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党史必修课,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成功的实践不会一蹴而就,为了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动力源,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教育全省党员干部永葆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让忠诚核心成为贵州领导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成为贵州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学好党史必修课,在学以致用上谋进步。推动学习教育往深处走、往实里走,不仅要学得深、悟得透,还要结合所学抓实工作,检验学的成效、巩固学的成果。引导教育全党学史力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所长。加强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在学用贯通知行合一中办实事、开新局,推动各项事业开拓前进。要防止搞纸上整改、虚假整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求真务实的整改作风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站上新起点、新征程,更需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加油干,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贵州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 范文问答
- 答案列表
学习党史感想[朗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按照公安局、处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部署要求,今年3月18日上午,沙坪坝所组织全体民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我对党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开展党史教育不仅是一次砥砺初心使命的历史教育,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也是一次把握职责任务的时势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我认为开展好党史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方面走在前面、做好表率,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学习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地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三是要树牢宗旨意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不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期,共产党人始终秉持心中有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学习共产党人的真心为民,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是要积极履职尽责。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担当意识就深深烙在每一位党员心中,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担当意识始终未变。学习党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实增强斗争意识,时刻保持斗争精神,困难面前不低头、挑战面前不退缩、失败面前不屈服,不断积累斗争经验,增强斗争本领。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珍惜这份遗产,认真学习和传承党史、国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此,才能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鉴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开展党史教育不仅是一次砥砺初心使命的历史教育,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也是一次把握职责任务的时势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我认为开展好党史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必然。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方面走在前面、做好表率,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学习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之以恒地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三是要树牢宗旨意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不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期,共产党人始终秉持心中有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学习共产党人的真心为民,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是要积极履职尽责。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担当意识就深深烙在每一位党员心中,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共产党人的担当意识始终未变。学习党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切实增强斗争意识,时刻保持斗争精神,困难面前不低头、挑战面前不退缩、失败面前不屈服,不断积累斗争经验,增强斗争本领。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灵魂和精神瑰宝,是先行者们从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智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珍惜这份遗产,认真学习和传承党史、国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此,才能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鉴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党史不仅是我党发展的一部脉络史,更是中华民族前赴后继、一脉相承的奋斗史。学习党史、学好党史对于国家发展、对于自身成长具有深刻而久远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知因,怀揣“荡胸生层云”的求知态度。学习党史,不是泛泛而谈的“空头口号”,而是落稳落实的一门必修课。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过程不是为了听故事、讲故事,打趣玩乐,而是要从成功中获取借鉴;不是为了躲避现实、逃避问题、固步自封,而是为了通过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提取、学习,从而把握历史规律。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与力量,保持我党红色血液,彰显我党底色和稳固的性质不动摇,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这是学习党史真正目的与意义所在。
知行,付诸“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勤奋行动。党在发展历程中谱写了不计其数的历史篇章,一位位为国发展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一场场浴血奋战、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这些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是我党发展的里程碑,深刻学习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须学好“人与物”。与此同时,在党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每件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每个记忆尤深的经典场景,不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图像传递,都应时常翻起,持续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初心。
知新,发扬“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党史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是需要重点领会的方面。习近平同志曾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作为共产党人的“强心剂”,党史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而是持久深远的坚持。坚持用唯物史观客观而真实地认识和记述历史;坚持把历史结论建立在详实准确数据支撑之上;坚持让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成为经验提取的有力证明。党史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过往的历史积累,而是要从“旧”历史中提取“新”的思想。
学好党史、了解新中国史,守住党的伟大成就,不断开拓进取,让社会主义事业在我党带领之下世代传承、继往开来。
知因,怀揣“荡胸生层云”的求知态度。学习党史,不是泛泛而谈的“空头口号”,而是落稳落实的一门必修课。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过程不是为了听故事、讲故事,打趣玩乐,而是要从成功中获取借鉴;不是为了躲避现实、逃避问题、固步自封,而是为了通过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提取、学习,从而把握历史规律。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与力量,保持我党红色血液,彰显我党底色和稳固的性质不动摇,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这是学习党史真正目的与意义所在。
知行,付诸“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勤奋行动。党在发展历程中谱写了不计其数的历史篇章,一位位为国发展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一场场浴血奋战、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这些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是我党发展的里程碑,深刻学习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须学好“人与物”。与此同时,在党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每件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每个记忆尤深的经典场景,不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图像传递,都应时常翻起,持续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初心。
知新,发扬“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党史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是需要重点领会的方面。习近平同志曾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作为共产党人的“强心剂”,党史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而是持久深远的坚持。坚持用唯物史观客观而真实地认识和记述历史;坚持把历史结论建立在详实准确数据支撑之上;坚持让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成为经验提取的有力证明。党史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过往的历史积累,而是要从“旧”历史中提取“新”的思想。
