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徐吉如在《国强则少年强》一篇中讲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在美国的时候,班上有一名来自叙利亚的同学,他说:“虽然在这里我们两个都是美国的留学生,但是明天走出去我们却有着不同的身份,我的身份叫叙利亚难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国公民。因为无论你到哪里你的身后都有一个强大而又稳定的国家。”是啊,有国才有家!正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党强大的祖国,才有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双语幼儿园,才有了全民免费体检保障群众的健康,才有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各项扶贫惠民政策……然而,近年来“三股势力”和“两面人”相互勾结,他们用卑鄙的手段欺骗、裹挟群众,打着民族的旗号、披着宗教的外衣,制造了一系列泯灭人性、惨绝人寰的暴恐案件,严重破坏了新疆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三股势力”不除,“两面人”问题不解决,新疆永无宁日。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旗帜鲜明地与“三股势力”“两面人”作坚决斗争。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将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带头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不畏惧、不退缩、不懈怠,用忠诚担当的实际行动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坚定坚决做许党许国的忠诚战士。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抓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
一、是坚持心中有党,践行“四个意识”作表率。
对党绝对忠诚、保持政治定力雷打不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任何时候都做到理想信念坚如磐石、政治纪律严明如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三会一课”、严格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具体措施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总目标,根据工作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
二、是坚持心中有责,维护社会稳定当标兵。
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正言正行,明辨是非,擦亮眼睛,在维护社会稳定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旗帜鲜明地发声亮剑与“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带头支持参与反恐维稳各项工作,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家人、亲属、朋友、同事,坚决落实好自治区党委反恐维稳组合拳,用实际行动守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三、是坚持心中有民,维护民族团结当先锋。
通过入村调研、检查指导、结亲走访等方式,积极开展面对面宣讲活动,引导各族党员群众,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组织引导群众明辨是非、团结一致,自觉抵御极端思想渗透,构筑起维护民族团结、打击暴力犯罪、捍卫社会安宁的铜墙铁壁。积极投身到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中,与亲戚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引导他们更加珍惜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四、是坚持心中有为,投身组工事业勇担当。
进入新时代,对组织工作有着新的要求、新的标准,要求自身工作能力更强,工作作风更硬,工作水平更高。我将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严格按照程序秉公办事,坚决做到绝对、肯定、正确,杜绝大概、也许、差不多,不论工作难度有多大,都能扑下身子、深入调查、潜心研究,做到吃透上情、摸准下情,以钉钉子的精神,自我加压、奋勇争先,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地落实好区、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就一定会赢得更大的胜利。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红旗漫卷西风纪录片观后感[朗读]
作为《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坦言,直到看到网上观众评价,他才松口气。毕竟,这是一个以80后为主体的新鲜团队,能够给观众带来多大的惊喜,还是取决于团队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语言,与观众是否保持了平等沟通的姿态,并且最终节目本身是否呈现出了该有的质量。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总体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疆。”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疆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来,还得是在大银幕上:“虽然航拍中国得到较好的反映。
但我觉得,新疆魅力只释放了一半。还要再下点功夫,会更美,更震撼。”王连明说。
6集纪录片中,最令人关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贯穿其中,也成为一大看点。在“新疆篇”中,绿洲文明的特色,驼队、登山队、转场的牧民、城市的繁华都成为一部纪录片中令人惊艳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须要关注。如果只拍风景,没有人类参加,就太孤单太冷艳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在新疆,自古人类逐水而居,绿洲文明是我们看新疆的总体方向。而且,新疆位于内陆腹地,亚洲中心,与多个国家接壤,与多个文明在历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里,新疆这种独特的人文特点,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向全世界介绍新疆。”余乐说。
拍人文纪录片并不容易,更何况,还是一个50分钟航拍的片子,要让观众有耐心地看,并心生喜欢,更加不易。毕竟,社会发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划分到不同空间,要从空中看,无法施展手脚,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还是以农业文明为主。
“所以在新疆,我们尽量以农牧业文明来展示人文环境。比如哈萨克牧民的转场,非常适合于航拍,他们经历了很长的路线,每个路段又有不同,整体拍摄下来,壮观震撼。”他说。
而对于王连明,更大的感受是遗憾:“没拍够,还是有很多镜头没有呈现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应该加入一些更有生机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体现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说,“新疆篇”只是一次预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电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来,还得是在大银幕上:“虽然航拍中国得到较好的反映。
但我觉得,新疆魅力只释放了一半。还要再下点功夫,会更美,更震撼。”王连明说。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