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改作风优环境走深做实,省委决定今年在全省持续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用“钢牙啃硬骨头”,着力补齐能力短板,强素质树形象,持续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更好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助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向全国一流行列迈进,为服务“十四五”开局起步、推进“十个新突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提供坚强保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整顿重点。
(一)着力解决抓落实能力不足问题。一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对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研究得不深不细、落得不实,甚至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个别地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工作成效不佳。二是疫情防控要求部署落实不力,部分地方和单位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认识不足、麻痹懈怠,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缺乏统筹、畸轻畸重,防控责任虚化、机制空转、重形式轻效果,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对措施失准、简单化一刀切,工作组织失序、网格化管理存在死角漏点。三是结合实际不紧,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面临的主要矛盾、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把握不准,工作想当然、乱决策,照搬照抄、强推蛮干,严重脱离实际。四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有发生,发文开会上下一般粗,个别领导干部只挂帅不出征,只提原则要求、不抓具体落实,督导检查重“迹”不重“绩”、重说不重做,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影响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落地生根。
(二)着力解决改革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一是思想保守,以旧思维贯彻新理念,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敢闯不敢试,新领域新产业探索创新步子不大。二是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力度不够,一些“放管服”改革事项基层接不住用不好,监管机械僵化,发展活力没有充分激发。三是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意识不强,对成熟经验学习复制不深入,对基层实践创新创造重视、发掘、推广不够,典型引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三)着力解决攻坚克难能力不足问题。一是担当作为不够,只签字“画圈”、不尽职尽责,对急难险重任务不敢亮剑,对历史遗留问题不理旧账,对重大信访案件推诿应付。二是缺少招法,“硬骨头”面前没有“钢牙”,识变应变求变办法不多,分不清主次、抓不住关键、打不开局面。三是应急处突本领欠缺,风险意识不强,见事迟、反应慢,疫情防控常态化转换为应急状态不及时,不能精准拆弹、化解危机。
(四)着力解决专业化能力不足问题。一是专业素养不高,行家里手不多、业务不精不熟,干部队伍业务能力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二是专业精神不强,“五细”要求落实有差距,基本功不扎实,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工作粗枝大叶,对涉疫重点人群管控不严不细。三是工作钻研不深,政策研究不透,找不准政策落实结合点,与党中央重大发展战略衔接不够,政策红利没有充分释放,错失发展机遇。
(五)着力解决依法办事能力不足问题。一是法治思维不牢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不强,少数领导干部还存在权大于法、以权压法问题。二是一些领域法规政策不完善,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还有不合理限制,自由裁量空间过大,部门利益法制化、执法工作随意化倾向尚未消除。三是执法司法质效不高,个别复杂疑难案件处理效果不理想,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久执不果、徇私枉法等现象依然存在。
(六)着力解决群众工作能力不足问题。一是深入群众不够,问需问计问效于民要求贯彻不到位,组织发动群众自觉主动防控疫情有差距,领导干部“走流程”不深不实,一些政策出台前调研不全面不充分,与群众需求贴合不紧。二是主动服务群众意识不强,行政方式重管轻服,为企业服务不精准,对引资引智、项目建设等服务保障不到位。三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及时不彻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有堵点,群众办事便利度仍不高,教育交通、社保医保、物业供热等领域问题屡治不绝。
三、主要措施。
(一)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年”活动,将学习贯穿改作风优环境始终。坚持以学为本,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搭建平台、树立标杆,打牢各级干部改作风优环境能力基础。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关于本行业本系统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综合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学习班、专题研讨、学习成果测试等形式,把理论学习抓紧抓实,做到知行合一、学思践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
二是抓实业务学习。聚焦学精学深、学以致用,完善载体平台,注重系统共享,整体提升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深化“基本业务+”应用,省直各部门各单位持续更新职责清单、业务手册、“基本业务+”题库,注重增加自贸区建设、数字经济、新基建和相关法规知识,适时开展“基本业务+”标准化验收。增强“业务大讲堂”实效,领导干部带头上讲台,讲法规、讲政策、讲业务,每月至少开讲1次。开展业务知识每季一考,处级及以下干部全员参考,成绩公开通报。组织业务比武练兵,重点针对大厅窗口、监管执法、疫情防控等一线岗位,线上线下赛练结合,引导督促落实“五细”要求、培养行家里手。
三是主动对标学习。注重正向引领,加大先进经验复制推广力度。开展省直机关业务能手评选,表彰能力素质强、专业化水平高、工作成效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树立重业务、重能力鲜明导向。积极向先优学习,编选提能力改作风优环境创新案例,推出品牌工作、品牌项目,带动全省争先创优。
(二)组织难题攻坚行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紧盯全省共性难题和系统自身难题,定人定责、专班攻坚、定向突破,今年年底见到明显成效,在攻坚克难中提高实战能力、锤炼过硬作风。