学好党史、了解新中国史,守住党的伟大成就,不断开拓进取,让社会主义事业在我党带领之下世代传承、继往开来。
近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备受欢迎,成为今春“爆款”。无数网友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所动容,并感叹“要将这道光传递下去”,这正是党史学习带给人不竭精神力量的一个缩影。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要求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并用三个必然要求明确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述往思来,知史奋进,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凝心聚力,在党史学习中培养家国精神、为民情怀和担当意识,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在党史学习中涵养家国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代,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党从不缺乏舍小家为大家的奋斗者,他们虽然事迹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带着爱国主义的底色。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从党史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自觉涵养家国精神。一方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抓住党史学习契机,用好红色资源,挖掘精神富矿,积极主动组织、参与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以文字、影视、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增强对国家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另一方面,自发做好爱国主义宣传,从小家做起,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家国情怀,用良好家风带动政风社风,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潜移默化地推动家国精神的接续传承。
在党史学习中厚植为民情怀。百年党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亲民史,也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发展的为民史。无论是百年前嘉兴红船上追光的摆渡人,还是百年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始终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为民情怀,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常怀为民之心,在行动上秉持务实原则。深刻认识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要时刻把群众需要放在心上,把群众小事当作工作大事,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次直面群众都是对初心使命是否坚如磐石的考验。切实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住房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把党史学习和工作落实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在党史学习中激发担当意识。百年来,在多个危急存亡的关头,先辈们毅然扛起扶大厦之将倾的重担,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成立中国共产党奔走呼号,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千千万万份担当作为的热忱汇聚成澎湃的救国和建设浪潮。在新时代,我们同样要担起这一代人的使命,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一要树立大历史观。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从中探规律、提策略,并将之转化成干事创业的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二要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主题,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中,做好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尤为重要。三要勇于承担责任。担当作为不仅是做好手头工作,更要保证一以贯之解决问题。政贵有恒,民生账不分新旧,民生问题越是敏感越要重视,着力解决。
波澜壮阔百年路,历久弥坚是初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将之转化为实干奋进的动力,以党史滋养青春之我,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
在党史学习中涵养家国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时代,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党从不缺乏舍小家为大家的奋斗者,他们虽然事迹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带着爱国主义的底色。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从党史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自觉涵养家国精神。一方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抓住党史学习契机,用好红色资源,挖掘精神富矿,积极主动组织、参与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以文字、影视、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增强对国家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另一方面,自发做好爱国主义宣传,从小家做起,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家国情怀,用良好家风带动政风社风,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潜移默化地推动家国精神的接续传承。
在党史学习中厚植为民情怀。百年党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亲民史,也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发展的为民史。无论是百年前嘉兴红船上追光的摆渡人,还是百年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始终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厚植为民情怀,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常怀为民之心,在行动上秉持务实原则。深刻认识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要时刻把群众需要放在心上,把群众小事当作工作大事,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次直面群众都是对初心使命是否坚如磐石的考验。切实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住房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上出实招、求实效,把党史学习和工作落实结合起来,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
在党史学习中激发担当意识。百年来,在多个危急存亡的关头,先辈们毅然扛起扶大厦之将倾的重担,李大钊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成立中国共产党奔走呼号,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千千万万份担当作为的热忱汇聚成澎湃的救国和建设浪潮。在新时代,我们同样要担起这一代人的使命,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一要树立大历史观。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从中探规律、提策略,并将之转化成干事创业的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二要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主题,在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中,做好政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尤为重要。三要勇于承担责任。担当作为不仅是做好手头工作,更要保证一以贯之解决问题。政贵有恒,民生账不分新旧,民生问题越是敏感越要重视,着力解决。
波澜壮阔百年路,历久弥坚是初心。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将之转化为实干奋进的动力,以党史滋养青春之我,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这一百年,中华民族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黑暗岁月中一步一步走出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确处理革命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在不断艰难探索中顽强前进,有条不紊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前人从未经历过的问题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而不是靠任何其他政治力量得到解决的。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而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很难想象中国会在这一百年里,出现如此举世震惊的根本变化。
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悲惨命运,无数志士仁人曾经做过种种试验,作过不同的选择。但无情的事实证明:只搬用一些洋枪洋炮和工业技术而不从根本上改变腐朽的旧社会制度的洋务运动,救不了中国。期望清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的戊戌维新运动,虽然起到过引人注目的思想启蒙作用,但在旧社会势力反扑下,很快就失败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旧式反抗,也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仍没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应该怎样,它的出路在哪里?这时,也正在这时,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了中国先进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一个全新的答案。本来,社会主义在许多人看来,还只是一种书本上的学说,十月革命却使社会主义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中国先进分子中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给他们指出一条以前没有清楚认识到的新出路。
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到北京和上海去同李大钊、陈独秀等长谈并且阅读了一些中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以后。他对美国记者斯诺讲过:“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先驱者的思想经历是值得后人深思的。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决心绝不是轻易下定的,更不是一时冲动或趋时行为,而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经过反复的比较和实践检验,最后才确定这个真正能为中国人民谋取幸福的正确途径,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新的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长远奋斗目标。
