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刻画了共产党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近日,位于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入选第三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90多载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诸如“半条被子”的温暖这样的为民爱民之举,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胜枚举,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
寻初心之根,涵养家国情怀。在汝城县沙洲村民俗广场,“半条被子”大型雕像矗立中央,鲜红的“半条被子”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映照着共产党人的初心。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了下来。这种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的初心本色,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代代相传,正如“时代楷模”张富清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崇高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我们更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淬炼政治上的坚定,在坚守初心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问使命之本,勇挑责任重担。“半条被子”的温暖背后,是红军战士将寒冷甚至牺牲留给自己的担当和奉献。当年,红军正是靠着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大无畏精神,战胜了沿途的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新的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温暖激励着我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才能跨越新的“雪山”“草地”,征服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为了任务敢拼命、为了战友不惜命,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充分彰显了当代军人的非凡担当。真正的共产党员,面对艰难困苦,就要以“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敢啃硬骨头”的拼劲,敢于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自觉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扬时代之帆,致力伟大实践。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唯有不忘初心,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赢得未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守初心、担使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具体体现在干事创业上。当前改革攻坚正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的时候,广大党员干部应在感悟“半条被子”的温暖中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突击队员。始终保持“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紧迫感,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鼓劲扬帆再出发,真正把使命刻在心上、扛在肩上,不让职责挂空挡,不让承诺放空炮,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努力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半条棉被的心得体会 16篇[朗读]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提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
“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的一个长征故事。如今,这个80多年前发生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的故事,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成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生动教材,尽显穿越历史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
我们常会说,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发生在80多年前的“半条被子”故事,之所以能被一代代相传,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这个故事是当年军民鱼水深情的缩影。这个故事时刻在告诉后人,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就与子弟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工农红军和老区人民的鱼水情深,是长征胜利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
在和平年代,军民之间延续着爱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无论是在抗洪抢险、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一线,还是在抗震救灾战场,处处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鱼水新歌,生动地诠释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向世人证明,今日的子弟兵传承着红军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与人民过去是鱼水情深,今朝还是生死与共。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许有人会问,当年红军为什么受欢迎?共产党为什么受欢迎?从“半条被子”这面镜子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就是因为他们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就是有一条棉被也要分一半给群众的人?
多年来,“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代人,共产党与百姓血浓于水的情谊也代代相传。这个故事也时刻提醒今天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也提醒人民子弟兵要勇于担当,永远继承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只有时刻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鞭策自己,共产党人才会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地举在头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只有时刻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鞭策自己,人民子弟兵才能永远做红军的传人,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半条被子”故事虽然发生在80多年前,但仍是我们进行新长征的力量源泉。我们今天讲“半条被子”故事,就是要与时俱进地为故事注入新内涵,汲取故事中的新营养。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破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物质基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人民子弟兵来说,就是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我们进行新长征、谱写“半条被子”新传的新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的一个长征故事。如今,这个80多年前发生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的故事,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成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生动教材,尽显穿越历史时空、历久弥新的魅力。
我们常会说,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发生在80多年前的“半条被子”故事,之所以能被一代代相传,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这个故事是当年军民鱼水深情的缩影。这个故事时刻在告诉后人,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就与子弟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工农红军和老区人民的鱼水情深,是长征胜利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
在和平年代,军民之间延续着爱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无论是在抗洪抢险、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一线,还是在抗震救灾战场,处处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鱼水新歌,生动地诠释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向世人证明,今日的子弟兵传承着红军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与人民过去是鱼水情深,今朝还是生死与共。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许有人会问,当年红军为什么受欢迎?共产党为什么受欢迎?从“半条被子”这面镜子中,我们找到了答案:就是因为他们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就是有一条棉被也要分一半给群众的人?
