,见效慢,起不了大的作用;更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抓好生产,发家致富,学不学没什么用?
5、党员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性弱化。个别党员不爱参加党内各项集体活动或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有的即使是参加了,也是姗姗来迟,学习精力不集中,达不到学习教育的效果;有的甚至台上讲党课,台下开小会、小议论,对布置的思考题不思考,在讨论会上,有的不积极发言,有的谈不出一个所以然等等。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党组织生活制度不能有效的坚持。有的基层党支部主观上放松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愿意组织活动,学习制度时紧时松,考勤制度不够严,对旷会、迟到、早退,没有一个纪律约束。部分普通党员对开展活动没兴趣,参加组织活动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而且参加多了会影响自己发家致富。党员流动量大给活动开展也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村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在外务工经商,有时党员大会一年也难开上一次。
2、党员对学习、教育的目的意义不够明确,导致学习教育效果不够明显。主要体现在个别党员把党内活动、党课教育、观看电教片等看成是走形式或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造成不愿学,学不进,有的甚至是不参加学习,不爱过组织生活等。3、教育创新不够,难以调动党员学习积极性。普遍存在着方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单一、需求过于笼统、手段过于陈旧等问题,多数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缺乏创新观念,缺少创新手段,造成党员对主动接受教育培训难以产生吸引力。只强调学习的次数,不看内容是否实际,导致理论学习多限于读文件、念报告。多数农村党组织只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对技能培训组织甚少,而农村党员最为迫切需要的技能培训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4、党员队伍多元化导致学习需求不统一。如今广大党员年龄构成复杂化、职业构成复杂化、收入构成复杂化、经历差异复杂化等。同时党员流动无序化速度加快。流动频率、流动速率、人户分离等明显增快。党员需求多样化逐步显现。从市场经济、利益取向出发,迫切需要掌握市场信息、经济知识、行业知识,致富信息、劳动技能等等。难以集中有效的统一组织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培训。
三、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对策与思考新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创新发展能力。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教育,这是基层支部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我们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党员教育工作:
1、建立并落实好日常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创先争优”、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和做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党员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淡化的倾向,在重点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的同时,每年“七一”前后,结合纪念党的生日,组织广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今后留什么”大讨论,坚定政治立场,加强党性锻炼,并有针对性地向党员提出希望和要求。2、结合党员实际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针对广大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面对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把握广大党员的思想脉搏;把握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党员和群众的现实需要。将党员分为农村干部党员、中青年非干部党员、老龄党员、流动党员四大类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要不断满足党员对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体现和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使党员教育管理充满生机和时代气息?
3、丰富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党员学习兴趣。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异地教学等模式,实行开放式教育培训。比如,充分发挥各类示范培训基地作用,把课堂搬到基地里,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加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组织党员到其他发达地区的培训基地进行异地。
学习等,开阔眼界、转变思维,切实促进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功能。根据党员需求及时的通过视频点播政教、科教、文教等类节目。也可以把各类专家“请”到农村党员的家门口,“面对面”的教授知识和培训,实现“零距离”接触,有效促进党员教育培训效果的转化。
4、教育培训中要突出提高党性修养和党员觉悟。在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中,要注重加强党员的政治生活的教育,要教育党员在处理个人与党、与群众、与社会等关系的正确处理,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倡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苦乐观、得失观;要教育党员坚持党的组织纪律性,带头遵章守纪,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身边的先进事迹报告活动,让党员看到的都是熟悉的身边人,讲述的都是自己所经历的事,看得见、离得近、可亲、可信、可学,使教育者感到榜样就在身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