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区是一座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山水园林城市,但由于煤炭开采和涉煤产业比重大,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底子薄,今年以来,接待入境游客xx万人次,旅游产业实现销售收入xxxx多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文就x区旅游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实现路径包括形象定位、空间布局、区域合作及重点线路等方面进行探讨,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一、发展优势及基本现状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朗读]
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性意义,其内涵由可持续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概念相结合,既指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传承保护,也指将旅游、文化、环境融为一体。但在实际运作中,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
首先,文化旅游的主题、目标市场模糊。现阶段,文化旅游的目标市场范围涉及过广,层次比较模糊,目标群体一概而论,将文化旅游档次统一化,造成文化旅游开展的本质受到明显限制。
其次,文化旅游的错位规划开发。由于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导致很多地区一拥而上,在缺少科学规划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过分地强调经济效益,造成文化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最后,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目前,各地都在强调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文化、精神、科研等方面价值。而且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程度不够,没能及时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在推动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一要明确文化旅游开发主体,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主题是文化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主导元素,必须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以及分析相应的目标群体,从而找到最适合的开发主题。
二要正确定位开发,合理保护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之前,要进行科学、全面、综合地有效分析,从而得出准确定位,并在准确定位基础上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最终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
三要提高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要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提高文化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此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要注重提升文化观和生态观在内的综合知识,具备专业的创新、管理能力。
总的来说,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是当前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文化旅游若想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则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文化旅游的主题、目标市场模糊。现阶段,文化旅游的目标市场范围涉及过广,层次比较模糊,目标群体一概而论,将文化旅游档次统一化,造成文化旅游开展的本质受到明显限制。
其次,文化旅游的错位规划开发。由于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导致很多地区一拥而上,在缺少科学规划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过分地强调经济效益,造成文化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最后,文化保护意识淡薄。目前,各地都在强调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文化、精神、科研等方面价值。而且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认识程度不够,没能及时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在推动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中,一要明确文化旅游开发主体,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主题是文化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的主导元素,必须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以及分析相应的目标群体,从而找到最适合的开发主题。
二要正确定位开发,合理保护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之前,要进行科学、全面、综合地有效分析,从而得出准确定位,并在准确定位基础上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最终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
三要提高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要加大宣传保护力度,提高文化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此外,对于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要注重提升文化观和生态观在内的综合知识,具备专业的创新、管理能力。
总的来说,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是当前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文化旅游若想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则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2012年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书面印发了省政府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黑龙江省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黑龙江省继续全面推进“351”旅游工程项目建设,即在全省重点抓好30个省级重点旅游项目、50个市级旅游重点项目、100个县级旅游重点项目。全省旅游投资项目总数185个,总投资106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3.1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9.6亿元。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从各地200多项招商项目中认真筛选,确定82个投资总额500万美元以上,拉动力大、辐射性广、效益好的项目作为重点推介;与重点旅游名镇共同确定了30个名镇重点招商项目。在“黑龙江(香港、广东、浙江)产业推介招商活动”中签订旅游合作项目13项,签约额60.4亿元人民币。