一是组织项目建设难点攻坚。聚焦攻克用地规划、建筑规划、施工、验收等项目建设各环节难题,完善“专班+首席服务员+领导联系”项目全程包保制度;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省推广“承诺即开工”,推行“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强化重点项目资金、土地、水电气运等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确保如期完成重大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组织政务服务堵点攻坚。聚焦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定期梳理营商环境评价、网办事项飞行检查、媒体曝光等发现的问题,每季度组织堵点突出的市(地)和中省直单位,在省级媒体公开承诺,限期整改践诺,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组织系统行业难题攻坚。聚焦本行业本系统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重点破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新课题,按系统、省直单位、处(室)分层次各确定2―3个难题,明确专人负责、组织专班推进,扎实调研、强力攻坚,建立台账、对账销号,今年年底以适当形式公开整改成效,在解难题中提能力、促发展。
(三)强化问题检视整改,补齐能力短板。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梳理、查缺补漏、严抓整改,以避短克短补短促能力提升、作风改进、环境优化。
一是集中开展案件(事件)评查。注重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深入查找近年信访积案、行政诉讼(复议)败诉案件、群体事件、决策失误事件、突发应急事件、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能力不足等问题,省信访局、省司法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省法院等单位牵头评查相关领域全省总体情况,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评查各自情况,认真复盘推演、深刻剖析原因、定向补课充电,精准补短板、强弱项、提本领,避免类似情况重复出现。
二是持续开展干部作风“五整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百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为基层减负,深入整治不落实、不研究、不作为、不在状态、不守纪律等突出问题,在真抓实干中提高落实能力。
三是深入开展政法队伍专项整治。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坚持自查自纠与组织查处相结合,紧盯影响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顽瘴痼疾,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弘扬新时代“东莱精神”、英模精神,提升政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改革创新本领。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通过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破解改作风优环境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一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构建“数字政府”,打通数据壁垒,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支撑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和“掌上办”;完善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功能,优化整合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推动事项办理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推行“证照分离”全省覆盖;以市县为主体,统一发布、动态调整优惠政策清单,推广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免审即享”、“免申即享”;拓展“办好一件事”改革,各市(地)新增一张表单、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的“一件事”50个以上,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顺畅度。
二是推行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改革。统一公布省直行政机关承诺事项清单,推广容缺式受理、告知承诺制、办照即营业等审批方式,加强事中事后核查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极简审批服务机制,推动政务服务管理方式持续创新。
三是支持自贸区改革。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业一证”等改革,在引资引智、金融创新、跨境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带动全省加速赶超。
四是建立市场主体包容免罚制度。按照国家要求,在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行政执法领域制定包容免罚(轻罚)清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创造宽松市场环境。
(五)坚持常态长效,提高改作风优环境制度化水平。深入总结近年的实践成果,形成制度机制,持续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做实领导干部“走流程”。认真执行《关于常态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的指导意见》,坚持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服务事项,推行以普通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跟执法,重点走好疫情防控全链条流程、体验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践行群众路线、查改突出问题,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二是拓展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强化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将优化营商环境成效作为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向县(市、区)、自贸区延伸,推动全省对标提升。
三是推行干部容错免责清单制度。在试点基础上扩大实施范围,省政府工作部门立足系统行业、具体岗位,细化适用情形、落到基层一线,让“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可操作,引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放开手脚、主动作为。
四是完善重点领域法规体系。注重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推进社会信用、中小企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立法,加强立改废释工作,健全适应现代化新龙江发展需要的法规体系。
四、组织实施。
(一)突出主题、压实责任。各市县、中省直各党委(党组)要负起主体责任,紧紧抓住加强能力建设这个重点,坚持提能力改作风优环境与管干部抓业务促发展一体推进,务求取得实效。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各级干部要负起各自责任,主动苦练内功本领,适应新发展阶段需要。各级作风整顿领导机构要负起牵头抓总责任,市级做到专人专职抓,确保省委重点任务落实落细。各级新闻单位要负起媒体责任,全面深入报道改作风优环境重要进展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二)强化监督、从严问责。畅通各级“信、网、电、微”监督渠道,开展明察暗访,纳入年度考核、巡视巡察,加强媒体监督、办好“党风政风热线”,广泛查找收集问题。坚持斗争精神,对问题频发、整改不力的地方和单位严肃问责,对能力不足、人岗不适的干部及时调整,对作风败坏、影响恶劣的干部从严查处,对负面典型案例通报曝光,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三)系统联动、整体推进。要上下同步,中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发挥带头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基层单位主动对接、推进落实,做到作风能力整体提升、营商环境系统优化。要条块配合,市县与驻在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合力攻坚克难,完善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用“钢牙啃硬骨头”,着力补齐能力短板,强素质树形象,持续改进作风、优化环境,更好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助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向全国一流行列迈进,为服务“十四五”开局起步、推进“十个新突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提供坚强保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整顿重点。
