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腹膜透析并发感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调查分析2005年1月至12月我院肾内科陆续收治的10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而发生腹膜感染病人。结果:其中院内感染无,院外感染10例,分析腹膜感染的原因与无菌操作不严、患者的营养状况、文化背景及家庭环境,导管相关感染等有直接关系。结论:腹膜透析腹膜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预防和治疗腹膜感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 腹膜透析;腹膜感染;预防。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终生维持治疗手段。它是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依赖弥漫和超滤的作用达到清除体内过多水分和毒素的目的【1】,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膜膜感染是腹膜透析最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导致导管拔除,不得不终止腹膜透析,现将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陆续收治的10例腹膜透析病人发生腹膜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肾内科2005年1月起陆续收治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感染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9.3岁,家庭透析10例,因发热、腹痛、伴有压痛及反跳痛。透出液检查:混浊、甚至出现蛋白凝块,白细胞升高,这些病人所使用的透析液均为同一厂家的产品(百特公司),对该产品院感科进行质量抽检,检查结果提示该产品完全达到相关质量要求。
1.2 腹膜感染诊断标准:目前腹膜炎项的诊断标志为符合下列3项中2 项:(1)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腹壁反跳痛等;(2)透出液混浊,白细胞数超过1×108/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以上;(3)透出液中找到致病菌【2】。
应用此标准时,应注意除外腹腔脏器的活动性炎症,路活动性结肠炎,阑尾炎,女性盆腔炎等,因这些炎症时,透出液中中性粒细胞亦明显升高。如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必须具有微生物学证据。结核性腹膜炎虽白细胞计数超过1×108/l,但分类则以单核细胞为主,确诊需要有细菌学证据。
2 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炎的。
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指标是血红蛋白(hb)及血清蛋白(aib),家庭腹膜透析患者执行无菌操作情况、以及患者的文化背景及家庭环境,是否伴有其他疾病等。本组并发腹膜炎10例病人中,通过责任护士直接与患者或其看护者交流和观察透析操作,并对其操作考核,从中发现造成腹腔感染的原因,10例中1例是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的腹膜感染;其中6例经调查发现透析管道在设计上比原使用的产品多了一个连接管道的环节,增加了操作感染的机会,患者无菌操作不严,导致腹膜感染。另外3例为出口处感染及隧道炎引起的腹膜炎。
3 治疗方法。
对确诊的10例腹膜感染患者,首先,立即留取透出液作常规和细菌学检查后,更换输液管的管道。其次,用1.5%的葡萄糖透析液1000~2000ml,每升加入肝素8mg,输入腹腔后,不留腹即放出,连续3次,然后选用负荷量抗生素进行腹膜透析,即用1.5%葡萄糖透析液1000ml,加入负荷量抗生素和肝素8mg,留置腹腔内3h,放出腹腔液,继续在透析液中加入维持量抗生素和肝素8mg进行腹膜透析【3】,同时加强病人全身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提高病人整体抗感染的能力。
4 结果。
经系统用药、抗炎治疗2周后,腹痛、发热、腹膜刺激症减轻,透出液混浊现象逐渐消失,血象、透出液细胞数用病原微生物培养正常。本组病例全部治愈,住院时间平均14d,经专业护士再次系统培训后,出院继续进行家庭腹膜透析。
5 防治措施。
5.1 腹膜透析室的环境,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于透析前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用消毒液擦洗门窗、桌椅,每日擦地1次,并定期作空气培养。
5.2 严格患者及看护者的训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腹膜透析患者最常见的腹腔感染途径是无菌操作不严,在接卸、连接管时细菌由腹透管进入腹腔,本组的10例家庭透析病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作不规范而污染管道接口所引起的腹腔感染,因此,操作前要洗手,戴口罩,检查透析液的的质量。在接管、封管、更换透析液及引流装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3 透析液在灌洗前要加温到30℃(夏天可不加温)温度太低可引起腹膜血管收缩,降低透析效率,并可引起寒战、肠痉挛、疼痛。温度过高可造成腹腔脏器损伤,引起腹膜充血,蛋白漏出增多。
5.4 加强饮食指导。病人发生腹膜炎时,蛋白质的丢失比平时腹膜透析时更多,在常规腹膜透析时每天丢失蛋白质10g左右,如有感染或蛋白渗出过多时,每天丢失蛋白质可达20g左右,因此,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因此,腹膜透析病人的营养和饮食具有特殊性。
5.4.1 蛋白质的补充【4】患者需优质高蛋白饮食1g/(kg・d),加上腹透丢失约10g~20g/d,并需食用优质蛋白(如鱼、瘦肉、牛奶、鸡蛋等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蛋白)。尽量减少植物蛋白的食入,特别是豆类及豆制品。
5.4.2 充足的热量【4】最好摄入较高的热量,每日热量宜>146.3kj/kg。热量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脂肪以及饮食和透析液中的糖类成分,其中从透析液中吸收的葡萄糖约能提供总热量的20%~30%。
