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福利,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的祸害,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心合一,黄土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害有很大的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呼吸、共同命运、心灵相连,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了一方困难、八方支持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是党富民强国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人民利益、保护尊严、保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保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打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平,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团结,没有社会的稳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繁荣。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抗击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朗读]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安排,本人专题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高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聚集着众多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工作措施得不得当、力度够不够强都将直接关系到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是否贯彻落实到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决策部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认真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做好相关工作。
一、深刻理解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员交流频繁、网络、电视和新型媒体的普及,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社会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具备了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语言的条件。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的基本语言,极大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多次深入调研、体察冷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面小康阳光普照,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篇章。站在新起点,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要通过文化认同筑牢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政策;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树立爱国观念,抵制错误思潮,以全面认同为民族复兴凝聚合力。
二、坚决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的民族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对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理论的学习,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激励广大学生自觉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自觉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对思想有波动的重点人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部署讲清楚,把国家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讲清楚,统一思想,切实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牢牢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旗,让民族团结进步根植于广大师生心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工部始终成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坚强政治力量。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之中,开好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各族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唱响新时代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全面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抓好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政治方向,坚守师德底线,争做“四有”好老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持续推进思政课优质师资储备、培养工作,以优质思政课推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养成。五是加强包联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院领导班子包院系,院系领导包班级,辅导员、任课教师包学生的工作机制,加强包联工作,掌握师生关切,积极回应。继续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师生管理,遇有特殊情况及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调度,妥善处置,确保万无一失。六是打通贫困学生资助“绿色通道”。深度落实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资助政策讲解宣传,帮助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七是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加强双语培训、举办蒙餐制作技能培训班(蒙语授课)、建设非遗文化传承实训基地、开展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制作实训等,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三、深刻认识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今天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20xx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基础和必然要求。
一、深刻理解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员交流频繁、网络、电视和新型媒体的普及,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社会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具备了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语言的条件。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的基本语言,极大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多次深入调研、体察冷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面小康阳光普照,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篇章。站在新起点,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要通过文化认同筑牢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政策;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树立爱国观念,抵制错误思潮,以全面认同为民族复兴凝聚合力。
二、坚决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党的民族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对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理论的学习,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激励广大学生自觉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自觉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对思想有波动的重点人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中央和自治区的政策部署讲清楚,把国家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讲清楚,统一思想,切实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牢牢扛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大旗,让民族团结进步根植于广大师生心中。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教职工部始终成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坚强政治力量。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之中,开好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教育各族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唱响新时代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全面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抓好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定政治方向,坚守师德底线,争做“四有”好老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持续推进思政课优质师资储备、培养工作,以优质思政课推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养成。五是加强包联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院领导班子包院系,院系领导包班级,辅导员、任课教师包学生的工作机制,加强包联工作,掌握师生关切,积极回应。继续加强值班值守,强化师生管理,遇有特殊情况及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调度,妥善处置,确保万无一失。六是打通贫困学生资助“绿色通道”。深度落实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加大资助政策讲解宣传,帮助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七是多渠道解决就业难题。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加强双语培训、举办蒙餐制作技能培训班(蒙语授课)、建设非遗文化传承实训基地、开展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制作实训等,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和特色产业技能,促进就业创业。
三、深刻认识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今天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20xx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基础和必然要求。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活动丰富多彩;从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活动丰富多彩;从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首先,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其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最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首先,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其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最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捍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捍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