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主义认为(d???)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a集体?b政党?c民族认同?d利益。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的民主党派属于(??d?????)。
a在野党??b反对党??c执政党???d参政党。
3.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原因有(?abcd????)。
a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b政府的执行危机??c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d利益冲突加剧。
4.两党制以(??d?????)最为典型。
a日本??b法国??c德国????d美国。
5.(???c???)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b经验主义??c现实主义???d理想主义。
6.根据(???d???)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b西塞罗????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7.契约观念的首要条件就是(???b?????),它是人们缔约的起点。
a公开性???b自愿???c责任性???d一致同意。
8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b???)。
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d?政治研究。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a????)。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西塞罗??????d苏格拉底。
10.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a墨家?????b儒家????c兵家????????d道家。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12.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政治设计思路。
13.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4.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1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16.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7有限政府。
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8.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权力。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四.简答(每小题12分,共36分)。
20.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经济市场化?(2)文化世俗化??(3)政治化?(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21.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
(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
(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22.政治自由主义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政主义原则。
论述题(20分)。
23试述国家构建的法治原则。
(1)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准则;(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4)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5)独立。
(以上药店均需展开论述,否则酌情减分)。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政治学原理 形考任务2试题及答案4篇[朗读]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法律b利益c阶级d国家。
2、政治权力具有()的特性。
a权威性b扩张性c排他性d强制性e支配性。
3、()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d理论与策略。
4、()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b规范方式c说服方式d压力方式。
5、()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b孟德斯鸠c卢梭d托克维尔。
6、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
a君权神授论b人民主权论c社会契约论d天赋人权论。
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8、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
a民主权b财产权c生存权d自由权。
9、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
a政治权利b财产权c平等权d自由权。
10、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上。
a财产权b平等权c自由权d参政权。
二、填空(每空l分,共6分}
1、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问题。
2、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3、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延续2000多年。
4、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5、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
6、墨子的政治学说以、“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利益集团:
2、宪政:
3、市民社会: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
2、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3、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20分}
1、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案。
一、选择题。
1、b2、abcde3、d4、b5、b6、a7、abcd8、acd9、a10、d
二、填空。
1、无为而治2、行为主义3、公民权利4、权威性5、权力6、公共利益。
三、名词解释。
1、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2、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
1、(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暴力方式(武力)。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
(2)压力方式(操纵)。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自己的既定目的。
(3)命令方式(权威)。命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4)规范方式(契约)。规范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5)说服方式(灌输)。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
(6)奖酬方式(激励)。奖酬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动。
(7)处罚方式(遏制)。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规范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
3、(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五、论述题。
1、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1、()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
a法律b利益c阶级d国家。
2、政治权力具有()的特性。
a权威性b扩张性c排他性d强制性e支配性。
3、()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
a组织b能力素质c身份资格d理论与策略。
4、()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a命令方式b规范方式c说服方式d压力方式。
5、()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b孟德斯鸠c卢梭d托克维尔。
6、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
a君权神授论b人民主权论c社会契约论d天赋人权论。
7、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申诉和控告权c监督权d批评和建议权。
8、就当今世界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主要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包括()。
a民主权b财产权c生存权d自由权。
9、公民权利首先表现为()。
a政治权利b财产权c平等权d自由权。
10、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上。
a财产权b平等权c自由权d参政权。
二、填空(每空l分,共6分}
1、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问题。
2、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3、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政治延续2000多年。
4、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5、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
6、墨子的政治学说以、“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
1、利益集团:
2、宪政:
3、市民社会:
四、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政治参与的特征是什么?
2、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
3、民主观念的现代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20分}
1、试述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案。
一、选择题。
1、b2、abcde3、d4、b5、b6、a7、abcd8、acd9、a10、d
二、填空。
1、无为而治2、行为主义3、公民权利4、权威性5、权力6、公共利益。
三、名词解释。
1、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2、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3、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四、简答题。
1、(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
(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
(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2、(1)暴力方式(武力)。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
(2)压力方式(操纵)。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自己的既定目的。
(3)命令方式(权威)。命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4)规范方式(契约)。规范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5)说服方式(灌输)。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
(6)奖酬方式(激励)。奖酬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动。
(7)处罚方式(遏制)。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规范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
3、(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
(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
(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五、论述题。
1、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具有如下特性:
(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考核内容:围绕讨论题目进行讨论,题目如下(自主选择其一)。
题目1、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政治是不可避免的?政治会“终结”吗?题目2、理论联系实际讨论“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与“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差异及现实意义?