在23届哈洽会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138.71亿元,其中合同金额103.71亿元,协议金额35亿元。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招商引资项目69个,招商引资金额共249.27亿元,同比增长128.35%。(二)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人民对文化旅游认识的深化,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接待总人数2.54亿人次、同比增长24.16%,旅游业总收入1300.3亿元、增长19.13%。其中,国内旅游2.52亿人次、增长24.4%,国内旅游收入1247.52亿元、增长20.9%,入境旅游207.62万人次、增长0.53%,旅游外汇收入8.35亿美元、下降8.95%。1.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不断增长。据统计,截止2013年5月份,全省经营出境旅游旅行社61家,经营边境旅游旅行社46家,经营国内、入境游接待旅行社有583家,比2011年增长3.97%。全省大中型城市共有星级饭店254家,同比增长6.72%。2.博物馆数量、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11年全省博物馆有103个,从业人数为163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5.5%和31.4%;参观人次为1217万人次,增加值为112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9.9%和42.1%。3.评分提高,口碑好。2012年,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综合评分为3.91分(5分制,下同),较2011年增长了0.07分,较2010年增长了0.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服务综合评分为3.99分,较2011年增长了0.06分,较2010年增长了0.1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行社评分为3.91分,较2011年有了明显提升,提高了0.08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各方面评价全面提高。(三)文化旅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企业借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积极创新、不断开拓了数条文化旅游精粹项目。世界最高水平的冰雪旅游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全新推出世界首创的大型户外冰雪实景演出———林海雪原、中国最顶级的“酷·哈尔滨”大型冰上杂技秀和浓郁地道的欧洲风情歌舞演出,与迪士尼合作开设卡通冰雪动漫王国,增加冰雪动漫大巡游、万人热力劲舞等新项目。太阳岛雪博游览会运用立体三维创新形式雕塑俄罗斯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推出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大型雪雕《雪舞风情》、宛如童话世界的都市雪乡。
二、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分析法是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的总结,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优势1.特殊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纬度较高,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雪质较好,具备开展冰雪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夏季气候凉爽,浩瀚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等湿地资源,为开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避暑旅游提供了地域优势。2.边境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有25个边境口岸,有着发展边境旅游的地缘优势。“俄罗斯旅游年”的举办为黑龙江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3.垦荒历史优势:黑龙江省的垦荒是我国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开拓史,不仅包括北大荒的开拓、闯关东,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发,磨砺了黑龙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带来的石油工业文化旅游和军垦文化旅游资源更是成为我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二)劣势1.位置较偏僻:黑龙江省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路途花费时间和金钱较多,由南方而来的游客会很大程度上被途中的大连、沈阳、长春等旅游区域拦截;与黑龙江毗邻的吉林和内蒙古均不属于经济条件发达省份,因此,客源市场受到很大限制。2.交通条件落后:黑龙江省省内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欠发达是制约旅游业的一大因素。3.宣传力度有待加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只知道冬季冰雪旅游,对于春夏秋三季的旅游产品却知之甚少。黑龙江省缺乏对冰雪以外的旅游资源的宣传,尤其是能够综合体现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的有招徕力度的宣传口号。(三)机遇1.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文化强省”政策,制定并贯彻实施《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黑龙江省界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发展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2.以学习、研究考察为动机的旅游类型增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成熟,简单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3.政府投资打造旅游名镇:政府用于名镇建设的旅游发展金逐年增多,按照“今天是精品,明天是遗产,后天是文物”的原则,突出抓好名镇旅游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助推旅游名镇建设步伐。4.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黑龙江省政府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及招商引资活动。(四)挑战1.邻近区域资源相似度高: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吉林省以及蒙古虽然纬度略低于黑龙江省,但是三省的资源相似度很高,即使是黑龙江省主打的特色冰雪旅游也都已各自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新鲜度大大降低。2.旅游资源保护困难: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是如果开发过程不重视合理规划和保护,将造成资源的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一)制定相关保护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政策,是进一步突显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必要措施,是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保障。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框架。