5.4.3 充足的维生素 提供b族维生素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5.4.4 摄入适量的钠、钾、磷 腹膜透析患者如有体重迅速增加、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防止液体负荷过重。当部分腹膜透析患者透析不能很好地调节血钾水平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方面的调节,即根据血钾水平决定进食或避免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同时应避免食用高磷食品。
5.5 出口处的损伤,出血及护理不佳是导致出口处感染及隧道炎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心放置导管并防止任何可能的外伤有重要意义。
5.6 鼻腔寄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出口处感染和腹膜炎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清除鼻腔携带的病菌可有效地预防出口处感染。有研究表明,口服利福平和局部使用mnpirocin药膏(百多邦)可有效减少葡萄球菌的携带,但其确切的预防效果尚待进一步确定。然而,有研究发现,腹膜透析患者长期使用mnpirocin药膏可导致其抵抗的葡萄菌属产生,需引起注意。
6 讨论。
腹膜透析患者在医院由护士按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行(包括透析环境的清洁、洗手、戴口罩、透析操作等)出院后要求在家中自主进行治疗,虽然经过系统培训,但由于文化程度、家庭环境、营养状况及患者依从性等,也是导致腹腔感染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10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腔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提示护理人员要正确分析病人的各种症状和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尤其是对于家庭透析病人,应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强调腹腔透析的正确操作规程,告诉患者回家后必须有一个独立的透析环境,记录每次腹透液进出液体的量、颜色、有无混浊、絮状物等,通过培训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技术和有关的护理知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于各个环节,加强防范意识。医院透析护士做好家庭随访工作,定期家访可减少发病率,给病人以心理支持【5】,评估家庭透析环境,检查无菌操作是否达标,寻找腹腔感染的可能原因并加以解决,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敏章,邵丙杨.中华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32。
[2] 王海燕,主篇.肾衰竭].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1-383。
[3] 沈清瑞,叶任高,余学清,主编.血液净化与肾移植.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0-194。
[4] 刘英,李月雄,范玉芹.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309。
[5] 王涛,王兰.加强护士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34。
关键词: 腹膜透析;腹膜感染;预防。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一种终生维持治疗手段。它是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依赖弥漫和超滤的作用达到清除体内过多水分和毒素的目的【1】,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膜膜感染是腹膜透析最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导致导管拔除,不得不终止腹膜透析,现将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陆续收治的10例腹膜透析病人发生腹膜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肾内科2005年1月起陆续收治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感染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9.3岁,家庭透析10例,因发热、腹痛、伴有压痛及反跳痛。透出液检查:混浊、甚至出现蛋白凝块,白细胞升高,这些病人所使用的透析液均为同一厂家的产品(百特公司),对该产品院感科进行质量抽检,检查结果提示该产品完全达到相关质量要求。
1.2 腹膜感染诊断标准:目前腹膜炎项的诊断标志为符合下列3项中2 项:(1)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如腹痛,腹壁反跳痛等;(2)透出液混浊,白细胞数超过1×108/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以上;(3)透出液中找到致病菌【2】。
应用此标准时,应注意除外腹腔脏器的活动性炎症,路活动性结肠炎,阑尾炎,女性盆腔炎等,因这些炎症时,透出液中中性粒细胞亦明显升高。如诊断为真菌性腹膜炎,则必须具有微生物学证据。结核性腹膜炎虽白细胞计数超过1×108/l,但分类则以单核细胞为主,确诊需要有细菌学证据。
2 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炎的。
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指标是血红蛋白(hb)及血清蛋白(aib),家庭腹膜透析患者执行无菌操作情况、以及患者的文化背景及家庭环境,是否伴有其他疾病等。本组并发腹膜炎10例病人中,通过责任护士直接与患者或其看护者交流和观察透析操作,并对其操作考核,从中发现造成腹腔感染的原因,10例中1例是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的腹膜感染;其中6例经调查发现透析管道在设计上比原使用的产品多了一个连接管道的环节,增加了操作感染的机会,患者无菌操作不严,导致腹膜感染。另外3例为出口处感染及隧道炎引起的腹膜炎。
