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贺州市委员会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报送和公开今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对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度工作安排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聚焦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大厅设立窗口,完善应进驻事项信息、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实行一站式受理集中办理事项,进一步规范本单位行政审批行为。
2.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台《贺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到位外资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3.实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印发《贺州市投资促进和商务局权责清单(今年第一版)》,全面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4.扎实开展学习培训,增强普法宣传教育实效。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谁执法谁普法”原则,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把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工作列入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把各科室普法工作明确列入年度普法工作方案,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
(二)聚焦做好行政立法工作,完善依法行政制度。
1.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暂行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法规和文件精神,坚持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和合法性审查制度,依法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
2.建立法制审核全覆盖机制。严格落实《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年出台1项规范性文件,对3项规范性文件提出清理意见,严格做到事前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事后按时备案。
(三)聚焦做好行政执法工作,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有效监督行政权力运行;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确保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依法行政;认真落实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通过监管平台随机抽查企业11家,并对执法信息进行公开;严格信息公开制度,全年主动公开63件,依申请公开13件;认真组织开展本局内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加强对业务部门行政执法法定权限、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方面的监督。
2.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树牢法治观念,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率先落实责任,加强检查监督,严肃党纪政纪问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
3.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在重大突出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工作,精心谋划“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促消费”工作,把疫情对全市投资促进和商务工作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聚焦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1.提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能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行政应诉水平,本年度没有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
2.妥善处理信访、投诉举报等工作。成立局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日常工作科室承办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共办理12312和12345热线投诉举报共计11件,无信访案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法治思维能力建设需加强。法治教育主要以集中专题学习为主,法治教育渗透性不强,机关人员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上主动性不够,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专题学习培训教育不足,法治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性不强。
(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机构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工作,新旧政策更替,机关行政人员在运用法律手段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机构设置不够完善。各县(区)不单设商务部门,普遍存在缺乏工作人员、经费不足等困难,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商务执法工作已移交给市场监管部门,目前商务部门依照规章进行行业监督,主要侧重于事后监督,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困难重重。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情况
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应继同志全面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是把深入学习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用新理念应对新变化,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用新战略落实新目标。二是在党组会上专题听取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并亲自部署安排年度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各科室、局二层机构年终述职报告要专题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三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六稳”“六保”和脱贫攻坚工作,精心谋划“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促消费”工作,把疫情对全市投资促进和商务工作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四是持续“放管服”改革,贯彻“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五是加强对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和全面推进“五大攻坚行动”等经济社会重大领域的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六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通过一把手全面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我局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四、今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计划
(一)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暂行条例》,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提高行政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依法履职尽责,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按照市委、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总体部署要求,继续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强群众、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效监督行政权力运行,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建立执法案卷评查长效机制,对全局的行政执法工作实行有效监督。
(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开展重点领域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等办法,保障执法力量和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努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五)做好商务普法工作,持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做好开展全市投资促进和商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各项工作,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积极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解读和宣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商务干部学法用法。
一、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聚焦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大厅设立窗口,完善应进驻事项信息、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实行一站式受理集中办理事项,进一步规范本单位行政审批行为。
2.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台《贺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到位外资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3.实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动态管理。印发《贺州市投资促进和商务局权责清单(今年第一版)》,全面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4.扎实开展学习培训,增强普法宣传教育实效。将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谁执法谁普法”原则,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把法治宣传、教育、落实工作列入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把各科室普法工作明确列入年度普法工作方案,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
(二)聚焦做好行政立法工作,完善依法行政制度。
1.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暂行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法规和文件精神,坚持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和合法性审查制度,依法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
2.建立法制审核全覆盖机制。严格落实《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年出台1项规范性文件,对3项规范性文件提出清理意见,严格做到事前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事后按时备案。
(三)聚焦做好行政执法工作,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有效监督行政权力运行;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确保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依法行政;认真落实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通过监管平台随机抽查企业11家,并对执法信息进行公开;严格信息公开制度,全年主动公开63件,依申请公开13件;认真组织开展本局内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加强对业务部门行政执法法定权限、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方面的监督。
2.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树牢法治观念,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率先落实责任,加强检查监督,严肃党纪政纪问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
3.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在重大突出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工作,精心谋划“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促消费”工作,把疫情对全市投资促进和商务工作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聚焦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1.提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能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行政应诉水平,本年度没有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
2.妥善处理信访、投诉举报等工作。成立局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日常工作科室承办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共办理12312和12345热线投诉举报共计11件,无信访案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法治思维能力建设需加强。法治教育主要以集中专题学习为主,法治教育渗透性不强,机关人员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上主动性不够,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专题学习培训教育不足,法治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性不强。
(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机构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工作,新旧政策更替,机关行政人员在运用法律手段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机构设置不够完善。各县(区)不单设商务部门,普遍存在缺乏工作人员、经费不足等困难,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商务执法工作已移交给市场监管部门,目前商务部门依照规章进行行业监督,主要侧重于事后监督,规范市场秩序工作困难重重。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情况
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应继同志全面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一是把深入学习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用新理念应对新变化,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用新战略落实新目标。二是在党组会上专题听取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并亲自部署安排年度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要求各科室、局二层机构年终述职报告要专题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三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六稳”“六保”和脱贫攻坚工作,精心谋划“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促消费”工作,把疫情对全市投资促进和商务工作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四是持续“放管服”改革,贯彻“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五是加强对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和全面推进“五大攻坚行动”等经济社会重大领域的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六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通过一把手全面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我局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四、今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计划
(一)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立法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暂行条例》,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提高行政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依法履职尽责,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按照市委、市政府“放管服”改革总体部署要求,继续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强群众、企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效监督行政权力运行,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建立执法案卷评查长效机制,对全局的行政执法工作实行有效监督。
(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开展重点领域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等办法,保障执法力量和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努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五)做好商务普法工作,持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做好开展全市投资促进和商务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的各项工作,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积极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解读和宣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商务干部学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