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我局紧紧围绕省、市工作大局,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手抓服务发展,一手抓疫情防控,为台州“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作出了不懈努力,全力助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xx年,我局54项工作受到市厅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召开省级现场会11次,6项工作受到省部级以上通报表彰。台州质量提升受到国务院激励通报,市局被评为今年度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工作经验在市级单位工作交流会上经验介绍。
一、防疫纾困并举,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一是抓好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从严防控。全市市场监管系统3000多人投身防疫一线,放弃春节休假时间,连续作战,累计检查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商家20万户次,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牵头组建疫情防控冷链食品“物防”专班,构建以“1个系统、7项工作制度”为内核的“物防”精密智控体系,截至目前,全市依托“浙冷链”系统激活经营主体2728家,赋码266910张,“省疫情防控精密智控”指数食品安全管控指标连续18周全省排名第一。全力帮扶。疫情期间,帮助台州伊蔓工贸有限公司加强质量管控,第一时间恢复生产,向省防控指挥部提供了全省首批医用防护服。全程助力海正药业法维拉韦片注册投产,成为全国疫情期间最先获批的潜在抗新冠病毒药物。全面完成疫情防控医疗器械检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省级试点工作,第一时间建立全省首个地市级口罩检测实验室并获得国家检验资质认定,为全市口罩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强化监管。扎实开展防疫物资专项整治行动,并在加强监督抽查、规范原材料采购合同、完善熔喷布质量标准等方面开展监管帮扶工作。全市共查处各类案件120起,覆盖7类违法行为。其中2起案件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典型案例(陈威、苏惠卉等人制造销售不合格口罩案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双打行动”典型案例 (第十六批),台州市路桥开耀工艺有限公司哄抬口罩用无纺布价格案入选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防疫物资整治典型案例),浙江欧非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非法买卖认证证书和虚假宣传案是全省查处的首例防疫用品认证领域违法案件。
二是抓好“两直”补助,实施纾困帮扶。围绕惠企政策落实、吸纳就业等重点,发动6500多名干部,发扬假日无休、连续作战精神,平稳有序做好“两直”补助,受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普遍赞誉,小微纾困考核全省第一。结合实际精准补。立足台州民营经济实际,兼顾普惠性和特殊性,把纳税和特别行业作为补助重要条件,形成具有台州特色的补助方案。全市13.04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到补助,受益面23%,位居全省第二。创新方法高效补。采用网格包干、流水申报、远程指导等方法,引导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好自主申报,力争市场主体无遗漏。建立分工审核、双向审核、联合审核、抽检审核、专人审核的“五审合一”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核查准确率。实施专班指导、专业核对、专人对接,提高资金兑付率,全市共兑付总金额8.49亿元,位居全省第四。聚焦舆情稳定补。全市公布104路热线咨询电话,开通97个接待窗口,抽调 198名骨干人员每日8:30-23:00(周末无休)专职负责接听咨询投诉电话和微信公众号留言回复,全市累计共接听处理咨询投诉电话 7661人次,回复留言17608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舆情动态防控队伍,针对网络重点平台,组织开展评论引导,确保社会稳定。
三是聚焦主导产业,实施精准赋能。深化“四个一”精准服务机制,全力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新申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9个品种,办理出口欧盟原料药证明67个、药品出口销售证明107个,分别占全省56%、36%,居全省第一。建成2家省级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占全省40%(全省5家)。助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协助企业取得医疗器械新产品注册61件,新产品备案59件,同比2019年增长300%以上。拱东医疗列入省局首批长三角注册人制度试点并在主板上市,实现我市医疗器械企业上市“零”突破。
二、坚持改革创新,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今年,全市“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办理31658件。在商事登记“全市通办”基础上,探索“全省通办”,发出全市首张“全省通办”食品经营许可证。深化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化改革,全市实现公章刻制费用由政府买单,企业开办压缩到1个工作日(8个工作时),实现企业注销登记当场办结,手续压减到2个、材料精简到3份以内。今年我市新设市场主体16.80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69.52万户,总量增幅11.70%,居全省前列。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全市新增小微企业29695家,引导和支持“个转企”2215家。黄岩区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推进信用贷款试点工作被推荐为四季度全省最佳实践案例。