(二)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体系的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服务、通讯设施、互联网、医疗卫生安全等多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以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种主体投资体系。(三)突出特色,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文化旅游只有以特色为招牌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因此,要从特色文化旅游方面做文章,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做好以哈尔滨为中心,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大小兴安岭等多地区为辐射的黑龙江省旅游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旅游形象要强化政府在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设立旅游形象建设领导小组,多层次、全方位、跨视角的开展宣传活动,塑造美丽龙江形象。如请名人做形象大使,来增强宣传效应;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也要投放广告,扩大知名度;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等等。
(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2012年黑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书面印发了省政府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黑龙江省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黑龙江省继续全面推进“351”旅游工程项目建设,即在全省重点抓好30个省级重点旅游项目、50个市级旅游重点项目、100个县级旅游重点项目。全省旅游投资项目总数185个,总投资106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3.17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9.6亿元。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从各地200多项招商项目中认真筛选,确定82个投资总额500万美元以上,拉动力大、辐射性广、效益好的项目作为重点推介;与重点旅游名镇共同确定了30个名镇重点招商项目。在“黑龙江(香港、广东、浙江)产业推介招商活动”中签订旅游合作项目13项,签约额60.4亿元人民币。在23届哈洽会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138.71亿元,其中合同金额103.71亿元,协议金额35亿元。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招商引资项目69个,招商引资金额共249.27亿元,同比增长128.35%。(二)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人民对文化旅游认识的深化,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黑龙江省旅游接待总人数2.54亿人次、同比增长24.16%,旅游业总收入1300.3亿元、增长19.13%。其中,国内旅游2.52亿人次、增长24.4%,国内旅游收入1247.52亿元、增长20.9%,入境旅游207.62万人次、增长0.53%,旅游外汇收入8.35亿美元、下降8.95%。1.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不断增长。据统计,截止2013年5月份,全省经营出境旅游旅行社61家,经营边境旅游旅行社46家,经营国内、入境游接待旅行社有583家,比2011年增长3.97%。全省大中型城市共有星级饭店254家,同比增长6.72%。2.博物馆数量、从业人数不断增加。2011年全省博物馆有103个,从业人数为163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5.5%和31.4%;参观人次为1217万人次,增加值为1121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69.9%和42.1%。3.评分提高,口碑好。2012年,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综合评分为3.91分(5分制,下同),较2011年增长了0.07分,较2010年增长了0.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服务综合评分为3.99分,较2011年增长了0.06分,较2010年增长了0.11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行社评分为3.91分,较2011年有了明显提升,提高了0.08分。国内旅游者对黑龙江省旅游相关设施各方面评价全面提高。(三)文化旅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企业借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积极创新、不断开拓了数条文化旅游精粹项目。世界最高水平的冰雪旅游主题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全新推出世界首创的大型户外冰雪实景演出———林海雪原、中国最顶级的“酷·哈尔滨”大型冰上杂技秀和浓郁地道的欧洲风情歌舞演出,与迪士尼合作开设卡通冰雪动漫王国,增加冰雪动漫大巡游、万人热力劲舞等新项目。太阳岛雪博游览会运用立体三维创新形式雕塑俄罗斯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推出充满俄罗斯风情的大型雪雕《雪舞风情》、宛如童话世界的都市雪乡。
二、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进行综合分析,这种分析法是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的总结,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优势1.特殊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纬度较高,冬季降雪量大,雪期长,雪质较好,具备开展冰雪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夏季气候凉爽,浩瀚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等湿地资源,为开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避暑旅游提供了地域优势。2.边境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达3000多公里,有25个边境口岸,有着发展边境旅游的地缘优势。“俄罗斯旅游年”的举办为黑龙江省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3.垦荒历史优势:黑龙江省的垦荒是我国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开拓史,不仅包括北大荒的开拓、闯关东,还有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发,磨砺了黑龙江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带来的石油工业文化旅游和军垦文化旅游资源更是成为我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二)劣势1.位置较偏僻:黑龙江省距离国内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路途花费时间和金钱较多,由南方而来的游客会很大程度上被途中的大连、沈阳、长春等旅游区域拦截;与黑龙江毗邻的吉林和内蒙古均不属于经济条件发达省份,因此,客源市场受到很大限制。2.交通条件落后:黑龙江省省内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欠发达是制约旅游业的一大因素。3.宣传力度有待加大: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黑龙江省的特色旅游只知道冬季冰雪旅游,对于春夏秋三季的旅游产品却知之甚少。