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乡村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力量和治理体系的中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新形势下,加强和推进乡村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存在人才外流“无人治”、任务繁重“无力治”、重视不足“无心治”的“三无”困境。在乡村治理“三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下:
一、乡村治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才外流“无人治”之困。乡村治理关键在人才,人才是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更多高学历、新理念,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的年轻人加入到乡村治理中来,为农村的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然而,在乡村治理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人才存量少,优秀人才外流多,引进难度大,不愿留在农村发展,知识水平偏低,有些年龄老化,导致乡村治理“无人治”之困。目前最为迫切的是农村的干部队伍缺乏德才兼备的年轻梯队,后劲不足。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工作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呈现出单向的流动,一大批青壮年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多是妇女、儿童、老人。农村优秀人才资源外流,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村干部后备干部更加稀少,村级干部选优配强难,乡村人才更是缺乏。有的村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只能从乡镇干部里下派。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迅速,城乡物质差距拉大,受生活条件等方面吸引,农村精英人群离村进城。二是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足,与城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人才发展的培养目标。三是农村教育脱离农业生产生活,人才培养与农村所需脱节,致使人才离开农村寻求发展。四是农村企业发展不规范,岗位收入和福利待遇与城市企业存在差距,部分村民为待遇高的工作岗位离开农村。
(二)任务繁重“无力治”之困。乡镇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涉及部门多,人力有限。由于当前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工作繁重,一些村干部,除了承担日常的村委会管理工作,还要配合党委、政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劳务输出等的工作,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导致镇村干部每天都在忙于各种表册填写、各种痕迹资料的收集、参加各种会议,大量时间被占据,对乡村治理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乡村治理“无力治”之困。例如:乡镇反映每天收发文件平均20份,每天报送表册、报告3—5份,各村干部每天需要处理文件10余份,每个村每天花在召开群众会、研判会、“三讲三评”等相关会议上的时间平均3小时。干部花费大量时间来做开会、表册、痕迹资料等工作,在大量表册、文件、会议的覆盖下,镇村干部无力、无时间对乡村治理的思考,甚至影响到工作的真正落实。
(三)重视不足“无心治”之困。乡村治理的核心在基层党组织。农村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组的重要责任。村支部是农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倾听群众呼声的主渠道。党员干部队伍在农村起着领导核心的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多数村支部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起到“领头雁”作用,能围绕党的工作中心,一如继往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前,在脱贫攻坚繁重的工作任务下,存在党建扶贫“两张皮”、重扶贫轻党建的现象,放松了对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特别在当前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之下,迫于工作压力,有些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把工作重心放在脱贫攻坚上,党建工作搞形式主义,晾在一边没有时间管,颠倒了主次。实际上,重“扶贫”轻“党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党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政党要执好政关键在于抓好党建、搞好党建。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建工作做不好,党的根基不牢靠,工作做得再好也是空中楼阁。由于各项扶贫工作繁忙,大部分村干部平时党支部开会经常凑不齐人,影响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忽略了抓党建在“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方面的核心作用,导致乡村治理“无心治”之困。
二、乡村治理对策分析
(一)针对乡村治理“无人治”问题。一是引进外界优秀人才,培育留住本地“土专家”,加强农村基层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有“三农”情怀工作队伍,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增加人才储备,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加强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教育保障;三是提高村组干部待遇,稳定一批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为乡村治理提供物质保障;四是改善干事创业环境,努力创造优优越的工作环境,引进人才,留下人才,让更多的返乡创业人员加入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对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私营企业主、返乡务工人员等新生代村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以改变目前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等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
(二)针对乡村治理“无力治”问题。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落实“基层减负”工作措施,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问题,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问题,着力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紧密结合乡村实际,出具体实招,定数量指标。大力精简文件,切实改进文风。一是减少发文量,减少不必要会议。严格控制和大幅度压缩发文数量,确保发文件减少。发扬“短、实、新”文风,坚决压缩文件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设立“无会月”或“无会周”,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二是加强基层形式主义治理,不让一些异化的留痕管理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负。坚决纠正过度留痕,优化工作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上报材料,以免消耗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便于基层集中精力抓落实。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增强抓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细化任务,务求实效。村级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细化办法、狠抓落实。四是进一步加强乡村规划和人居环境提升。由于情况各异,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是首要之选。规划中充分发挥村民自主性,提高乡村规划的可实施性,改变过去规划中的“政府干村民看”“只规划不实施”的现象。通过坐谈、走访、问卷等多种方式调动村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环境提升整治中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党建+提升人居环境”思路,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长期有效、自觉的爱护环境,建设和谐、健康、宜居的美丽乡村。
(三)针对乡村治理“无心治”问题。处理好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之间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当前党执政中为国为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党建确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毋庸置疑是一项重点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但是必须要有党为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攥紧“党建”这个核心力量,服务好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坚强的保障,必须是先党建后脱贫攻坚,把党建这个“根基”牢牢抓在手中。一是要强化农村党建工作,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二是正常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通过定期开展活动,让党员养成经常参加组织生活的习惯和自觉,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使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影响力;三是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充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把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从而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四是要树立先进治理理念、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方法、营造治理环境,不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村治理因其内在复杂性,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内容多变、治理方式多样等特点。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用总书记重要论述武装头脑,积极探索创新,既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又要从基层实践入手,因地因村制宜,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专业化、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水平,坚持安全、适用、适度、好用的原则,用规划引领乡村建设、群众住房建设,把易地扶贫搬迁、农危改与集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实施素质提升、脱贫攻坚、产业培育、村庄改造、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乡村文明、乡村治理“八大行动”,依山就势,激活乡村主体的创新力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干净整洁的美丽宜居乡村,努力谱写好新时代乡村善治新篇章。