二是推进知识产权。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围绕“456”先进产业集群,立项台州市重点产业集群启动专利导航23个,成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推动知识产权增量提质,截至11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9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18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39件。全省首创知识产权混合质押融资,全国首创地理标志质押融资模式,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今年,全市累计办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798件,质押金额达155.7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其中办理商标质押登记534件,占全国的30%,相关做法被浙江省委改革办《领跑者》专题刊登,在全国会议上典型交流。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促进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0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件,居全省前列,全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保护工作现场会在台州召开。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一港九站”建设,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建设,成立60多人的维权援助专家团队,设立14个品牌指导服务站,构建“一体化、多层级、全覆盖”的知识产权维权网络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三是全面提升质量。开展特色产业质量提升,椒江缝纫机、玉环水暖阀门2个产业入围全省十大重点提升项目,伟星集团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实现我市该奖项零的突破。强化标准引领,全省率先设立台州市标准创新贡献奖,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全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实现我市该奖项零的突破。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目前,全市共形成产业对标报告10份,制订产品对标方案240个,形成达标结果3657条,成绩居全国前列,相关做法得到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的批示肯定。扎实推进“浙江制造”建设,新增“品字标”企业48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58项。全省率先开展浙江制造认证“一次认证、多国证书”改革,实现出口认证的费用、手续、时间、效益的“三减一增”,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改革工作现场会在台州召开。
四是夯实技术基础。实施科技强局战略,全力建设温岭水泵国家质检中心,成功获批创建省级模塑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全力争创无人机产业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及模塑产业国家质检中心。扎实推进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已建成12家,全省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暨国家和省质检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全市系统22个实验室常态化开放,帮助企业检测13582批次,组建专家服务团队324个,帮助解决质量技术难题796个,减免检测服务费用4401万元。
三、强化安全监管,守牢重点领域安全底线
一是紧盯数字化转型。食品领域,开展全省食品销售经营单位风险分级工作试点,建设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信息系统;率先在全省开展小作坊5s创建,全市共有93家小作坊达到5s现场管理标准,全省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新三年行动推进会在台州召开。药品领域,建立药品安全双码精密智控系统,对不同品种质量码和企业监管码采取针对性监管,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列入台州市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并入选省政府观星台。加强化妆品网络定向监测,得到了省局的高度肯定,全省化妆品网络监管现场会在台州召开。特种设备领域,积极应用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范预警系统,推广“物联网+互联网”监管应用,全面完善液化石油气瓶、车用气瓶信息化系统。产品质量领域,开展全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处置系统试点,实现风险精准防控,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二是开展常态化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全面应用执法监管平台,今年,全市掌上执法开通率为100%,共计开展执法检查93890次,掌上执法率为99.8%,全市双随机年度任务完成率100%,双随机企业抽查率8.71%。加强年报工作,企业、农专社和个体户年报率均居全省前列。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食品抽检分离改革、全省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和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台州召开。深化产品质量分类分级监管改革试点,智能马桶国家质检中心被认定为全国重点产品质量分类分级监管定点实验室,县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经验全省交流推广。强化特种设备监管,实施全市工业管道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全省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目前,全市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100%,定期检验率100%,严重隐患到期整改率100%,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99%以上。加强广告监管,台州及县市区局广电在全省媒体信用指数排名并列第一。
三是狠抓全领域执法。全力推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改革力度、深度和进度均居全省系统前列。按照市综合执法队兼顾专业强化、综合保障原则,设置2支执法队和4支直属执法队。明确市区执法以市局名义行使处罚权,初步建立了执法督查、案审、考核机制,确保新机构有效运转。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市场竞争行动专项整治,全国率先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质量评查办法》,建立常态化质量评查制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营商环境改善。加强涉企收费检查,清退转供电金额3813.8万元,减免疫情期间企业房租租金 4101.9万,降低水电气三项费用4946.934万,退还旅游质量保证金156万。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今年,全市共查办各类案件5470起,大要案1178起,罚没款达30846.41万元,共移送司法机关各类案件194起。其中智能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价格违法案件入围全省巡回演讲典型案例,并在第二届长三角执法协作论坛上作。路桥局查处陈某组织领导传销案罚没款合计2.38亿元创历史新高。
四、关注热点难点,办好省市政府民生实事