题目3、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政治权力要受到制约?如何制约政治权力?我的选择是:题目3答:(1)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诗句政治过程之中。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在本质上表现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不是天生的,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它之所以存在就在于权力客体的服从,但是权力客体对于权力主体的服从,有时并不是自愿的,这就引起了权力合法化的问题。任何权力都离不开合法性的支持,一旦某个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在公众心中失去了正当性,也就意味着政权出现了危机,所以,政治权力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被认同的问题,只有保证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即被“认同”,才能保证政治权力的顺利实施以及长时间的延续?
以权利制约权力,首当其冲的是实行权力的分割制衡原则。之所以必须首先分割权力,是由权力性质决定的。“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这是不论社会政治制度差异如何都适用的一个现代政治戒条。权力具有自膨胀的天性,如果不对权力加以分割,这种政治制度就必然成为一种独断专行的制度,绝对的自而不会有真正批评的孤芳自赏的制度,从长期执政效应来看,也相应会成为一种低效率的政治制度。
其次,以权力制约权力,需要对监督制约权力的对象加以明确。分割权力作为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前提,并不必然保证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因为在权力的实际运行中,执掌权力的主体具有自由裁量的空间,他们还是有滥用职权的必然性。必须将执掌权力的人置于有效制约与监督其权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之中,才能保证他们用公共权力来为公共利益服务。假如仅凭他们依托在自道德信任基础上执掌公共权力的诺言,对他们不加以严格制约与监督,那就绝对不能期望杜绝权钱交易、以权谋私。
再次,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还必须建立起制度导向与程序优先的制度运行体制。假如制约与监督权力的动力仅仅来自某些政治高层人物的旨意,或来自某个集团的善良动机,那是不可能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的。这是由权力支配意志而不是意志支配权力的权力现代性决定的。历史上曾经有多少意志坚定地想用权力来为大众谋取福利的政治家,到后来演变为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的堕落分子。这类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们,除开在制度上解决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问题,从而保证从权力的分割开始、到权力的规则运转、再到权力的公共化评估相互贯通,从而将权力的客观化运作与执掌权力者的个人意志和愿望隔离开来,否则就不能想象权力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至于制约与监督权力的程序优先问题,那就更是一个检验政治现代性的指标了。有没有权力运行的分割制衡制度设计、有没有权力执行的一套客观制度建构、有没有围绕权力执行纠纷建立的裁决机制、有没有对人对事对决策对效用分别设计的制度规章,既是划分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的分界线,又是判断权力是否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的基本标准。
当政治权力作为谋取集体的整体利益和价值的手段的时候,它就能沿着既定的方向运行。
(2)首先,权力的实质是一种具有压迫性的强制力量,而国家权力则可以看做是:一切个人力量的联合,同时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强制性力量。然而权力终究是一种社会手段,实施权力的必定是个人或者由个人组成的团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必定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权力滥用。而权力滥用的结果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在当今社会下,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二、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
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
(3)政治权力是一种社会公共力量,又是一种以暴力为核心的物质力量,它具有普遍性、排它性、单向性和至上性的特点,对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是,当它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时,就会异化而产生腐败。因此,只有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才能保证它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从而达到维护统治秩序、整合社会运行机制的目的。
题目1、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政治是不可避免的?政治会“终结”吗?题目2、理论联系实际讨论“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与“现实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差异及现实意义?
题目3、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为什么说政治权力要受到制约?如何制约政治权力?我的选择是:题目3答:(1)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诗句政治过程之中。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在本质上表现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不是天生的,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它之所以存在就在于权力客体的服从,但是权力客体对于权力主体的服从,有时并不是自愿的,这就引起了权力合法化的问题。任何权力都离不开合法性的支持,一旦某个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在公众心中失去了正当性,也就意味着政权出现了危机,所以,政治权力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被认同的问题,只有保证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即被“认同”,才能保证政治权力的顺利实施以及长时间的延续?