一、乡村治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人才外流“无人治”之困。乡村治理关键在人才,人才是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更多高学历、新理念,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的年轻人加入到乡村治理中来,为农村的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然而,在乡村治理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人才存量少,优秀人才外流多,引进难度大,不愿留在农村发展,知识水平偏低,有些年龄老化,导致乡村治理“无人治”之困。目前最为迫切的是农村的干部队伍缺乏德才兼备的年轻梯队,后劲不足。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工作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呈现出单向的流动,一大批青壮年离开农村,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多是妇女、儿童、老人。农村优秀人才资源外流,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村干部后备干部更加稀少,村级干部选优配强难,乡村人才更是缺乏。有的村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只能从乡镇干部里下派。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迅速,城乡物质差距拉大,受生活条件等方面吸引,农村精英人群离村进城。二是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足,与城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人才发展的培养目标。三是农村教育脱离农业生产生活,人才培养与农村所需脱节,致使人才离开农村寻求发展。四是农村企业发展不规范,岗位收入和福利待遇与城市企业存在差距,部分村民为待遇高的工作岗位离开农村。
(二)任务繁重“无力治”之困。乡镇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涉及部门多,人力有限。由于当前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工作繁重,一些村干部,除了承担日常的村委会管理工作,还要配合党委、政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劳务输出等的工作,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导致镇村干部每天都在忙于各种表册填写、各种痕迹资料的收集、参加各种会议,大量时间被占据,对乡村治理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乡村治理“无力治”之困。例如:乡镇反映每天收发文件平均20份,每天报送表册、报告3—5份,各村干部每天需要处理文件10余份,每个村每天花在召开群众会、研判会、“三讲三评”等相关会议上的时间平均3小时。干部花费大量时间来做开会、表册、痕迹资料等工作,在大量表册、文件、会议的覆盖下,镇村干部无力、无时间对乡村治理的思考,甚至影响到工作的真正落实。
(三)重视不足“无心治”之困。乡村治理的核心在基层党组织。农村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是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村组的重要责任。村支部是农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窗口”,是上级领导倾听群众呼声的主渠道。党员干部队伍在农村起着领导核心的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大多数村支部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起到“领头雁”作用,能围绕党的工作中心,一如继往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前,在脱贫攻坚繁重的工作任务下,存在党建扶贫“两张皮”、重扶贫轻党建的现象,放松了对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特别在当前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之下,迫于工作压力,有些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把工作重心放在脱贫攻坚上,党建工作搞形式主义,晾在一边没有时间管,颠倒了主次。实际上,重“扶贫”轻“党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党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政党要执好政关键在于抓好党建、搞好党建。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建工作做不好,党的根基不牢靠,工作做得再好也是空中楼阁。由于各项扶贫工作繁忙,大部分村干部平时党支部开会经常凑不齐人,影响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忽略了抓党建在“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方面的核心作用,导致乡村治理“无心治”之困。
二、乡村治理对策分析
(一)针对乡村治理“无人治”问题。一是引进外界优秀人才,培育留住本地“土专家”,加强农村基层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有“三农”情怀工作队伍,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增加人才储备,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加强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教育保障;三是提高村组干部待遇,稳定一批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为乡村治理提供物质保障;四是改善干事创业环境,努力创造优优越的工作环境,引进人才,留下人才,让更多的返乡创业人员加入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对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私营企业主、返乡务工人员等新生代村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以改变目前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等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
(二)针对乡村治理“无力治”问题。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落实“基层减负”工作措施,着力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问题,着力解决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问题,着力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紧密结合乡村实际,出具体实招,定数量指标。大力精简文件,切实改进文风。一是减少发文量,减少不必要会议。严格控制和大幅度压缩发文数量,确保发文件减少。发扬“短、实、新”文风,坚决压缩文件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设立“无会月”或“无会周”,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二是加强基层形式主义治理,不让一些异化的留痕管理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负。坚决纠正过度留痕,优化工作评价标准和方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上报材料,以免消耗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便于基层集中精力抓落实。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增强抓落实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细化任务,务求实效。村级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细化办法、狠抓落实。四是进一步加强乡村规划和人居环境提升。由于情况各异,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是首要之选。规划中充分发挥村民自主性,提高乡村规划的可实施性,改变过去规划中的“政府干村民看”“只规划不实施”的现象。通过坐谈、走访、问卷等多种方式调动村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环境提升整治中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党建+提升人居环境”思路,建立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长期有效、自觉的爱护环境,建设和谐、健康、宜居的美丽乡村。
(三)针对乡村治理“无心治”问题。处理好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之间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当前党执政中为国为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党建确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打好脱贫攻坚战毋庸置疑是一项重点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但是必须要有党为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攥紧“党建”这个核心力量,服务好脱贫攻坚工作,做好坚强的保障,必须是先党建后脱贫攻坚,把党建这个“根基”牢牢抓在手中。一是要强化农村党建工作,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二是正常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通过定期开展活动,让党员养成经常参加组织生活的习惯和自觉,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使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影响力;三是抓实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充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把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从而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四是要树立先进治理理念、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方法、营造治理环境,不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村治理因其内在复杂性,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内容多变、治理方式多样等特点。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用总书记重要论述武装头脑,积极探索创新,既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完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又要从基层实践入手,因地因村制宜,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专业化、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水平,坚持安全、适用、适度、好用的原则,用规划引领乡村建设、群众住房建设,把易地扶贫搬迁、农危改与集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实施素质提升、脱贫攻坚、产业培育、村庄改造、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乡村文明、乡村治理“八大行动”,依山就势,激活乡村主体的创新力量,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干净整洁的美丽宜居乡村,努力谱写好新时代乡村善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