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中央规定的必读篇目和文件,并按照“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逐篇逐章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等规定书目,深受教育和启迪。今天,我想围绕守初心、担使命这个主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5月31日召开的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再次向全党郑重作以重申。同时他还多次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深入思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我理解,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守初心、担使命,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要干什么、应该干什么”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能否切切实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题。因此,我体会,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到守初心、担使命,需要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守初心、担使命,必须内心尊重群众
“内心尊重谁”的问题,是一个认识问题和态度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古人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几千年来,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到孔子的“爱民”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都充分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列宁曾经把人民群众比作大海,而把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比作沧海一粟;斯大林把人民群众比作大地母亲,把布尔什维克党比作安泰。电视剧《江山》主题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回顾中国革命历史,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诞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我们党xx年的历史经验表明:不想群众,就会失去人心;只想自己,必然会被人民抛弃。只有始终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带头为民谋利,才能不断增进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鱼水之情,始终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走在历史潮流的前列。
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我们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作为党员干部,我们首先要内心尊重群众,从思想深处树牢“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观点,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位置;要拜人民群众为师。打掉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官气”,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在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寻找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要自觉把群众当作主考官和阅卷人,欢迎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挑刺”、“拍砖”、“找茬”,尤其是要特别珍视“不同意见”中的“真理颗粒”,真正把群众的监督变成自查反省的“镜子”、砥砺奋进的“鞭子”?
二、守初心、担使命,必须脑中装着群众
“脑中装着谁”的问题,是一个思想感情问题和立场站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唐太宗是我国历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在《百字箴》中有这样一段话:“耕夫役役,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其意就是告诫人们,吃每一顿饭、穿每一件衣心里都要想到老百姓的劳苦。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他对人民满腔热情,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上任之后,他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xx年前,焦裕禄同志亲手种下的一株小麻秆,如今已是华盖如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这棵树始终矗立在那里,带给人们一片绿荫,也活在百姓心中,大家亲切地称它“焦桐”。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如果不顾老百姓的饥寒冷暖、安危疾苦,就必然会失掉人心,最终都难以逃脱被*和抛弃的命运。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在“脑中装着谁”这个问题上认真反思,要深深地明白“人民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就在人民心里有多重”这个道理,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至上、基层重要的理念,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群众,像感受亲情一样感受民意,带着良心和感情干工作,怀着道德和伦理做事情。当我们作决策、抓落实的时候,要想到这事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能马虎大意、敷衍塞责;当我们住在宽敞的住房、使用便捷的车辆时,要想到还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居住陋室、以步当车,所以我们必须艰苦朴素、节俭节约;当我们享用着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办公设施时,要想到偏远贫困地区农村还有部分老百姓的住房夏天是“火炉”、冬天是“冰箱”,所以我们必须节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当我们外出开会想以会代游的时候,要想到偏远山区还有部分老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到过,所以我们必须洁身自好,不能公款旅游;当我们下基层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时,要想到自己也是来自老百姓,所以我们必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能“忽悠作秀”;当我们的亲属想借助我们的权力和影响谋取私利的时候,要想到还有一些老百姓可能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办事无助、孤立无援,所以我们必须严格管好家属、亲属、下属,不能纵容放纵;当我们坐在主席台上做报告作部署的时候,要想到台下有许多人威望更高、能力更强,所以我们必须谦虚谨慎,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群众拉近距离、加深感情,才能消除隔阂、化解矛盾,也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守初心、担使命,必须一切为了群众
“为了谁”的问题,是一个宗旨意识问题和群众观点问题,是党员干部从政履职、干事创业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宣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苏联共产党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影响力的政党,是为了广大群众的利益而登上历史舞台的。但在执政70多年后,这个拥有20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及其创建的偌大的苏维埃政权,却在无声无息中一夜覆亡了。究其垮台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它日益蜕化成一个特权阶级和官僚主义的政党,背离了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与之相反的是,在淮河战役这场国共生死决战中,543万解放区老百姓自发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卫生队,为前线输送给养,帮助救治伤员,支持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所以后来陈毅元帅在总结准海战役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我想,小推车推的不是战争的物资而是百姓的人心,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打败国民党,最关键的就是因为我们党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所以才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在“为了谁”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每作出一项决策,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评判标准,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努力使我们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全部工作都能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比如,我们从事的xx工作,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四、守初心、担使命,必须热情关心群众
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群众疾苦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人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老百姓不关心gdp,不关心统计数据,看重的是收入的增长、生活的改善,在乎的是心理的感受、内心的满足。明崇祯年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凭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民谣,赢得了穷苦老百姓的支持,势如破竹地*了明王朝300年的统治;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一句“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就“唤起工农千百万”,以星火燎原之势成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古今中外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谁能为老百姓谋利益,谁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如果仅仅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口惠而实不至,就必然会被老百姓所抛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方向,努力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越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越是要当成心上事、要紧事,马上去做,认真去做,使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品质、更有价值,让群众感受到共产党是值得信任的、共产党员是值得托付的。在这里,我引用郑板桥的一首诗与大家共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希望大家牢记在心,努力做一个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公仆。
有人说:“入党一阵子,为党一辈子。”仔细思索这句话,很有道理。从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命运就已经和党的命运紧密相连。我想,既然我们面对党旗宣了誓,那么我们就要以身许党,切实守住党的初心,自觉担负党的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样,才能称得上对党忠诚、为民尽责。
最后,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中这段话与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谢谢大家。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中央规定的必读篇目和文件,并按照“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要求,逐篇逐章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等规定书目,深受教育和启迪。今天,我想围绕守初心、担使命这个主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地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5月31日召开的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再次向全党郑重作以重申。同时他还多次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深入思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我理解,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守初心、担使命,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要干什么、应该干什么”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能否切切实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题。因此,我体会,我们党员干部要做到守初心、担使命,需要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守初心、担使命,必须内心尊重群众
“内心尊重谁”的问题,是一个认识问题和态度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古人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几千年来,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到孔子的“爱民”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都充分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列宁曾经把人民群众比作大海,而把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比作沧海一粟;斯大林把人民群众比作大地母亲,把布尔什维克党比作安泰。电视剧《江山》主题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回顾中国革命历史,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诞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我们党xx年的历史经验表明:不想群众,就会失去人心;只想自己,必然会被人民抛弃。只有始终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带头为民谋利,才能不断增进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鱼水之情,始终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走在历史潮流的前列。
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我们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作为党员干部,我们首先要内心尊重群众,从思想深处树牢“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观点,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位置;要拜人民群众为师。打掉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官气”,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在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寻找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要自觉把群众当作主考官和阅卷人,欢迎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挑刺”、“拍砖”、“找茬”,尤其是要特别珍视“不同意见”中的“真理颗粒”,真正把群众的监督变成自查反省的“镜子”、砥砺奋进的“鞭子”?