(一)着力解决抓落实能力不足问题。一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对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研究得不深不细、落得不实,甚至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个别地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工作成效不佳。二是疫情防控要求部署落实不力,部分地方和单位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认识不足、麻痹懈怠,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缺乏统筹、畸轻畸重,防控责任虚化、机制空转、重形式轻效果,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对措施失准、简单化一刀切,工作组织失序、网格化管理存在死角漏点。三是结合实际不紧,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面临的主要矛盾、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把握不准,工作想当然、乱决策,照搬照抄、强推蛮干,严重脱离实际。四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有发生,发文开会上下一般粗,个别领导干部只挂帅不出征,只提原则要求、不抓具体落实,督导检查重“迹”不重“绩”、重说不重做,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影响党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落地生根。
(二)着力解决改革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一是思想保守,以旧思维贯彻新理念,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不敢闯不敢试,新领域新产业探索创新步子不大。二是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力度不够,一些“放管服”改革事项基层接不住用不好,监管机械僵化,发展活力没有充分激发。三是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意识不强,对成熟经验学习复制不深入,对基层实践创新创造重视、发掘、推广不够,典型引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三)着力解决攻坚克难能力不足问题。一是担当作为不够,只签字“画圈”、不尽职尽责,对急难险重任务不敢亮剑,对历史遗留问题不理旧账,对重大信访案件推诿应付。二是缺少招法,“硬骨头”面前没有“钢牙”,识变应变求变办法不多,分不清主次、抓不住关键、打不开局面。三是应急处突本领欠缺,风险意识不强,见事迟、反应慢,疫情防控常态化转换为应急状态不及时,不能精准拆弹、化解危机。
(四)着力解决专业化能力不足问题。一是专业素养不高,行家里手不多、业务不精不熟,干部队伍业务能力不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二是专业精神不强,“五细”要求落实有差距,基本功不扎实,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工作粗枝大叶,对涉疫重点人群管控不严不细。三是工作钻研不深,政策研究不透,找不准政策落实结合点,与党中央重大发展战略衔接不够,政策红利没有充分释放,错失发展机遇。
(五)着力解决依法办事能力不足问题。一是法治思维不牢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不强,少数领导干部还存在权大于法、以权压法问题。二是一些领域法规政策不完善,在市场准入等方面还有不合理限制,自由裁量空间过大,部门利益法制化、执法工作随意化倾向尚未消除。三是执法司法质效不高,个别复杂疑难案件处理效果不理想,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久执不果、徇私枉法等现象依然存在。
(六)着力解决群众工作能力不足问题。一是深入群众不够,问需问计问效于民要求贯彻不到位,组织发动群众自觉主动防控疫情有差距,领导干部“走流程”不深不实,一些政策出台前调研不全面不充分,与群众需求贴合不紧。二是主动服务群众意识不强,行政方式重管轻服,为企业服务不精准,对引资引智、项目建设等服务保障不到位。三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及时不彻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有堵点,群众办事便利度仍不高,教育交通、社保医保、物业供热等领域问题屡治不绝。
三、主要措施。
(一)开展“能力建设提升年”活动,将学习贯穿改作风优环境始终。坚持以学为本,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搭建平台、树立标杆,打牢各级干部改作风优环境能力基础。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关于本行业本系统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综合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学习班、专题研讨、学习成果测试等形式,把理论学习抓紧抓实,做到知行合一、学思践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
二是抓实业务学习。聚焦学精学深、学以致用,完善载体平台,注重系统共享,整体提升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深化“基本业务+”应用,省直各部门各单位持续更新职责清单、业务手册、“基本业务+”题库,注重增加自贸区建设、数字经济、新基建和相关法规知识,适时开展“基本业务+”标准化验收。增强“业务大讲堂”实效,领导干部带头上讲台,讲法规、讲政策、讲业务,每月至少开讲1次。开展业务知识每季一考,处级及以下干部全员参考,成绩公开通报。组织业务比武练兵,重点针对大厅窗口、监管执法、疫情防控等一线岗位,线上线下赛练结合,引导督促落实“五细”要求、培养行家里手。
三是主动对标学习。注重正向引领,加大先进经验复制推广力度。开展省直机关业务能手评选,表彰能力素质强、专业化水平高、工作成效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树立重业务、重能力鲜明导向。积极向先优学习,编选提能力改作风优环境创新案例,推出品牌工作、品牌项目,带动全省争先创优。
(二)组织难题攻坚行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紧盯全省共性难题和系统自身难题,定人定责、专班攻坚、定向突破,今年年底见到明显成效,在攻坚克难中提高实战能力、锤炼过硬作风。
一是组织项目建设难点攻坚。聚焦攻克用地规划、建筑规划、施工、验收等项目建设各环节难题,完善“专班+首席服务员+领导联系”项目全程包保制度;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省推广“承诺即开工”,推行“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强化重点项目资金、土地、水电气运等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确保如期完成重大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组织政务服务堵点攻坚。聚焦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定期梳理营商环境评价、网办事项飞行检查、媒体曝光等发现的问题,每季度组织堵点突出的市(地)和中省直单位,在省级媒体公开承诺,限期整改践诺,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组织系统行业难题攻坚。聚焦本行业本系统群众最反感、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重点破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新课题,按系统、省直单位、处(室)分层次各确定2―3个难题,明确专人负责、组织专班推进,扎实调研、强力攻坚,建立台账、对账销号,今年年底以适当形式公开整改成效,在解难题中提能力、促发展。