一是推进放心消费。开展放心消费城市创建,全面提升放心消费单位创建的覆盖面和达标率,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发展放心消费单位26659家,超额33.3%;建设放心工厂3118家,超额24.72%;新建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7478家,超额24.63%;创建放心消费街区(商圈)17个,超额112.5%。指导椒江、临海开展放心消费建设试点县(市、区)创建,全省放心消费工作部署暨“放心消费城市”建设试点视频会议在台州召开,《基于群众日常生活数据比对的网络生活数字化服务》被省政府列入浙江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全省率先开展金融助力放心消费行动,向169家放心消费单位发放专项贷款10445.9万元,并与省农信联社台州办事处开展战略合作,为放心消费商户量身定制“放心贷”产品。
二是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推进星级食安办建设、“送药上山进岛”和“网订店送”药店建设、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学校阳光厨房、放心农贸市场等各项民生实事工作。目前,各项指标均已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市场“五化”改造,全市15家专业市场和11家农贸市场“五化”改造得分处于优秀档次。开展放心计量行动,选择了23家农贸市场,共计2300多个摊位作为先行试点,打造农贸市场贸易计量电子秤精准监管新模式。
三是破解热点难题。针对房地产及物业管理、教育培训、母婴行业、汽车销售及服务、互联网领域等开展消费安全执法整治。积极对接商务、公安、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展商业预付卡专项整治,共排查相关经营主体6314家,立案查处6起,已办结5起,罚没款51.9万元。深化举报投诉信访一体化工作,累计接收处置投诉举报5741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33.23万元。
五、强化政治引领,打造市场监管铁军队伍
一是高标准要求,创建模范机关。坚持政治建局工作导向,在全市率先开展“五强五提”创模范机关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打造市场监管“铁军”队伍,工作受到省直机关工委肯定,作为典型案例入选全市党建案例库,并在全市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创新作风效能指数,全年作风效能检查13次,查纠113人次,工作提示约谈97人次。开展下属事业单位巡查回头看,建立健全71项制度规定,约谈3人次,“345”巡查工作法得到省局和市纪委肯定。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22次,其中专题学习6次。总结提炼舆情应急处置“510”工作法,有力保障全市市场监管领域不发生等级以上舆情事件,全省舆情应急处置现场会在台州召开。
二是数字化督考,营造争先氛围。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建立“一图二表四指数”挂图作战系统,由领导领衔,处室落实,每月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创新争优情况、作风效能情况进行排名,晾进度、晒成效,在全局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将挂图作战系统与处室目标责任制考核有机结合,对处室进行立体考核,评为优秀处室的在职级晋升、先进评比上予以倾斜,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导向。
三是项目化推进,创造一流业绩。根据市场监管工作重点设立“十大创新、十大破难”项目,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点领域,每年创建一批创新亮点项目,今年通过“双十”项目转化为全省现场会的共有9个,为全局创先争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每年破解一批难点热点问题,如针对互联网农资违法广告坑农害农的问题,开展查处互联网农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专项行动,监测涉农广告580条次,共查处农资广告案件11件,移送公安机关1件,近10家受骗商户和个人均已退回被骗资金共12.6万元,有力保护农民免受不法侵害。
一、防疫纾困并举,全面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一是抓好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从严防控。全市市场监管系统3000多人投身防疫一线,放弃春节休假时间,连续作战,累计检查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等商家20万户次,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牵头组建疫情防控冷链食品“物防”专班,构建以“1个系统、7项工作制度”为内核的“物防”精密智控体系,截至目前,全市依托“浙冷链”系统激活经营主体2728家,赋码266910张,“省疫情防控精密智控”指数食品安全管控指标连续18周全省排名第一。全力帮扶。疫情期间,帮助台州伊蔓工贸有限公司加强质量管控,第一时间恢复生产,向省防控指挥部提供了全省首批医用防护服。全程助力海正药业法维拉韦片注册投产,成为全国疫情期间最先获批的潜在抗新冠病毒药物。全面完成疫情防控医疗器械检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省级试点工作,第一时间建立全省首个地市级口罩检测实验室并获得国家检验资质认定,为全市口罩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强化监管。扎实开展防疫物资专项整治行动,并在加强监督抽查、规范原材料采购合同、完善熔喷布质量标准等方面开展监管帮扶工作。全市共查处各类案件120起,覆盖7类违法行为。其中2起案件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典型案例(陈威、苏惠卉等人制造销售不合格口罩案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双打行动”典型案例 (第十六批),台州市路桥开耀工艺有限公司哄抬口罩用无纺布价格案入选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防疫物资整治典型案例),浙江欧非检测认证有限公司非法买卖认证证书和虚假宣传案是全省查处的首例防疫用品认证领域违法案件。
二是抓好“两直”补助,实施纾困帮扶。围绕惠企政策落实、吸纳就业等重点,发动6500多名干部,发扬假日无休、连续作战精神,平稳有序做好“两直”补助,受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普遍赞誉,小微纾困考核全省第一。结合实际精准补。立足台州民营经济实际,兼顾普惠性和特殊性,把纳税和特别行业作为补助重要条件,形成具有台州特色的补助方案。全市13.04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到补助,受益面23%,位居全省第二。创新方法高效补。采用网格包干、流水申报、远程指导等方法,引导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做好自主申报,力争市场主体无遗漏。建立分工审核、双向审核、联合审核、抽检审核、专人审核的“五审合一”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核查准确率。实施专班指导、专业核对、专人对接,提高资金兑付率,全市共兑付总金额8.49亿元,位居全省第四。聚焦舆情稳定补。全市公布104路热线咨询电话,开通97个接待窗口,抽调 198名骨干人员每日8:30-23:00(周末无休)专职负责接听咨询投诉电话和微信公众号留言回复,全市累计共接听处理咨询投诉电话 7661人次,回复留言17608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舆情动态防控队伍,针对网络重点平台,组织开展评论引导,确保社会稳定。