二、守初心、担使命,必须脑中装着群众
“脑中装着谁”的问题,是一个思想感情问题和立场站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唐太宗是我国历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在《百字箴》中有这样一段话:“耕夫役役,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其意就是告诫人们,吃每一顿饭、穿每一件衣心里都要想到老百姓的劳苦。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他对人民满腔热情,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上任之后,他带领全县人民进行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xx年前,焦裕禄同志亲手种下的一株小麻秆,如今已是华盖如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这棵树始终矗立在那里,带给人们一片绿荫,也活在百姓心中,大家亲切地称它“焦桐”。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如果不顾老百姓的饥寒冷暖、安危疾苦,就必然会失掉人心,最终都难以逃脱被*和抛弃的命运。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在“脑中装着谁”这个问题上认真反思,要深深地明白“人民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就在人民心里有多重”这个道理,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至上、基层重要的理念,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群众,像感受亲情一样感受民意,带着良心和感情干工作,怀着道德和伦理做事情。当我们作决策、抓落实的时候,要想到这事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能马虎大意、敷衍塞责;当我们住在宽敞的住房、使用便捷的车辆时,要想到还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居住陋室、以步当车,所以我们必须艰苦朴素、节俭节约;当我们享用着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办公设施时,要想到偏远贫困地区农村还有部分老百姓的住房夏天是“火炉”、冬天是“冰箱”,所以我们必须节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当我们外出开会想以会代游的时候,要想到偏远山区还有部分老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到过,所以我们必须洁身自好,不能公款旅游;当我们下基层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时,要想到自己也是来自老百姓,所以我们必须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能“忽悠作秀”;当我们的亲属想借助我们的权力和影响谋取私利的时候,要想到还有一些老百姓可能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办事无助、孤立无援,所以我们必须严格管好家属、亲属、下属,不能纵容放纵;当我们坐在主席台上做报告作部署的时候,要想到台下有许多人威望更高、能力更强,所以我们必须谦虚谨慎,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群众拉近距离、加深感情,才能消除隔阂、化解矛盾,也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守初心、担使命,必须一切为了群众
“为了谁”的问题,是一个宗旨意识问题和群众观点问题,是党员干部从政履职、干事创业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宣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苏联共产党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影响力的政党,是为了广大群众的利益而登上历史舞台的。但在执政70多年后,这个拥有20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及其创建的偌大的苏维埃政权,却在无声无息中一夜覆亡了。究其垮台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它日益蜕化成一个特权阶级和官僚主义的政党,背离了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与之相反的是,在淮河战役这场国共生死决战中,543万解放区老百姓自发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卫生队,为前线输送给养,帮助救治伤员,支持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所以后来陈毅元帅在总结准海战役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我想,小推车推的不是战争的物资而是百姓的人心,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打败国民党,最关键的就是因为我们党是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所以才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党章》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在“为了谁”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每作出一项决策,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评判标准,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努力使我们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全部工作都能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比如,我们从事的xx工作,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四、守初心、担使命,必须热情关心群众
群众利益无小事。关心群众疾苦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直接体现。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人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老百姓不关心gdp,不关心统计数据,看重的是收入的增长、生活的改善,在乎的是心理的感受、内心的满足。明崇祯年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凭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民谣,赢得了穷苦老百姓的支持,势如破竹地*了明王朝300年的统治;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一句“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就“唤起工农千百万”,以星火燎原之势成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古今中外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谁能为老百姓谋利益,谁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如果仅仅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口惠而实不至,就必然会被老百姓所抛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方向,努力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越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越是要当成心上事、要紧事,马上去做,认真去做,使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品质、更有价值,让群众感受到共产党是值得信任的、共产党员是值得托付的。在这里,我引用郑板桥的一首诗与大家共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希望大家牢记在心,努力做一个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公仆。
有人说:“入党一阵子,为党一辈子。”仔细思索这句话,很有道理。从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命运就已经和党的命运紧密相连。我想,既然我们面对党旗宣了誓,那么我们就要以身许党,切实守住党的初心,自觉担负党的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样,才能称得上对党忠诚、为民尽责。
最后,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中这段话与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