多年来,“半条被子”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代人,共产党与百姓血浓于水的情谊也代代相传。这个故事也时刻提醒今天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也提醒人民子弟兵要勇于担当,永远继承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只有时刻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鞭策自己,共产党人才会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地举在头顶,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只有时刻用“半条被子”的故事来鞭策自己,人民子弟兵才能永远做红军的传人,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半条被子”故事虽然发生在80多年前,但仍是我们进行新长征的力量源泉。我们今天讲“半条被子”故事,就是要与时俱进地为故事注入新内涵,汲取故事中的新营养。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破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强大物质基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对人民子弟兵来说,就是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我们进行新长征、谱写“半条被子”新传的新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9月24日,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有幸参加了保健党总支开展的“光影铸魂”电影党课活动,观看了影片《半条棉被》。这个故事讲述的是3名红军女战士与湖南汝城县村民徐解秀一家之间的军民鱼水情。
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战士从江西到湖南来,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解秀家境贫寒,小儿卧病在床,却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盖的一件蓑衣,红军董秀云把自己仅有的一床婚被给他盖上。
临走时,董秀云要把被子留给徐解秀,徐解秀不肯收下,因为她深知被子的珍贵来历,董秀云就用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
电影97分钟,泪点汇聚,直击人心,其中有几个场景尤为印象深刻。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位战士将一床棉被送到女卫生员董秀云所在的野战医院,这正是董秀云和丈夫结婚时的婚被,这一幕隐隐透示着她的丈夫可能已经牺牲了,作为妻子的董秀云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毅然决定跟随大家去追随大部队,去寻找不知生死的丈夫,这是一位坚强的女人、坚强的妻子,生死与共,意志坚定。
从电影背景来看,另一名女战士廖小湘应该是才从女校出来的学生,单纯可爱,不谙世事,将珍贵的一小包西药给了她暗恋的排长,这也确定了后来排长在敌人的炮火中壮烈牺牲,因为她们在排长牺牲的地方找到了那包西药。看着心爱之人一瞬间化为乌有,廖小湘痛哭流涕,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安危难料,随时都有可能牺牲,但廖小湘坚定地剪去一头秀发,毅然决然加入了红军队伍,这是信仰的力量。故事发展到这儿,似乎都是小家小爱,血肉之躯,有情有义,这些人物真实,平凡普通、接近大众。
下一幕就是她们在老百姓家中一边养伤,一边研究维修电台。在电台修好的那一天,竟然收到了要求掩护大部队的任务。在大爱与小情之间,在大家与小家之间,在攒钱娶媳妇与可能牺牲之间,这一群平凡的共产党人纷纷表示坚决执行任务,为了千千万万人的爱和家园,为了千千万万人没有土匪和流寇的安宁生活,他们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最终他们的牺牲也换取了大部队最后的胜利,他们走完长征路,但他们完成了肩负的使命。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什么是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像董秀云她们那样的共产党人用生命换取来的?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时刻警醒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心踏实为人民服务。“半条棉被”就像是一束光,穿越历史的长河,照射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时刻鞭策我们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种红色精神,将“红色基因”深种心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走进新时代,我觉得我们的长征路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好群众,坚守一份为民情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战士从江西到湖南来,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解秀家境贫寒,小儿卧病在床,却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盖的一件蓑衣,红军董秀云把自己仅有的一床婚被给他盖上。
临走时,董秀云要把被子留给徐解秀,徐解秀不肯收下,因为她深知被子的珍贵来历,董秀云就用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
电影97分钟,泪点汇聚,直击人心,其中有几个场景尤为印象深刻。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位战士将一床棉被送到女卫生员董秀云所在的野战医院,这正是董秀云和丈夫结婚时的婚被,这一幕隐隐透示着她的丈夫可能已经牺牲了,作为妻子的董秀云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毅然决定跟随大家去追随大部队,去寻找不知生死的丈夫,这是一位坚强的女人、坚强的妻子,生死与共,意志坚定。
从电影背景来看,另一名女战士廖小湘应该是才从女校出来的学生,单纯可爱,不谙世事,将珍贵的一小包西药给了她暗恋的排长,这也确定了后来排长在敌人的炮火中壮烈牺牲,因为她们在排长牺牲的地方找到了那包西药。看着心爱之人一瞬间化为乌有,廖小湘痛哭流涕,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安危难料,随时都有可能牺牲,但廖小湘坚定地剪去一头秀发,毅然决然加入了红军队伍,这是信仰的力量。故事发展到这儿,似乎都是小家小爱,血肉之躯,有情有义,这些人物真实,平凡普通、接近大众。
下一幕就是她们在老百姓家中一边养伤,一边研究维修电台。在电台修好的那一天,竟然收到了要求掩护大部队的任务。在大爱与小情之间,在大家与小家之间,在攒钱娶媳妇与可能牺牲之间,这一群平凡的共产党人纷纷表示坚决执行任务,为了千千万万人的爱和家园,为了千千万万人没有土匪和流寇的安宁生活,他们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最终他们的牺牲也换取了大部队最后的胜利,他们走完长征路,但他们完成了肩负的使命。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什么是共产党人,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无数像董秀云她们那样的共产党人用生命换取来的?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时刻警醒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用心踏实为人民服务。“半条棉被”就像是一束光,穿越历史的长河,照射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时刻鞭策我们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种红色精神,将“红色基因”深种心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走进新时代,我觉得我们的长征路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好群众,坚守一份为民情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