以权利制约权力,首当其冲的是实行权力的分割制衡原则。之所以必须首先分割权力,是由权力性质决定的。“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这是不论社会政治制度差异如何都适用的一个现代政治戒条。权力具有自膨胀的天性,如果不对权力加以分割,这种政治制度就必然成为一种独断专行的制度,绝对的自而不会有真正批评的孤芳自赏的制度,从长期执政效应来看,也相应会成为一种低效率的政治制度。
其次,以权力制约权力,需要对监督制约权力的对象加以明确。分割权力作为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前提,并不必然保证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制约。因为在权力的实际运行中,执掌权力的主体具有自由裁量的空间,他们还是有滥用职权的必然性。必须将执掌权力的人置于有效制约与监督其权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之中,才能保证他们用公共权力来为公共利益服务。假如仅凭他们依托在自道德信任基础上执掌公共权力的诺言,对他们不加以严格制约与监督,那就绝对不能期望杜绝权钱交易、以权谋私。
再次,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还必须建立起制度导向与程序优先的制度运行体制。假如制约与监督权力的动力仅仅来自某些政治高层人物的旨意,或来自某个集团的善良动机,那是不可能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的。这是由权力支配意志而不是意志支配权力的权力现代性决定的。历史上曾经有多少意志坚定地想用权力来为大众谋取福利的政治家,到后来演变为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的堕落分子。这类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们,除开在制度上解决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问题,从而保证从权力的分割开始、到权力的规则运转、再到权力的公共化评估相互贯通,从而将权力的客观化运作与执掌权力者的个人意志和愿望隔离开来,否则就不能想象权力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至于制约与监督权力的程序优先问题,那就更是一个检验政治现代性的指标了。有没有权力运行的分割制衡制度设计、有没有权力执行的一套客观制度建构、有没有围绕权力执行纠纷建立的裁决机制、有没有对人对事对决策对效用分别设计的制度规章,既是划分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的分界线,又是判断权力是否受到有效制约与监督的基本标准。
当政治权力作为谋取集体的整体利益和价值的手段的时候,它就能沿着既定的方向运行。
(2)首先,权力的实质是一种具有压迫性的强制力量,而国家权力则可以看做是:一切个人力量的联合,同时这也是一种普遍的强制性力量。然而权力终究是一种社会手段,实施权力的必定是个人或者由个人组成的团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必定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权力滥用。而权力滥用的结果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在当今社会下,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我认为权力制约更好,道德制约也应起辅助作用。二、制约政治权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民主政治立法和行政立法,健全监督制约权力的法律体系。(1)完善规范权力主体方面的立法。(2)抓紧行政程序立法。(3)完善廉政方面的法律。(4)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以避免权力的滥用。
2、搞好内部权力分解,建立科学的权力制衡机制。对一些重要的权力,必须加以分解,交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交叉分工序行使,使之在分工序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互相监督制约,从而改变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个人多项职能揽于一身,一个人说了算的做法。
3、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应运用行政手段,教育手段,法律手段等多种方法和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硬性措施,推动公开办事制度的深入实行。
4、强化以权力制约权力,建立有力的监督机构。(1)在现有体制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使各监督机构协调行动,形成监督合力。(2)强化行政监察机关的地位和职权。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规格,设立5、还要强调社会监督,其途径和方式包括有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舆论监督需要立法保障,兼具私益与公益的双重性质,舆论监督行为需要法律限权。
(3)政治权力是一种社会公共力量,又是一种以暴力为核心的物质力量,它具有普遍性、排它性、单向性和至上性的特点,对全社会成员普遍适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是,当它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不受任何监督和制约时,就会异化而产生腐败。因此,只有对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才能保证它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从而达到维护统治秩序、整合社会运行机制的目的。
案例一:
请结合第四章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
1、什么是政府?(20分)?
2、政府具有哪些职能?(40分)。
3、政府职能具有哪些特点?(40分)。
案例二:
请理论结合案例分析:
1、为什么说社会监督能够对权力进行制约?(30分)?
2、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30分)。
3、社会监督具有哪几个方面的功能?(40分)。
我选择的案例:案例二答:我的分析:
1、为什么说社会监督能够对权力进行制约?答:在政治生活中,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条万古不易的政治经验是,握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直到遇到某种外在限制为止。因此,要想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对权力的行使进行一定的监督?
