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乡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13441”战略布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厕所革命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乡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模式,全乡1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五路三桥”为契机,建成磊口乡农村道路体系,全乡道路养护里程64.5公里,完成省级“四好公路”创建;硬化村内道路8万余平方米,各村硬化基本达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30个文化广场,并安装14个大型液晶显示屏,设置200余件体育健身器材;空心村整治82余亩;实施村村有游园工程,高标准建设乡级游园两个,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同时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上半年对8个村水网进行改造,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三清一改”专项行动,全力抓好生活垃圾、塘沟清理以及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清理行动。
(二)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用群众的力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形成了“美丽乡村是我家,建设需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通过散发传单标语、进村入户等形式在16个村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宣传报道人居环境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从而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全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来,达到专业保洁与全民保洁的有机结合。二是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乡群众为改善人居环境出力,从而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美篇等平台对涌现出的创新做法、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激发大家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为全乡争创市级改善人居环境先进乡镇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长效机制,各村通过公开招标、村民个人承包等方式分别建立了符合各自村情的长效机制。保洁范围囊括全乡主次干道、大街小巷、沟渠岸边等,对乡域内需要保洁的地块、路段进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严格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执行。二是按照磊口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要求,建立严格的督导检查体系,每月逢“三”进行大检查,排出名次并进行通报,每次检查结果留存档案;每月暗访至少一次,对成堆垃圾、杂物乱堆等现象,拍照曝光并督导定期整改。对连续排名靠前以及靠后的村实施奖惩。三是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四议两公开”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对保洁员、清运员的监督管理,确保各村建立的长效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对少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工没效果、不尽心履职的,从承包费中扣除一定资金,必要时可终止合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短缺问题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污设施严重滞后,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三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供水、供气、游园建设、污水管网、空心村整治等基础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在全乡范围内推动垃圾不落地机制,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唐塔、塔山风景区、香草湾田园综合体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二)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以创建“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为抓手,强化农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我乡清凉山村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乡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模式,全乡1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五路三桥”为契机,建成磊口乡农村道路体系,全乡道路养护里程64.5公里,完成省级“四好公路”创建;硬化村内道路8万余平方米,各村硬化基本达到全覆盖;高标准建成30个文化广场,并安装14个大型液晶显示屏,设置200余件体育健身器材;空心村整治82余亩;实施村村有游园工程,高标准建设乡级游园两个,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同时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上半年对8个村水网进行改造,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三清一改”专项行动,全力抓好生活垃圾、塘沟清理以及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清理行动。
(二)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用群众的力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形成了“美丽乡村是我家,建设需要靠大家”的良好氛围。通过散发传单标语、进村入户等形式在16个村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宣传报道人居环境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从而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全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来,达到专业保洁与全民保洁的有机结合。二是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全乡群众为改善人居环境出力,从而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美篇等平台对涌现出的创新做法、典型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激发大家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为全乡争创市级改善人居环境先进乡镇计划的落实,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长效机制,各村通过公开招标、村民个人承包等方式分别建立了符合各自村情的长效机制。保洁范围囊括全乡主次干道、大街小巷、沟渠岸边等,对乡域内需要保洁的地块、路段进行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严格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执行。二是按照磊口乡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要求,建立严格的督导检查体系,每月逢“三”进行大检查,排出名次并进行通报,每次检查结果留存档案;每月暗访至少一次,对成堆垃圾、杂物乱堆等现象,拍照曝光并督导定期整改。对连续排名靠前以及靠后的村实施奖惩。三是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四议两公开”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加强对保洁员、清运员的监督管理,确保各村建立的长效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对少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工没效果、不尽心履职的,从承包费中扣除一定资金,必要时可终止合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乡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短缺问题突出。二是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污设施严重滞后,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三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供水、供气、游园建设、污水管网、空心村整治等基础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在全乡范围内推动垃圾不落地机制,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唐塔、塔山风景区、香草湾田园综合体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二)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以创建“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为抓手,强化农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我乡清凉山村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