经历了五四爱国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在时代潮流激荡下先后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树立起新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几乎都是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从爱国救亡的强烈要求出发,痛感现存社会的恶浊和不合理,要求从根本上改造这个社会。他们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认定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他们从事实的教训中认识到,单靠个人的力量决不能实现社会的改造,必须把有着相同志向的人结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有严格纪律的坚强有力的集体,齐心合力去做;否则,就只能停留在空谈上,不可能真正撼动旧社会的根基。因此,他们中许多人经历了痛苦的自我斗争后,心甘情愿地准备牺牲原被他们看作至高无上的某些个人自由,甚至在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要以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中共一大着重讨论的,是制定纲领和实际。大会通过的纲领,第一条写明:“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正式确定下来,反映出它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党;并且表明它和其他政党不同,是以最终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也许从今天看来,中国共产党在一大时迈出的只是漫长征途上的第一步,而且还显得相当稚嫩。但有了第一步,才会有以后一步步的前进。这是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新的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革命的胜利,单靠顽强不屈的坚强意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道路选择。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之交,毛泽东接连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它不仅回答了时局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而且回答了中国现阶段民主革命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为什么毛泽东要在这时写出这些文章?这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狭小根据地里走出来,公开走上全国政治生活的大舞台,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他们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和中国未来前途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为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也必须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把人们吸引到自己高举的大旗下来。一九四〇年一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长篇演讲。这篇演讲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杂志上发表时,把题目改定为《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在讲演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在认识上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飞跃。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六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声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明确设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蒋介石不顾全国民意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便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缔造了新中国。邓小平曾深情地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了——它规定了中国继续前进的方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动。这个大变动的主要标志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翻身做了主人。
全世界都注视着:新中国究竟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迈开大步前进,还是会坚持不住而失败?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充满一派朝气蓬勃的气象。尽管发生了抗美援朝战争,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仍在三年内按原计划超额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中国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把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是几代中国人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进行这样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中国人来说,最初连有些方面的常识都缺乏,但又不能等有了足够成熟的条件后再动手,这样,建设工作只能边摸索边大胆地向前闯,困难自然很多很大。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一九五三年开始。激动人心的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气势恢宏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人民面前一步步展开。这在旧中国不但从来没有见过,甚至连想也没有想过,使中华民族感到难以抑制的扬眉吐气,对新中国充满自豪。多少人为它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了,它规定了中国继续前进的方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离开了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这时,又一个全新的问题放在中国人面前: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来建设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农业大国,在既没有先例、又缺乏足够准备的条件下,在异常复杂的内外环境中,要独立探索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闯出一条新路来,实在是一件极艰难的事业。人们在事后看起来十分明白的事情,当时却未必能看得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往往需要经过的反复检验,甚至吃了苦头,才能逐步明白?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从一开始就在明确而坚定的社会主义大方向指引下进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局面。思想解放的闸门一经打开,什么样的主张都会有。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前进,必须有明确的共同方向。没有这种坚定正确的方向感,就像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只能随着浪潮漂流,是十分危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
走上这条“新路”,应该举着怎样的旗帜前进?“一心一意搞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对这些问题响亮的总回答,它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来的,这面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大旗,就这样高高地举起来了。中共十三大又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社会主义中国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十三大报告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前进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交,国际局势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有些人得意洋洋地说二十世纪最大遗产是社会主义的试验和失败,国内也有一些人感到惶惑。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中国该怎么办?邓小平冷静地指出:“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只讲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就是要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扎实实地不断推向前进。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中国大地上不但没有出现西方有些人期望的那样放弃社会主义或经济停滞不前,而是到处热气腾腾,国民经济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社会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扛在肩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顽强追求的目标,是时代潮流的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改革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在攻坚克难中奋力突破,在披荆斩棘中坚定前行。今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可以说,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百年的接力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每一段征程的结束,都是下一个新征程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去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语重心长地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再次站在新的历史关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干、加油好好干,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前进道路上,不确定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仍会很多。我们在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时,对这些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不忘初心,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可以告慰先人的崇高历史使命,必将完美地化为现实。