如何使权力良性运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现社会监督。原因两点:1、社会监督舆论造成的压力。2、民主与法制社会的进步。
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民主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法制的约束和监督:就是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使社会监督常态化。社会监督是指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它是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的基础,是反腐保廉、遏制腐败的可靠保证。它既有自身的独立性,自成体系,又渗透在党内和有关职能机构。所以可以更好地制约权力。《焦点访谈》可说是:“群众喉舌,舆论监督,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而广大观众则认为,《焦点访谈》是“正义之剑、民主之盾”,《焦点访谈》进行的舆论监督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起到了社会监督的作用。
2、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答: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这三种监督方式虽然只是一种非国家权力性质的监督,不具有严格的法律形式,也不必然具有法律强制性后果,但却是依据法定权利所实施的监督,它们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构成了整个监督体系的基础。
1)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2)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3)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舆论监督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保持探照灯式的监察和控制,以其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和评价性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新闻舆论的监督是各个国家社会监督的重要工具,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焦点访谈》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公开直接、迅速及时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3、社会监督具有哪几个方面的功能?答:社会监督的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监控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社会监督具有五个反面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社会监督对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社会舆论具有公开性、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具有时效性强、辐射面宽、透明度高和震慑力大等特别优势,因而它在监督制约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功能。社会舆论就像警觉锐利的双眼,时刻密切注视着国家权力的运行状况,使权力行使者的一举一动均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众口评说之中,稍有不规行为,便被舆论向社会发出呼喊,从而对被监督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
“众怒难犯”与“有口皆碑”的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及其影响,使任何人都不能不考虑到社另外,舆论载体还可以根据采访、调查和群众反映的材料向监督机构提供信息,利用舆论的力量为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查处案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的舆论监督功能日益增强,公开性与透明度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权力腐败的生力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体更加现代化,舆论工具在促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被全社会所重视。
请结合第四章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
1、什么是政府?(20分)?
2、政府具有哪些职能?(40分)。
3、政府职能具有哪些特点?(40分)。
案例二:
请理论结合案例分析:
1、为什么说社会监督能够对权力进行制约?(30分)?
2、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30分)。
3、社会监督具有哪几个方面的功能?(40分)。
我选择的案例:案例二答:我的分析:
1、为什么说社会监督能够对权力进行制约?答:在政治生活中,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孟德斯鸠精辟地论述道,一条万古不易的政治经验是,握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直到遇到某种外在限制为止。因此,要想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对权力的行使进行一定的监督?
如何使权力良性运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现社会监督。原因两点:1、社会监督舆论造成的压力。2、民主与法制社会的进步。
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民主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法制的约束和监督:就是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使社会监督常态化。社会监督是指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它是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的基础,是反腐保廉、遏制腐败的可靠保证。它既有自身的独立性,自成体系,又渗透在党内和有关职能机构。所以可以更好地制约权力。《焦点访谈》可说是:“群众喉舌,舆论监督,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而广大观众则认为,《焦点访谈》是“正义之剑、民主之盾”,《焦点访谈》进行的舆论监督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起到了社会监督的作用。
2、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答: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公民监督、社会团体监督以及舆论监督,这三种监督方式虽然只是一种非国家权力性质的监督,不具有严格的法律形式,也不必然具有法律强制性后果,但却是依据法定权利所实施的监督,它们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构成了整个监督体系的基础。
1)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2)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3)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舆论监督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保持探照灯式的监察和控制,以其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和评价性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新闻舆论的监督是各个国家社会监督的重要工具,诸如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焦点访谈》等大众媒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就是扮演的社会监督角色。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公开直接、迅速及时揭发政府体系中的有些不作为和不法行为,成为了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3、社会监督具有哪几个方面的功能?答:社会监督的功能是指社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的监控和督察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功效和价值。社会监督具有五个反面的功能: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是遏制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效手段。
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对权力主体的防范不可能天衣无缝,对其的约束也难以保证每一次权力运用都得当。但是社会监督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对不当或越轨的权力行为予以及时的矫正和补救。
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由于社会监督对滥用权力的行为及其责任者有要求国家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的权力,由此体现了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
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病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的建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
(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能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监督者也是一种极好的民主教育和训练,通过参与监督,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素质。社会监督对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社会舆论具有公开性、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具有时效性强、辐射面宽、透明度高和震慑力大等特别优势,因而它在监督制约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功能。社会舆论就像警觉锐利的双眼,时刻密切注视着国家权力的运行状况,使权力行使者的一举一动均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众口评说之中,稍有不规行为,便被舆论向社会发出呼喊,从而对被监督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力。
“众怒难犯”与“有口皆碑”的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及其影响,使任何人都不能不考虑到社另外,舆论载体还可以根据采访、调查和群众反映的材料向监督机构提供信息,利用舆论的力量为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查处案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的舆论监督功能日益增强,公开性与透明度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权力腐败的生力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体更加现代化,舆论工具在促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被全社会所重视。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