黑龙江省缺乏对冰雪以外的旅游资源的宣传,尤其是能够综合体现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的有招徕力度的宣传口号。(三)机遇1.政策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黑龙江省政府提出“文化强省”政策,制定并贯彻实施《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和《黑龙江省界江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发展黑龙江省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2.以学习、研究考察为动机的旅游类型增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成熟,简单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文化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3.政府投资打造旅游名镇:政府用于名镇建设的旅游发展金逐年增多,按照“今天是精品,明天是遗产,后天是文物”的原则,突出抓好名镇旅游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公共设施建设,助推旅游名镇建设步伐。4.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招商引资:黑龙江省政府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印制《黑龙江省旅游招商项目册》和《黑龙江省重点旅游名镇招商项目册》,加大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及招商引资活动。(四)挑战1.邻近区域资源相似度高: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吉林省以及蒙古虽然纬度略低于黑龙江省,但是三省的资源相似度很高,即使是黑龙江省主打的特色冰雪旅游也都已各自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新鲜度大大降低。2.旅游资源保护困难: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是如果开发过程不重视合理规划和保护,将造成资源的浪费,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及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出了发展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一)制定相关保护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政策,是进一步突显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必要措施,是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保障。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要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框架。(二)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体系的建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服务、通讯设施、互联网、医疗卫生安全等多方面,因此,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以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种主体投资体系。(三)突出特色,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文化旅游只有以特色为招牌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因此,要从特色文化旅游方面做文章,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做好以哈尔滨为中心,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大小兴安岭等多地区为辐射的黑龙江省旅游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旅游形象要强化政府在旅游形象设计和传播中的主导地位,设立旅游形象建设领导小组,多层次、全方位、跨视角的开展宣传活动,塑造美丽龙江形象。如请名人做形象大使,来增强宣传效应;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也要投放广告,扩大知名度;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等等。
[摘要]源汇区利用本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创建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对景区扩建升级,依托民俗文化背景,开发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扩大宣传力度,使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健全,发展资金不足,特色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应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建立各部门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和政府及社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经营管理水平,构建源汇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格局,培养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源汇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是文化产业中极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产业又是文化产业中最具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业态,同时也是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型业态,是对现有文化产业的重要补充。
一、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源汇区历史悠久,商周时期源汇镇就已形成,明朝时期发展成为中原地区商贸重镇,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源汇区政府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一)地方产业发展政策逐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为加快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源汇区委、区政府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旅游兴趣的目标、任务,致力于构建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产业优势突出、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强、富有源汇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源汇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源汇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经过几年的发展,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走上了快车道。2010年8月,开源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被评为河南省服务业特色园区;2011年12月,开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开源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正在努力创建河南省产业示范园区。