(三)强化问题检视整改,补齐能力短板。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梳理、查缺补漏、严抓整改,以避短克短补短促能力提升、作风改进、环境优化。
一是集中开展案件(事件)评查。注重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深入查找近年信访积案、行政诉讼(复议)败诉案件、群体事件、决策失误事件、突发应急事件、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能力不足等问题,省信访局、省司法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省法院等单位牵头评查相关领域全省总体情况,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评查各自情况,认真复盘推演、深刻剖析原因、定向补课充电,精准补短板、强弱项、提本领,避免类似情况重复出现。
二是持续开展干部作风“五整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百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聚焦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为基层减负,深入整治不落实、不研究、不作为、不在状态、不守纪律等突出问题,在真抓实干中提高落实能力。
三是深入开展政法队伍专项整治。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坚持自查自纠与组织查处相结合,紧盯影响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顽瘴痼疾,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弘扬新时代“东莱精神”、英模精神,提升政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改革创新本领。注重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通过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破解改作风优环境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
一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动构建“数字政府”,打通数据壁垒,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支撑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和“掌上办”;完善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功能,优化整合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推动事项办理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推行“证照分离”全省覆盖;以市县为主体,统一发布、动态调整优惠政策清单,推广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免审即享”、“免申即享”;拓展“办好一件事”改革,各市(地)新增一张表单、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的“一件事”50个以上,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顺畅度。
二是推行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改革。统一公布省直行政机关承诺事项清单,推广容缺式受理、告知承诺制、办照即营业等审批方式,加强事中事后核查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极简审批服务机制,推动政务服务管理方式持续创新。
三是支持自贸区改革。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业一证”等改革,在引资引智、金融创新、跨境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带动全省加速赶超。
四是建立市场主体包容免罚制度。按照国家要求,在公安、市场监管等多个行政执法领域制定包容免罚(轻罚)清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创造宽松市场环境。
(五)坚持常态长效,提高改作风优环境制度化水平。深入总结近年的实践成果,形成制度机制,持续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做实领导干部“走流程”。认真执行《关于常态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的指导意见》,坚持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体验服务事项,推行以普通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跟执法,重点走好疫情防控全链条流程、体验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践行群众路线、查改突出问题,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二是拓展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强化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将优化营商环境成效作为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向县(市、区)、自贸区延伸,推动全省对标提升。
三是推行干部容错免责清单制度。在试点基础上扩大实施范围,省政府工作部门立足系统行业、具体岗位,细化适用情形、落到基层一线,让“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可操作,引导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放开手脚、主动作为。
四是完善重点领域法规体系。注重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推进社会信用、中小企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立法,加强立改废释工作,健全适应现代化新龙江发展需要的法规体系。
四、组织实施。
(一)突出主题、压实责任。各市县、中省直各党委(党组)要负起主体责任,紧紧抓住加强能力建设这个重点,坚持提能力改作风优环境与管干部抓业务促发展一体推进,务求取得实效。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各级干部要负起各自责任,主动苦练内功本领,适应新发展阶段需要。各级作风整顿领导机构要负起牵头抓总责任,市级做到专人专职抓,确保省委重点任务落实落细。各级新闻单位要负起媒体责任,全面深入报道改作风优环境重要进展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二)强化监督、从严问责。畅通各级“信、网、电、微”监督渠道,开展明察暗访,纳入年度考核、巡视巡察,加强媒体监督、办好“党风政风热线”,广泛查找收集问题。坚持斗争精神,对问题频发、整改不力的地方和单位严肃问责,对能力不足、人岗不适的干部及时调整,对作风败坏、影响恶劣的干部从严查处,对负面典型案例通报曝光,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三)系统联动、整体推进。要上下同步,中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发挥带头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基层单位主动对接、推进落实,做到作风能力整体提升、营商环境系统优化。要条块配合,市县与驻在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合力攻坚克难,完善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