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通过阅读、思考,不断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性、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认识,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武装我们理论思想的辅助读物。在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被写入党章,这标志着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再次与时俱进。在《三十讲》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深入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在学习《三十讲》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大量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过的传统文化经典名句。比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国家才能安宁。这原本是出自《尚书》中的一句话,《三十讲》中引用这句话,进一步指出了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民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目标。《三十讲》中还引用了“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这几句话,都是把发展和改善民生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又要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当两者出现冲突时,应该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有生产力,我们的经济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论断深刻的揭示了人类文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开始用先进的机器对大自然进行肆无忌惮的开发,从而满足自身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需求。但这毫无疑问的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失衡,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习近平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够使中华文明保持兴盛不衰。
习近平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习近平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改善民生,继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解决好生态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习近平认为造成生态环境的元凶就是人类自己,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除了让人们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之外,还需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责任追究制度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强有力地约束力。
我国历代领导人根据不同时期遇到的环境问题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习近平在继承了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形成了具有独特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顺应民意,坚决战胜在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仍然十分严峻,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立足于眼前的生态现状,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助力。
到目前为止,生态问题不只局限在单个国家,而是形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世界正处于一个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加速推进的大发展时期,但仍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问题的威胁。我国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张建立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为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最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每个群众,党员,干部都应当加强学习,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牢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最紧要的是用这面伟大思想旗帜武装头脑,理论上高度认同、思想上坚定追随,成为统领灵魂的信仰。作为党员干部,要通过系统研读《三十讲》,把这一新思想作为培塑信仰的最好教科书、作为人生第一党课、作为政治必修课,铸牢主心骨、拧紧总开关、固稳压舱石。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既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又要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当两者出现冲突时,应该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有生产力,我们的经济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论断深刻的揭示了人类文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开始用先进的机器对大自然进行肆无忌惮的开发,从而满足自身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需求。但这毫无疑问的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失衡,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习近平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够使中华文明保持兴盛不衰。
习近平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习近平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深刻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改善民生,继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解决好生态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习近平认为造成生态环境的元凶就是人类自己,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除了让人们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之外,还需要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责任追究制度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强有力地约束力。
我国历代领导人根据不同时期遇到的环境问题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习近平在继承了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形成了具有独特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顺应民意,坚决战胜在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仍然十分严峻,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要立足于眼前的生态现状,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助力。
到目前为止,生态问题不只局限在单个国家,而是形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世界正处于一个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加速推进的大发展时期,但仍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问题的威胁。我国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主张建立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为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最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每个群众,党员,干部都应当加强学习,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牢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最紧要的是用这面伟大思想旗帜武装头脑,理论上高度认同、思想上坚定追随,成为统领灵魂的信仰。作为党员干部,要通过系统研读《三十讲》,把这一新思想作为培塑信仰的最好教科书、作为人生第一党课、作为政治必修课,铸牢主心骨、拧紧总开关、固稳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