三是聚焦主导产业,实施精准赋能。深化“四个一”精准服务机制,全力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新申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9个品种,办理出口欧盟原料药证明67个、药品出口销售证明107个,分别占全省56%、36%,居全省第一。建成2家省级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占全省40%(全省5家)。助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协助企业取得医疗器械新产品注册61件,新产品备案59件,同比2019年增长300%以上。拱东医疗列入省局首批长三角注册人制度试点并在主板上市,实现我市医疗器械企业上市“零”突破。
二、坚持改革创新,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今年,全市“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办理31658件。在商事登记“全市通办”基础上,探索“全省通办”,发出全市首张“全省通办”食品经营许可证。深化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化改革,全市实现公章刻制费用由政府买单,企业开办压缩到1个工作日(8个工作时),实现企业注销登记当场办结,手续压减到2个、材料精简到3份以内。今年我市新设市场主体16.80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69.52万户,总量增幅11.70%,居全省前列。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全市新增小微企业29695家,引导和支持“个转企”2215家。黄岩区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推进信用贷款试点工作被推荐为四季度全省最佳实践案例。
二是推进知识产权。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围绕“456”先进产业集群,立项台州市重点产业集群启动专利导航23个,成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推动知识产权增量提质,截至11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9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18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39件。全省首创知识产权混合质押融资,全国首创地理标志质押融资模式,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今年,全市累计办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798件,质押金额达155.7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其中办理商标质押登记534件,占全国的30%,相关做法被浙江省委改革办《领跑者》专题刊登,在全国会议上典型交流。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促进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0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件,居全省前列,全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保护工作现场会在台州召开。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加快推进“一港九站”建设,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建设,成立60多人的维权援助专家团队,设立14个品牌指导服务站,构建“一体化、多层级、全覆盖”的知识产权维权网络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三是全面提升质量。开展特色产业质量提升,椒江缝纫机、玉环水暖阀门2个产业入围全省十大重点提升项目,伟星集团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实现我市该奖项零的突破。强化标准引领,全省率先设立台州市标准创新贡献奖,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全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实现我市该奖项零的突破。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目前,全市共形成产业对标报告10份,制订产品对标方案240个,形成达标结果3657条,成绩居全国前列,相关做法得到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的批示肯定。扎实推进“浙江制造”建设,新增“品字标”企业48家,新增“浙江制造”标准58项。全省率先开展浙江制造认证“一次认证、多国证书”改革,实现出口认证的费用、手续、时间、效益的“三减一增”,全省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改革工作现场会在台州召开。
四是夯实技术基础。实施科技强局战略,全力建设温岭水泵国家质检中心,成功获批创建省级模塑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全力争创无人机产业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及模塑产业国家质检中心。扎实推进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已建成12家,全省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暨国家和省质检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全市系统22个实验室常态化开放,帮助企业检测13582批次,组建专家服务团队324个,帮助解决质量技术难题796个,减免检测服务费用4401万元。
三、强化安全监管,守牢重点领域安全底线
