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树立“立志做大事”的理想。新时代蕴含着新机遇。当前,年轻干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好机遇,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锤炼“多在事上磨”的担当。新时代面临着新挑战,而新挑战需要新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党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种种困难和挑战,这些都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党员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凡事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求真务实,认真扎实的工作,方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牢攀登的阶梯,夯实筑梦的征程。
淬炼“创一流业绩”的本领。好干部是挑出来、选出来的,唯有靠实绩说话、以实绩立身,方能在组织的挑选中脱颖而出。党员干部都应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新思想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工作中高标定位,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困难之事,攻坚克难;棘手之事,善于解决;突发之事,挺身而出;失误之事,勇于面对,真正做到不避事、不怕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学会做杂家、做通才,既能锐意创新、狠抓落实,也善于做群众工作,以“人无我优”的本领赢得信赖、站稳脚跟。
当前,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因此要抓准时机,肩负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4篇[朗读]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灵魂。思想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古今中外历史兴衰和治乱交替的经验教训无不表明:思想兴则国家兴,思想强则国家强;思想乱则国家乱,思想亡则国家亡。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深远的历史贡献,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了共同思想基础、凝聚了磅礴精神力量,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和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历史性飞跃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思想指导的党。建党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8个明确”。这一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贯穿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极具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指导性,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形成了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思想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引领时代潮流、勇担时代使命,闪耀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实现了真理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灯塔和科学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强大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和实践力量,给全党以方向、给人民以力量、给国家以希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国家和军队之所以能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更加强大、更有力量,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航指引。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领、总设计、总指引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思想,而伟大的思想又深刻影响和作用于伟大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政治宣言,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系统规划了今后30多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蓝图”和“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开启了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明年我们就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百年来的艰辛探索和近40年的巨大成就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极其不易。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困境、民主乱象、人权乱景、安全困局的情况下,“中国之治”和“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照,这条道路就更加显示出其独特价值和重大意义,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和管党治党新境界。正是在这一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迈进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也就是党的报告概括的“14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内涵,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重大方针、重大原则的最新概括,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三、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意志的精神旗帜和力量源泉
大时代大目标需要党和国家思想意志的高度集中统一。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集中统一,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96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实现思想统一的前进史。正是由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时期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做到了全党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实现了全党的大团结,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落后挨打的命运,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到了全党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实现了全党的大团结,才从根本上改变了思想僵化、发展滞后、封闭贫穷的面貌,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中国人民真正富了起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了全党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实现了全党的大团结,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改变了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反观前苏联共产党,在拥有近2000万党员、执政74年之后却丢掉了政权、亡党亡国,且在被解散时竟然没有党员公开站出来抗争,对比何其强烈和深刻。苏共失败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意志,没有建立在科学指导思想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再多的人数、再大的体量也不过是一个虚肿的巨人,一击就垮。
从现在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同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紧密结合起来,同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密结合起来,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
96年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曾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将创造更加璀璨、更加辉煌的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一座功勋卓著的丰碑,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谱写一曲光彩夺目的华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历史性飞跃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思想指导的党。建党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8个明确”。这一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贯穿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极具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指导性,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形成了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思想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引领时代潮流、勇担时代使命,闪耀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实现了真理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灯塔和科学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强大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和实践力量,给全党以方向、给人民以力量、给国家以希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国家和军队之所以能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更加强大、更有力量,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航指引。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纲领、总设计、总指引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思想,而伟大的思想又深刻影响和作用于伟大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政治宣言,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系统规划了今后30多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蓝图”和“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开启了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明年我们就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百年来的艰辛探索和近40年的巨大成就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极其不易。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困境、民主乱象、人权乱景、安全困局的情况下,“中国之治”和“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照,这条道路就更加显示出其独特价值和重大意义,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和管党治党新境界。正是在这一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迈进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也就是党的报告概括的“14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内涵,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重大方针、重大原则的最新概括,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
三、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意志的精神旗帜和力量源泉
大时代大目标需要党和国家思想意志的高度集中统一。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集中统一,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96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实现思想统一的前进史。正是由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时期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做到了全党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实现了全党的大团结,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落后挨打的命运,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到了全党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实现了全党的大团结,才从根本上改变了思想僵化、发展滞后、封闭贫穷的面貌,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中国人民真正富了起来。正是由于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了全党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实现了全党的大团结,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改变了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反观前苏联共产党,在拥有近2000万党员、执政74年之后却丢掉了政权、亡党亡国,且在被解散时竟然没有党员公开站出来抗争,对比何其强烈和深刻。苏共失败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执政党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意志,没有建立在科学指导思想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再多的人数、再大的体量也不过是一个虚肿的巨人,一击就垮。
从现在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同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结合起来,同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紧密结合起来,同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密结合起来,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
96年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曾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将创造更加璀璨、更加辉煌的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一座功勋卓著的丰碑,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谱写一曲光彩夺目的华章。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将这些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前提。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
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范畴,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时期,其特点不可能不发生某些阶段性变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历史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清醒判断,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创造力、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准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建设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命运三个维度,勾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参照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一个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从这个历史方位往前看,新时代的内涵,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显然,这些内涵和使命是紧扣中国梦包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目标来说的。也就是说,新时代是通过努力奋斗更真切地贴近实现中国梦的时代。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的非凡能力。习近平同志去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讲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他说:“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之所以能不断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能够在时代变化的关头准确判断历史方向、正确把握形势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大潮的走向。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条件出发谋划发展,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的变化或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最关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提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理论创新。1956年,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释“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反映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就是重回党的八大的有关表述。邓小平同志1979年3月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把什么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了出来,他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依据和前提?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概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那以后,我们党一再强调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并且都是将其同国情、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讲。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同国情问题、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紧密联系的。