(二)不断加快开发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张。
源汇区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上档升级的战略性举措。针对开源景区容量小、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加快对开源旅游景区的升级改造。开源旅游景区改扩建项目占地156亩,预计总投资6.8亿元,2012年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游、购、娱、吃、住、行一站式服务。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金凤凰鸟语林公园(原森林公园),目前正在转型为以鸟类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休闲公园,并争创国家4a景区,鸟文化主题项目已完成15个,南美风情园、沙漠鸟园、远古鸟园、世界珍禽园及猴岛和动物园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河上街古镇项目以漯河河上街历史为背景,汇集中原民俗文化,荟萃汉、唐、宋、明、清古风格建筑,展示石雕、砖雕等本区民俗文化和漯河历史文化,该项目占地面积63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由全国特色旅游产品博物馆、悦来客栈、河上街城楼、受降广场和民俗文化广场等组成。一期旅游产品博物馆已投入运营,二期项目已投入使用,三期正在建设。金凤凰儿童乐园总占地面积33亩,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一期已投入运营,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安装,开源时代广场总占地47亩,一栋建筑综合体高17层,总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包括金凤凰文化主题酒店、大型旅游购物中心、时代电玩城、数字化影院和生态步行街等,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建设和外装修。豫中南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外装修。
(三)积极建设古玩和文化艺术品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
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源汇区制定了招商引资、扶持培育、积极引导的优惠政策,为文化旅游经营业主提供政策、市场分析、消费调查等方面的支持,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2011年,积极整合古玩市场,在开源景区组织房源建设“漯河市古玩图书科技市场”,目标定位为豫中南最大的古玩市场,吸引周边地市乃至省外优质文化产业资源入驻,通过外出招商、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推介,吸引了60余家古玩商、6家书商、22家电脑商户入驻,市场初具规模,吸引了很多省内外商户到此经营,淘宝交易。2012年以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筹建文化艺术品市场。组织房源60余间,并采取悬挂横幅、制作宣传版面、发放宣传页等方式做好政策解释,引导从事国画、油画、雕塑、字画装裱、玉器、陶瓷和工艺画经营的商户进驻市场,与古玩图书科技市场连接成片、共同发展,形成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促进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四)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知名度不断提。
近年来,源汇区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潜力,以大型节会为依托,加大旅游促销宣传力度。本着“突出中原民俗文化特色,打造漯河群众节庆精品”的原则,从2010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一届的河上街庙会,立足本区民俗文化,发掘独特民间绝活,展示华夏文化底蕴,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漯河河上街的古老民俗风貌,在本市及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在开源景区举办了国际旅游小姐景区巡游活动、省百名油画家采风活动、旅游休闲节、菊花展、红枫展、奇石展、盆景展、鸟类文化节、初夏狂欢节、民间艺术大赛和群众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吸引周边地市游客到源汇来观光游览。节会旅游凸现旅游品牌效益,开源景区正逐步成为河南省旅游业较为知名的景区。同时,区文化旅游局先后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和河南省(洛阳)第二节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积极推介源汇旅游,提高知名度。(五)加强行业监管,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源汇区文化旅游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河南省旅游条例》,加强行业监管。一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大力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企业的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加大旅游执法检查力度,采取集中整治和经常性执法相结合,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实现全区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加强平安旅游建设,制定了《源汇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升了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旅游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开展旅游安全检查,及时清除安全隐患。近年来,全区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人才利用方式,加大对全区旅游经营者及从业者的岗位培训力度,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二、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市、区旅游工作的管理体制是管理权大多集中在市一级,大量事务性工作在区,责权利不相统一,导致各区管理职能不健全,影响区级相关部门积极性的发挥。如:辖区内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仍由市旅游局管理,对旅行社、导游等存在的违规行为无行政处罚权,不能有效受理游客投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源汇区旅游业的发展。
(二)发展资金不足。
源汇区文化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落后,按照河南省旅游投资公司制定的小村铺村2010—今年乡村旅游整体规划,需总投资4065万元,仅前期开发建设就需资金投入1915万元,由于资金缺口大,目前进度缓慢。在宣传促销方面,与河南省旅游发达县区相比,源汇区此方面的投入经费较少,造成对文化旅游形象的塑造推力不够。
(三)特色未能充分资源开发。
源汇区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如民间剪纸、问十铜器舞、肘胳等,由于资金和选址等因素制约,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另外,近年来源汇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较快,为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在源汇区农家乐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休闲娱乐项目开展等方面据成熟的农家乐旅游差距较大有待完善之处较多。