3 治疗方法。
对确诊的10例腹膜感染患者,首先,立即留取透出液作常规和细菌学检查后,更换输液管的管道。其次,用1.5%的葡萄糖透析液1000~2000ml,每升加入肝素8mg,输入腹腔后,不留腹即放出,连续3次,然后选用负荷量抗生素进行腹膜透析,即用1.5%葡萄糖透析液1000ml,加入负荷量抗生素和肝素8mg,留置腹腔内3h,放出腹腔液,继续在透析液中加入维持量抗生素和肝素8mg进行腹膜透析【3】,同时加强病人全身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提高病人整体抗感染的能力。
4 结果。
经系统用药、抗炎治疗2周后,腹痛、发热、腹膜刺激症减轻,透出液混浊现象逐渐消失,血象、透出液细胞数用病原微生物培养正常。本组病例全部治愈,住院时间平均14d,经专业护士再次系统培训后,出院继续进行家庭腹膜透析。
5 防治措施。
5.1 腹膜透析室的环境,要求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于透析前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用消毒液擦洗门窗、桌椅,每日擦地1次,并定期作空气培养。
5.2 严格患者及看护者的训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腹膜透析患者最常见的腹腔感染途径是无菌操作不严,在接卸、连接管时细菌由腹透管进入腹腔,本组的10例家庭透析病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作不规范而污染管道接口所引起的腹腔感染,因此,操作前要洗手,戴口罩,检查透析液的的质量。在接管、封管、更换透析液及引流装置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5.3 透析液在灌洗前要加温到30℃(夏天可不加温)温度太低可引起腹膜血管收缩,降低透析效率,并可引起寒战、肠痉挛、疼痛。温度过高可造成腹腔脏器损伤,引起腹膜充血,蛋白漏出增多。
5.4 加强饮食指导。病人发生腹膜炎时,蛋白质的丢失比平时腹膜透析时更多,在常规腹膜透析时每天丢失蛋白质10g左右,如有感染或蛋白渗出过多时,每天丢失蛋白质可达20g左右,因此,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因此,腹膜透析病人的营养和饮食具有特殊性。
5.4.1 蛋白质的补充【4】患者需优质高蛋白饮食1g/(kg・d),加上腹透丢失约10g~20g/d,并需食用优质蛋白(如鱼、瘦肉、牛奶、鸡蛋等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蛋白)。尽量减少植物蛋白的食入,特别是豆类及豆制品。
5.4.2 充足的热量【4】最好摄入较高的热量,每日热量宜>146.3kj/kg。热量主要来源于饮食中的脂肪以及饮食和透析液中的糖类成分,其中从透析液中吸收的葡萄糖约能提供总热量的20%~30%。
5.4.3 充足的维生素 提供b族维生素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5.4.4 摄入适量的钠、钾、磷 腹膜透析患者如有体重迅速增加、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防止液体负荷过重。当部分腹膜透析患者透析不能很好地调节血钾水平时应适当进行饮食方面的调节,即根据血钾水平决定进食或避免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同时应避免食用高磷食品。
5.5 出口处的损伤,出血及护理不佳是导致出口处感染及隧道炎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心放置导管并防止任何可能的外伤有重要意义。
5.6 鼻腔寄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出口处感染和腹膜炎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清除鼻腔携带的病菌可有效地预防出口处感染。有研究表明,口服利福平和局部使用mnpirocin药膏(百多邦)可有效减少葡萄球菌的携带,但其确切的预防效果尚待进一步确定。然而,有研究发现,腹膜透析患者长期使用mnpirocin药膏可导致其抵抗的葡萄菌属产生,需引起注意。
6 讨论。
腹膜透析患者在医院由护士按规范的操作规程进行(包括透析环境的清洁、洗手、戴口罩、透析操作等)出院后要求在家中自主进行治疗,虽然经过系统培训,但由于文化程度、家庭环境、营养状况及患者依从性等,也是导致腹腔感染的主要原因。
通过以上10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腔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提示护理人员要正确分析病人的各种症状和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尤其是对于家庭透析病人,应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强调腹腔透析的正确操作规程,告诉患者回家后必须有一个独立的透析环境,记录每次腹透液进出液体的量、颜色、有无混浊、絮状物等,通过培训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技术和有关的护理知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于各个环节,加强防范意识。医院透析护士做好家庭随访工作,定期家访可减少发病率,给病人以心理支持【5】,评估家庭透析环境,检查无菌操作是否达标,寻找腹腔感染的可能原因并加以解决,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敏章,邵丙杨.中华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632。
[2] 王海燕,主篇.肾衰竭].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1-383。
[3] 沈清瑞,叶任高,余学清,主编.血液净化与肾移植.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0-194。
[4] 刘英,李月雄,范玉芹.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4):309。
[5] 王涛,王兰.加强护士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