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至今已有99年。今天,新中国在新时代迎来了党的71岁生日。我们从党史、新中国史中获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通过学党史新中国史,我们要坚定信仰,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真抓实干,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培养历史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增强历史担当去抓问题并解决问题,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形成常态化机制,切实抓出成效。
通过学党史新中国史,我们要坚定信念,让初心使命在心底里扎根,要坚持党的宗旨职责,让初心在行动中传承。基层党员干部只有牢记为民务实初心和使命,坚持百姓需求在哪里,基层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新时代新发展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做农村带头致富的领“领头雁”。
学党史新中国史明党之志,我们要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奋斗奉献精神,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回顾党史、新中国史,让人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走过来的,从而凝聚全党共识,汇聚全党力量,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学习四史总结17篇[朗读]
通过“四史”的学习有助于厘清历史脉络,有助于认清历史事实,有助于坚守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工作水平,坚持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称“四史”)结合起来。“四史”是指: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四史”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要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要通过学习“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
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拥护党、热爱党,坚定不移跟党走。党员干部要有奋斗精神,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党员要深入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称“四史”)结合起来。“四史”是指:一、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二、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三、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四、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四史”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要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要通过学习“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
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拥护党、热爱党,坚定不移跟党走。党员干部要有奋斗精神,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党员要深入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
《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党员干部来说,历史更是好的营养剂,多一次重温我党的历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常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在当前,新冠肺炎决胜阶段,脱贫攻坚最后时刻和国际外交纷繁复杂,中国共产当员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
而作为80后,改革春风中成长的共产党员,如何加强理想信念。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党员干部来说,党史更是好的营养剂,多一次重温我党的历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新中国史,以历史故事、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改革开放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是充满希望的富裕之路,是中华民族振兴之路。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前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特点进行了探索,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
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常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在当前,新冠肺炎决胜阶段,脱贫攻坚最后时刻和国际外交纷繁复杂,中国共产当员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
而作为80后,改革春风中成长的共产党员,如何加强理想信念。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党员干部来说,党史更是好的营养剂,多一次重温我党的历史,心中就多增添一份信念。新中国史,以历史故事、红色资源,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改革开放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是充满希望的富裕之路,是中华民族振兴之路。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前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我们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特点进行了探索,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
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常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有效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不能简单地断代,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花真功夫、下大力气,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要从依次递进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精神、历史方法四个方面,在认知、情感、意志、行动四个层面着力。
第一,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首要的是学习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
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
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等等。
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识点”,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
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包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
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
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第二,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就构成了“一部一部”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地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一个“高标准”。其“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史”中也有经验和教训。苏联在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这一体制没有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无法进行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g家解体。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
“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必将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政治优势。
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必须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历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第四,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
历史是连续的,不能简单地断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打通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
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会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史的言行。
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
历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当前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同时,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还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
第一,学好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认知。
历者过也,史者事也。历史通常是以时间、事件、人物、关系、环境、思想、影响等知识要素对过去的叙说。“四史”学习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认知,首要的是学习重大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环境、历史思想、历史影响等。
比如,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就少不了莫尔的《乌托邦》、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建立、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等。
党史和新中国史的学习,就少不了新文化运动、1921年党的创建、1935年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等等。
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就少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浦东开发开放、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加入wto,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四史”虽然各有特色、各有“知识点”,但不能简单认为它们是孤立的、割裂的。通过学习教育,既要清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之间的区别,更要明白它们在历史、理论、实践逻辑上的密切关联。
这种关联可简单归纳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推动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包括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条件;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历史,是以社会主义为取向建立新社会、新国家的历史。
以1949年为起点的新中国史,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走向多种形态的历史;
改革开放史既是党史、新中国史,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深入发展的历史,即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这样联系起来学习,可以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明白我们是谁以及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第二,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
如果说“四史”的知识是“一点一点”的,那么将点串起来,由点到线,就构成了“一部一部”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在人类从民族史进入世界史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样的历史是人们在不断认识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曲折前进的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四史”学习教育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基于知识学习,更清楚地洞察历史发展中的合价值性与合规律性,更好地把握历史进步规律与发展趋势。这当然是一个“高标准”。其“低要求”就是吸取历史教训,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至少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悲剧不要再折腾、再上演。
“四史”中蕴含了很多规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史”中也有经验和教训。苏联在建立、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对比中彰显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但是,这一体制没有随着时代和环境变化而进行适应性改革,无法进行自我革新,尤其是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背离了人民立场,结局是政权丧失、g家解体。
中国共产党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不断前进。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国家治理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这是党领导人民创造“两大奇迹”,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
“四史”学习教育就是以史明志、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就是学习历史大道、把握历史大势,就是基于历史经验、理性和规律把握现实,必将有助于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
伟大的历史无不沉淀为精神,精神又无不是历史的。党的精神建设融汇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并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政治优势。
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锻造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孕育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等,构成了我们党和国家的精神谱系,必须传承好、发扬好。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如果说历史事件是过去的、会定格的,历史经验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历史精神就是“永恒的”,可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第四,梳理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
树立正确历史观、学好历史方法论,是知识学习、经验和规律学习、精神学习的实际运用与行动,也是“四史”学习教育的高要求。要逐步形成、深化巩固这样的历史观:
历史是连续的,不能简单地断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打通起来,并与上海地方史、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等身边的历史贯通起来。通过学习教育,树立大历史观,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等。
历史是整体的、多彩的,不会完美无缺、没有瑕疵,不能用现实切割历史,也不能用历史否认现实。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反对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或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模范,或歪曲党的历史、新中国史、人民军队史的言行。
历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线的”。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即便是历史失误、挫折,也要在历史的环境下、方位上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尤其是,对所谓“历史终结论”等要有清醒认识,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邪路。
历史是相通的,世界是“平的”。虽然当前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和行动,但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转,自我封闭必然落后。同时,在“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环境下,还要树立“长线历史观”,既反对“崇资病”,也反对“恐资病”,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政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要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推动文明对话、互鉴,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成果。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史”学习教育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要在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视野、增强历史担当。要“历史结合现实学、理论联系实际学”,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责任摆进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环境。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