三、发展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学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合理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奠基石,只有一流的规划,才打造一流的旅游项目。近年来,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应从现实需要出发,重新制订源汇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为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规划应以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为着眼点,以一定数量的精品项目为着力点,以拓展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快速推进以道路、游步道码头、水、电、通讯等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建设、城乡绿化为重点的旅游环境建设;以导游、旅行社和宣传营销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加速资源整合,形成全区各部门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负责制、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制,加快整合:一是破除部门和行业限制,在统一的规划和共同的目标下真正实现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互通、互动、共享、共赢;二是突破地域限制,树立整体旅游宣传营销理念,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可采取捆绑式营销方式。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形成协作机制,建立政府协作议事机制,应不定期召开工作座谈会,召集相关部门会商,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出主意、找办法”,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其次,建立重点旅游项目督察制度,完善旅游项目目标管理制度、督查问责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第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调查研究,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及社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加大资金投入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落实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必须坚持多方筹资、多元投入的原则。放开、放活、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一是政府引导。加大政府投入是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导向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突破现有景区建设资金短缺瓶颈的关键。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市场开发和促销、旅游公益设施建设、旅游企业贴息贷款和建设重要景区景点以及奖励优秀旅游企业人才等,加速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二是市场化运作。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通过对外批租、承包和租赁等形式,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实现以资源换资金、以景点换资金、以经营权换资金。三是多渠道争取。积极引导民间投资,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经营,兴办文化旅游经济实体,投资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建立旅游资本运作平台,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旅游项目的贷款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级、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探索景区使用所有权、经营权或门票收入作抵押进行融资的新方式,更多地争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
(四)注重,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加大景区宣传推介力度。一是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征集最具源汇特色、体现旅游内涵及文化底蕴的宣传口号、图标、照片和录像等,彰显源汇特色、提高源汇区文化旅游吸引力;二是与省、市级电视台等媒体合作,通过播放旅游宣传片、开辟旅游专栏等方式,对源汇区文化旅游进行整体宣传推介;三是到大中城市举办旅游项目推介活动,组织旅游企业到外地参加旅游展会,宣传推介源汇区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在拉动市民旅游消费的同时,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源汇旅游。
(五)抓好特色项目开发,逐步增强旅游观光的文化吸引力。
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将各类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农家乐经营主体打破传统餐饮模式,以“赏农家景、享农家乐、食农家饭、品农家风情”为主线,实现特色化乡村旅游业态。挖掘、整理本地传统饮食,推出一批乡土菜肴;开发富有特色的采摘、垂钓和耕种等农事体验项目;将民间艺人请进景区,举办各类表演活动,集中展示民间剪纸、铜器舞和舞龙舞狮等民间文化艺术,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和求知求乐的愿望,大大增加旅游观光的吸引力。
(六)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发展软实力。
源汇区缺乏文化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层次不高,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引进一批高层次文化旅游策划管理人才,鼓励支持管理人员参加人才培训,对政府文化旅游管理人员及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创新管理办法,努力提升景区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漯河市委\市政府.漯河市2005—2025旅游业发展总体[z].2005。
[2]李震.发展生态业构建发展新优势[n].宜兴日报,2012-12-07(4)。
[3]王勇.统筹新旧资源发展文化产业[n].珠江商报,2012-12-10(6)。
[关键词]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是文化产业中极为活跃的组成部分。文化旅游产业又是文化产业中最具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业态,同时也是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型业态,是对现有文化产业的重要补充。
一、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源汇区历史悠久,商周时期源汇镇就已形成,明朝时期发展成为中原地区商贸重镇,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源汇区政府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一)地方产业发展政策逐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初具规模。