一是紧盯数字化转型。食品领域,开展全省食品销售经营单位风险分级工作试点,建设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信息系统;率先在全省开展小作坊5s创建,全市共有93家小作坊达到5s现场管理标准,全省食品小作坊规范提升新三年行动推进会在台州召开。药品领域,建立药品安全双码精密智控系统,对不同品种质量码和企业监管码采取针对性监管,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列入台州市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并入选省政府观星台。加强化妆品网络定向监测,得到了省局的高度肯定,全省化妆品网络监管现场会在台州召开。特种设备领域,积极应用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防范预警系统,推广“物联网+互联网”监管应用,全面完善液化石油气瓶、车用气瓶信息化系统。产品质量领域,开展全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处置系统试点,实现风险精准防控,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二是开展常态化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全面应用执法监管平台,今年,全市掌上执法开通率为100%,共计开展执法检查93890次,掌上执法率为99.8%,全市双随机年度任务完成率100%,双随机企业抽查率8.71%。加强年报工作,企业、农专社和个体户年报率均居全省前列。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食品抽检分离改革、全省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和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台州召开。深化产品质量分类分级监管改革试点,智能马桶国家质检中心被认定为全国重点产品质量分类分级监管定点实验室,县域块状产业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经验全省交流推广。强化特种设备监管,实施全市工业管道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全省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目前,全市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100%,定期检验率100%,严重隐患到期整改率100%,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99%以上。加强广告监管,台州及县市区局广电在全省媒体信用指数排名并列第一。
三是狠抓全领域执法。全力推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改革力度、深度和进度均居全省系统前列。按照市综合执法队兼顾专业强化、综合保障原则,设置2支执法队和4支直属执法队。明确市区执法以市局名义行使处罚权,初步建立了执法督查、案审、考核机制,确保新机构有效运转。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市场竞争行动专项整治,全国率先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质量评查办法》,建立常态化质量评查制度,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营商环境改善。加强涉企收费检查,清退转供电金额3813.8万元,减免疫情期间企业房租租金 4101.9万,降低水电气三项费用4946.934万,退还旅游质量保证金156万。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今年,全市共查办各类案件5470起,大要案1178起,罚没款达30846.41万元,共移送司法机关各类案件194起。其中智能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价格违法案件入围全省巡回演讲典型案例,并在第二届长三角执法协作论坛上作。路桥局查处陈某组织领导传销案罚没款合计2.38亿元创历史新高。
四、关注热点难点,办好省市政府民生实事
一是推进放心消费。开展放心消费城市创建,全面提升放心消费单位创建的覆盖面和达标率,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发展放心消费单位26659家,超额33.3%;建设放心工厂3118家,超额24.72%;新建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7478家,超额24.63%;创建放心消费街区(商圈)17个,超额112.5%。指导椒江、临海开展放心消费建设试点县(市、区)创建,全省放心消费工作部署暨“放心消费城市”建设试点视频会议在台州召开,《基于群众日常生活数据比对的网络生活数字化服务》被省政府列入浙江省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全省率先开展金融助力放心消费行动,向169家放心消费单位发放专项贷款10445.9万元,并与省农信联社台州办事处开展战略合作,为放心消费商户量身定制“放心贷”产品。
二是办好民生实事。全力推进星级食安办建设、“送药上山进岛”和“网订店送”药店建设、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学校阳光厨房、放心农贸市场等各项民生实事工作。目前,各项指标均已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市场“五化”改造,全市15家专业市场和11家农贸市场“五化”改造得分处于优秀档次。开展放心计量行动,选择了23家农贸市场,共计2300多个摊位作为先行试点,打造农贸市场贸易计量电子秤精准监管新模式。
三是破解热点难题。针对房地产及物业管理、教育培训、母婴行业、汽车销售及服务、互联网领域等开展消费安全执法整治。积极对接商务、公安、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展商业预付卡专项整治,共排查相关经营主体6314家,立案查处6起,已办结5起,罚没款51.9万元。深化举报投诉信访一体化工作,累计接收处置投诉举报5741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33.23万元。
五、强化政治引领,打造市场监管铁军队伍
一是高标准要求,创建模范机关。坚持政治建局工作导向,在全市率先开展“五强五提”创模范机关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打造市场监管“铁军”队伍,工作受到省直机关工委肯定,作为典型案例入选全市党建案例库,并在全市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创新作风效能指数,全年作风效能检查13次,查纠113人次,工作提示约谈97人次。开展下属事业单位巡查回头看,建立健全71项制度规定,约谈3人次,“345”巡查工作法得到省局和市纪委肯定。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22次,其中专题学习6次。总结提炼舆情应急处置“510”工作法,有力保障全市市场监管领域不发生等级以上舆情事件,全省舆情应急处置现场会在台州召开。
二是数字化督考,营造争先氛围。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建立“一图二表四指数”挂图作战系统,由领导领衔,处室落实,每月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创新争优情况、作风效能情况进行排名,晾进度、晒成效,在全局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将挂图作战系统与处室目标责任制考核有机结合,对处室进行立体考核,评为优秀处室的在职级晋升、先进评比上予以倾斜,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导向。
三是项目化推进,创造一流业绩。根据市场监管工作重点设立“十大创新、十大破难”项目,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点领域,每年创建一批创新亮点项目,今年通过“双十”项目转化为全省现场会的共有9个,为全局创先争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每年破解一批难点热点问题,如针对互联网农资违法广告坑农害农的问题,开展查处互联网农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专项行动,监测涉农广告580条次,共查处农资广告案件11件,移送公安机关1件,近10家受骗商户和个人均已退回被骗资金共12.6万元,有力保护农民免受不法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