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之前,如炬的唐山城市“图腾”——抗震纪念碑直抵苍穹。作为一个大地震幸存者和记录者,4个小时前,我就早早守护在此,想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与45年的悲伤“永久告别”。45年前的夜,闷热,让人异常烦躁。
今夜,凉风扑面,倍觉清爽。黑暗中,我几次读起纪念碑碑文,慢慢地,文字幻化成妈妈和24万多罹难者的名字。惨烈的唐山大地震中,年仅11岁的我不幸被砸伤,颅底骨折,被医院下过两次死亡通知。幸运地是,我被转到河南洛阳的医院,经过100多天的治疗,最终伤愈返家。灾难突如其来,人们懵了,来不及流泪。那时年幼,面对母亲的罹难,我未流一滴眼泪,这事让我愧疚至今。我参加了唐山大地震30周年和45周年采访,结识了许多地震孤儿和幸存却已截瘫的朋友。时至今日,他们仍难以抹掉地震给身体和心理带来的伤痛。几个地震孤儿曾经回绝了我的采访,“当年的伤痛我们不愿再触碰”。
几天前,得知石家庄育红的孙丽丽等老师,想在大地震45周年纪念日前来唐山看望这些地震孤儿时,我对要不要去采访心里有一丝犹豫。因为这也许是再一次揭开他们心底的“伤疤”。无助中,我拨通了与我一起长大的孤儿张丽华的电话。让我意外地是,她一口答应了我的采访请求。更让我意外地是,张丽华与地震孤儿党育新、党育苗等一起接受了我的`采访。张丽华说:“45年了,我们已经逐渐忘记了伤痛,更多的是感恩。”与这些地震孤儿不同,唐山大地震截瘫者被称为这个城市的“集体伤痕”。如今,面对大地震带来的超乎常人想象的身体及心理伤痛,这个特殊的群体已愈发坦然。“1976年7月28日,我第二次生命的生日。”人生已经度过一个甲子的截瘫者张大光说,她用摔碎又攒起来的灵魂记住了那个时刻,用撕心裂肺的痛感记住了死,也记住了生。
45年,她最期待每个不同的明天。至今未成家的张大光除了感恩,更渴望拥有新的生活。在我看来,45年后,纪念唐山大地震,不仅仅是为了缅怀那场灾难中遇难的人们,也是一场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伤痛,感恩前行。今夜,我与其他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抗震老兵重聚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一起挥洒掉悲情的眼泪,在肃穆的鲜花和点点烛光的映衬下,告慰45年前罹难的24万多唐山大地震同胞。此刻,我难以抑制45年的悲痛,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纪念碑后,面向妈妈死去的方向,眼泪夺眶而出。
“妈妈,45年了,请原谅不孝儿这迟来的眼泪,来生您还做我的好妈妈!”慢慢抚平心头的伤痛,我用舌尖抿掉泪水。此时,太阳冉冉升起,将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映得通红。唐山,现今又找回了蓝天白云的城市,开始了崭新的一天。
今夜,凉风扑面,倍觉清爽。黑暗中,我几次读起纪念碑碑文,慢慢地,文字幻化成妈妈和24万多罹难者的名字。惨烈的唐山大地震中,年仅11岁的我不幸被砸伤,颅底骨折,被医院下过两次死亡通知。幸运地是,我被转到河南洛阳的医院,经过100多天的治疗,最终伤愈返家。灾难突如其来,人们懵了,来不及流泪。那时年幼,面对母亲的罹难,我未流一滴眼泪,这事让我愧疚至今。我参加了唐山大地震30周年和45周年采访,结识了许多地震孤儿和幸存却已截瘫的朋友。时至今日,他们仍难以抹掉地震给身体和心理带来的伤痛。几个地震孤儿曾经回绝了我的采访,“当年的伤痛我们不愿再触碰”。
几天前,得知石家庄育红的孙丽丽等老师,想在大地震45周年纪念日前来唐山看望这些地震孤儿时,我对要不要去采访心里有一丝犹豫。因为这也许是再一次揭开他们心底的“伤疤”。无助中,我拨通了与我一起长大的孤儿张丽华的电话。让我意外地是,她一口答应了我的采访请求。更让我意外地是,张丽华与地震孤儿党育新、党育苗等一起接受了我的`采访。张丽华说:“45年了,我们已经逐渐忘记了伤痛,更多的是感恩。”与这些地震孤儿不同,唐山大地震截瘫者被称为这个城市的“集体伤痕”。如今,面对大地震带来的超乎常人想象的身体及心理伤痛,这个特殊的群体已愈发坦然。“1976年7月28日,我第二次生命的生日。”人生已经度过一个甲子的截瘫者张大光说,她用摔碎又攒起来的灵魂记住了那个时刻,用撕心裂肺的痛感记住了死,也记住了生。
45年,她最期待每个不同的明天。至今未成家的张大光除了感恩,更渴望拥有新的生活。在我看来,45年后,纪念唐山大地震,不仅仅是为了缅怀那场灾难中遇难的人们,也是一场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伤痛,感恩前行。今夜,我与其他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抗震老兵重聚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一起挥洒掉悲情的眼泪,在肃穆的鲜花和点点烛光的映衬下,告慰45年前罹难的24万多唐山大地震同胞。此刻,我难以抑制45年的悲痛,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纪念碑后,面向妈妈死去的方向,眼泪夺眶而出。
“妈妈,45年了,请原谅不孝儿这迟来的眼泪,来生您还做我的好妈妈!”慢慢抚平心头的伤痛,我用舌尖抿掉泪水。此时,太阳冉冉升起,将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映得通红。唐山,现今又找回了蓝天白云的城市,开始了崭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