为加快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源汇区委、区政府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旅游兴趣的目标、任务,致力于构建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产业优势突出、影响力和竞争力较强、富有源汇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源汇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源汇区委、区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经过几年的发展,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走上了快车道。2010年8月,开源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被评为河南省服务业特色园区;2011年12月,开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开源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正在努力创建河南省产业示范园区。
(二)不断加快开发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张。
源汇区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上档升级的战略性举措。针对开源景区容量小、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加快对开源旅游景区的升级改造。开源旅游景区改扩建项目占地156亩,预计总投资6.8亿元,2012年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游、购、娱、吃、住、行一站式服务。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金凤凰鸟语林公园(原森林公园),目前正在转型为以鸟类文化为主题的城市休闲公园,并争创国家4a景区,鸟文化主题项目已完成15个,南美风情园、沙漠鸟园、远古鸟园、世界珍禽园及猴岛和动物园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河上街古镇项目以漯河河上街历史为背景,汇集中原民俗文化,荟萃汉、唐、宋、明、清古风格建筑,展示石雕、砖雕等本区民俗文化和漯河历史文化,该项目占地面积63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由全国特色旅游产品博物馆、悦来客栈、河上街城楼、受降广场和民俗文化广场等组成。一期旅游产品博物馆已投入运营,二期项目已投入使用,三期正在建设。金凤凰儿童乐园总占地面积33亩,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一期已投入运营,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安装,开源时代广场总占地47亩,一栋建筑综合体高17层,总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包括金凤凰文化主题酒店、大型旅游购物中心、时代电玩城、数字化影院和生态步行街等,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建设和外装修。豫中南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外装修。
(三)积极建设古玩和文化艺术品市场,影响力逐步扩大。
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源汇区制定了招商引资、扶持培育、积极引导的优惠政策,为文化旅游经营业主提供政策、市场分析、消费调查等方面的支持,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2011年,积极整合古玩市场,在开源景区组织房源建设“漯河市古玩图书科技市场”,目标定位为豫中南最大的古玩市场,吸引周边地市乃至省外优质文化产业资源入驻,通过外出招商、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市场推介,吸引了60余家古玩商、6家书商、22家电脑商户入驻,市场初具规模,吸引了很多省内外商户到此经营,淘宝交易。2012年以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筹建文化艺术品市场。组织房源60余间,并采取悬挂横幅、制作宣传版面、发放宣传页等方式做好政策解释,引导从事国画、油画、雕塑、字画装裱、玉器、陶瓷和工艺画经营的商户进驻市场,与古玩图书科技市场连接成片、共同发展,形成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促进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四)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知名度不断提。
近年来,源汇区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潜力,以大型节会为依托,加大旅游促销宣传力度。本着“突出中原民俗文化特色,打造漯河群众节庆精品”的原则,从2010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一届的河上街庙会,立足本区民俗文化,发掘独特民间绝活,展示华夏文化底蕴,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漯河河上街的古老民俗风貌,在本市及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在开源景区举办了国际旅游小姐景区巡游活动、省百名油画家采风活动、旅游休闲节、菊花展、红枫展、奇石展、盆景展、鸟类文化节、初夏狂欢节、民间艺术大赛和群众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吸引周边地市游客到源汇来观光游览。节会旅游凸现旅游品牌效益,开源景区正逐步成为河南省旅游业较为知名的景区。同时,区文化旅游局先后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和河南省(洛阳)第二节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博览会等展会活动,积极推介源汇旅游,提高知名度。(五)加强行业监管,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源汇区文化旅游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河南省旅游条例》,加强行业监管。一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大力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旅游企业的诚信档案,加强行业自律,加大旅游执法检查力度,采取集中整治和经常性执法相结合,规范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实现全区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加强平安旅游建设,制定了《源汇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升了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旅游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与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开展旅游安全检查,及时清除安全隐患。近年来,全区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加强旅游业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人才利用方式,加大对全区旅游经营者及从业者的岗位培训力度,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二、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市、区旅游工作的管理体制是管理权大多集中在市一级,大量事务性工作在区,责权利不相统一,导致各区管理职能不健全,影响区级相关部门积极性的发挥。如:辖区内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仍由市旅游局管理,对旅行社、导游等存在的违规行为无行政处罚权,不能有效受理游客投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源汇区旅游业的发展。
(二)发展资金不足。