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更多要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起来。也就是说,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领域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拓展。二是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比如,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关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指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那样一种局面了。但面对新的社会需要,我们的供给还有许多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所谓发展不平衡,有区域发展不平衡,比如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有城乡发展不平衡;有供需结构不平衡,比如既存在落后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有群体发展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质量和效益还需要提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等等。这就要求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成为我国制定各方面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这个变化还不足以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不足以改变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的实际。因此,应把对最大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与时代同行中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进入新时代要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前进。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和确立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制定、调整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领导方法,也是体现我国发展时代性的重要标志。毛泽东同志在1962年就明确提出,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算起,“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1987年,邓小平同志考虑我国发展目标的时候,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的情况下,我们党又把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发展战略目标的两个时间节点。党的十八大明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现在算起,再有3年便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由此便出现一个新问题:怎样规划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步,从今年到2035年,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战略安排提升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一是把原来确立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完成。这是因为中国的发展超乎预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迸发出来的巨大创造力已经并将继续深刻而快速地改变中国的面貌,我们有把握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能够提前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自然也要升级。于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相比,这个目标增加了“美丽”的要求和“强国”的表述,意味着我们的新目标不是建成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是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
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范畴,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时期,其特点不可能不发生某些阶段性变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历史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清醒判断,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创造力、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准确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建设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命运三个维度,勾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参照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一个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从这个历史方位往前看,新时代的内涵,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人民层面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显然,这些内涵和使命是紧扣中国梦包括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目标来说的。也就是说,新时代是通过努力奋斗更真切地贴近实现中国梦的时代。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的非凡能力。习近平同志去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讲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他说:“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之所以能不断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能够在时代变化的关头准确判断历史方向、正确把握形势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大潮的走向。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条件出发谋划发展,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的变化或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最关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提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理论创新。1956年,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释“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反映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就是重回党的八大的有关表述。邓小平同志1979年3月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把什么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了出来,他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依据和前提?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概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那以后,我们党一再强调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并且都是将其同国情、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讲。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同国情问题、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紧密联系的。
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更多要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起来。也就是说,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领域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拓展。二是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比如,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关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指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已经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那样一种局面了。但面对新的社会需要,我们的供给还有许多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新时代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所谓发展不平衡,有区域发展不平衡,比如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有城乡发展不平衡;有供需结构不平衡,比如既存在落后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有群体发展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质量和效益还需要提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等等。这就要求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成为我国制定各方面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这个变化还不足以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不足以改变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的实际。因此,应把对最大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与时代同行中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进入新时代要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前进。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和确立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制定、调整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领导方法,也是体现我国发展时代性的重要标志。毛泽东同志在1962年就明确提出,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算起,“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1987年,邓小平同志考虑我国发展目标的时候,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的情况下,我们党又把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发展战略目标的两个时间节点。党的十八大明确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现在算起,再有3年便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由此便出现一个新问题:怎样规划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步,从今年到2035年,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战略安排提升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一是把原来确立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完成。这是因为中国的发展超乎预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迸发出来的巨大创造力已经并将继续深刻而快速地改变中国的面貌,我们有把握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能够提前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自然也要升级。于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相比,这个目标增加了“美丽”的要求和“强国”的表述,意味着我们的新目标不是建成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是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十三届一次全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立起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提供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指导。
作为基层单位,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关键要在“深学”和“实干”上狠下功夫,确保将新思想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学就是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学就是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全面深入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基本内容,深学就是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义,防止一知半解现象的发生。深学就是要抓常抓长、坚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实干,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去,以此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实干中自觉践行。实干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思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建筑业装配化、信息化、标准化、绿色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和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着力解决工程质量安全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实干就是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建筑业要走可持续道路,就必须发展好绿色建筑。根据《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 〔2013〕1号)…等文件精神,加大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对绿色建材的引入、进场、使用、检验等环节严格把关,强化绿色建材的监督管理工作。实干就是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建筑业发展要求,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及制度体系,为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实干就是要坚持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营造建筑业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精神,多思多想、融会贯通、与时俱进、学以致用,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作为基层单位,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关键要在“深学”和“实干”上狠下功夫,确保将新思想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学就是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学就是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全面深入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基本内容,深学就是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要义,防止一知半解现象的发生。深学就是要抓常抓长、坚持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实干,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去,以此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实干中自觉践行。实干就是要坚持“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思想,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建筑业装配化、信息化、标准化、绿色化、设计施工一体化,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和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着力解决工程质量安全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实干就是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建筑业要走可持续道路,就必须发展好绿色建筑。根据《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 〔2013〕1号)…等文件精神,加大绿色建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对绿色建材的引入、进场、使用、检验等环节严格把关,强化绿色建材的监督管理工作。实干就是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建筑业发展要求,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参建各方主体责任,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及制度体系,为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实干就是要坚持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营造建筑业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我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精神,多思多想、融会贯通、与时俱进、学以致用,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