源汇区文化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落后,按照河南省旅游投资公司制定的小村铺村2010—今年乡村旅游整体规划,需总投资4065万元,仅前期开发建设就需资金投入1915万元,由于资金缺口大,目前进度缓慢。在宣传促销方面,与河南省旅游发达县区相比,源汇区此方面的投入经费较少,造成对文化旅游形象的塑造推力不够。
(三)特色未能充分资源开发。
源汇区具有开发价值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如民间剪纸、问十铜器舞、肘胳等,由于资金和选址等因素制约,尚未有实质性进展。另外,近年来源汇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较快,为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在源汇区农家乐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休闲娱乐项目开展等方面据成熟的农家乐旅游差距较大有待完善之处较多。
三、发展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学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合理规划是科学发展的奠基石,只有一流的规划,才打造一流的旅游项目。近年来,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应从现实需要出发,重新制订源汇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为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规划应以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为着眼点,以一定数量的精品项目为着力点,以拓展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快速推进以道路、游步道码头、水、电、通讯等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建设、城乡绿化为重点的旅游环境建设;以导游、旅行社和宣传营销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加速资源整合,形成全区各部门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负责制、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制,加快整合:一是破除部门和行业限制,在统一的规划和共同的目标下真正实现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互通、互动、共享、共赢;二是突破地域限制,树立整体旅游宣传营销理念,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可采取捆绑式营销方式。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形成协作机制,建立政府协作议事机制,应不定期召开工作座谈会,召集相关部门会商,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出主意、找办法”,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其次,建立重点旅游项目督察制度,完善旅游项目目标管理制度、督查问责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督促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第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调查研究,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及社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加大资金投入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落实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必须坚持多方筹资、多元投入的原则。放开、放活、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一是政府引导。加大政府投入是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导向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突破现有景区建设资金短缺瓶颈的关键。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市场开发和促销、旅游公益设施建设、旅游企业贴息贷款和建设重要景区景点以及奖励优秀旅游企业人才等,加速源汇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二是市场化运作。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良好的软环境吸引投资者。通过对外批租、承包和租赁等形式,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实现以资源换资金、以景点换资金、以经营权换资金。三是多渠道争取。积极引导民间投资,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经营,兴办文化旅游经济实体,投资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建立旅游资本运作平台,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旅游项目的贷款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级、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探索景区使用所有权、经营权或门票收入作抵押进行融资的新方式,更多地争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
(四)注重,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要加大景区宣传推介力度。一是广泛宣传、层层动员,征集最具源汇特色、体现旅游内涵及文化底蕴的宣传口号、图标、照片和录像等,彰显源汇特色、提高源汇区文化旅游吸引力;二是与省、市级电视台等媒体合作,通过播放旅游宣传片、开辟旅游专栏等方式,对源汇区文化旅游进行整体宣传推介;三是到大中城市举办旅游项目推介活动,组织旅游企业到外地参加旅游展会,宣传推介源汇区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在拉动市民旅游消费的同时,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到源汇旅游。
(五)抓好特色项目开发,逐步增强旅游观光的文化吸引力。
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将各类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农家乐经营主体打破传统餐饮模式,以“赏农家景、享农家乐、食农家饭、品农家风情”为主线,实现特色化乡村旅游业态。挖掘、整理本地传统饮食,推出一批乡土菜肴;开发富有特色的采摘、垂钓和耕种等农事体验项目;将民间艺人请进景区,举办各类表演活动,集中展示民间剪纸、铜器舞和舞龙舞狮等民间文化艺术,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和求知求乐的愿望,大大增加旅游观光的吸引力。
(六)加强人才建设,提升发展软实力。
源汇区缺乏文化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文化旅游项目策划层次不高,管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引进一批高层次文化旅游策划管理人才,鼓励支持管理人员参加人才培训,对政府文化旅游管理人员及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创新管理办法,努力提升景区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漯河市委\市政府.漯河市2005—2025旅游业发展总体[z].2005。
[2]李震.发展生态业构建发展新优势[n].宜兴日报,2012-12-07(4)。
[3]王勇.统筹新旧资源发展文化产业[n].珠江商报,2012-12-10(6)。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