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悲惨命运,无数志士仁人曾经做过种种试验,作过不同的选择。但无情的事实证明:只搬用一些洋枪洋炮和工业技术而不从根本上改变腐朽的旧社会制度的洋务运动,救不了中国。期望清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的戊戌维新运动,虽然起到过引人注目的思想启蒙作用,但在旧社会势力反扑下,很快就失败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旧式反抗,也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仍没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应该怎样,它的出路在哪里?这时,也正在这时,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了中国先进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一个全新的答案。本来,社会主义在许多人看来,还只是一种书本上的学说,十月革命却使社会主义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中国先进分子中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给他们指出一条以前没有清楚认识到的新出路。
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到北京和上海去同李大钊、陈独秀等长谈并且阅读了一些中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以后。他对美国记者斯诺讲过:“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先驱者的思想经历是值得后人深思的。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决心绝不是轻易下定的,更不是一时冲动或趋时行为,而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经过反复的比较和实践检验,最后才确定这个真正能为中国人民谋取幸福的正确途径,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新的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长远奋斗目标。
经历了五四爱国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在时代潮流激荡下先后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树立起新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几乎都是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从爱国救亡的强烈要求出发,痛感现存社会的恶浊和不合理,要求从根本上改造这个社会。他们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认定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他们从事实的教训中认识到,单靠个人的力量决不能实现社会的改造,必须把有着相同志向的人结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有严格纪律的坚强有力的集体,齐心合力去做;否则,就只能停留在空谈上,不可能真正撼动旧社会的根基。因此,他们中许多人经历了痛苦的自我斗争后,心甘情愿地准备牺牲原被他们看作至高无上的某些个人自由,甚至在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要以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中共一大着重讨论的,是制定纲领和实际。大会通过的纲领,第一条写明:“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正式确定下来,反映出它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党;并且表明它和其他政党不同,是以最终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也许从今天看来,中国共产党在一大时迈出的只是漫长征途上的第一步,而且还显得相当稚嫩。但有了第一步,才会有以后一步步的前进。这是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新的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革命的胜利,单靠顽强不屈的坚强意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道路选择。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之交,毛泽东接连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它不仅回答了时局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而且回答了中国现阶段民主革命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为什么毛泽东要在这时写出这些文章?这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的。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狭小根据地里走出来,公开走上全国政治生活的大舞台,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他们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和中国未来前途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为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也必须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把人们吸引到自己高举的大旗下来。一九四〇年一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长篇演讲。这篇演讲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杂志上发表时,把题目改定为《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在讲演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在认识上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飞跃。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六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报告声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明确设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蒋介石不顾全国民意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便推倒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缔造了新中国。邓小平曾深情地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了——它规定了中国继续前进的方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动。这个大变动的主要标志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翻身做了主人。
全世界都注视着:新中国究竟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迈开大步前进,还是会坚持不住而失败?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充满一派朝气蓬勃的气象。尽管发生了抗美援朝战争,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仍在三年内按原计划超额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中国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把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是几代中国人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进行这样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中国人来说,最初连有些方面的常识都缺乏,但又不能等有了足够成熟的条件后再动手,这样,建设工作只能边摸索边大胆地向前闯,困难自然很多很大。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一九五三年开始。激动人心的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气势恢宏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人民面前一步步展开。这在旧中国不但从来没有见过,甚至连想也没有想过,使中华民族感到难以抑制的扬眉吐气,对新中国充满自豪。多少人为它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诞生了,它规定了中国继续前进的方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离开了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这时,又一个全新的问题放在中国人面前: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来建设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农业大国,在既没有先例、又缺乏足够准备的条件下,在异常复杂的内外环境中,要独立探索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闯出一条新路来,实在是一件极艰难的事业。人们在事后看起来十分明白的事情,当时却未必能看得清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往往需要经过的反复检验,甚至吃了苦头,才能逐步明白?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从一开始就在明确而坚定的社会主义大方向指引下进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局面。思想解放的闸门一经打开,什么样的主张都会有。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前进,必须有明确的共同方向。没有这种坚定正确的方向感,就像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只能随着浪潮漂流,是十分危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
走上这条“新路”,应该举着怎样的旗帜前进?“一心一意搞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对这些问题响亮的总回答,它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来的,这面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大旗,就这样高高地举起来了。中共十三大又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社会主义中国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十三大报告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前进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交,国际局势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巨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有些人得意洋洋地说二十世纪最大遗产是社会主义的试验和失败,国内也有一些人感到惶惑。面对这种严峻的局面,中国该怎么办?邓小平冷静地指出:“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只讲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就是要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扎实实地不断推向前进。在这种思想指引下,中国大地上不但没有出现西方有些人期望的那样放弃社会主义或经济停滞不前,而是到处热气腾腾,国民经济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社会主义制度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扛在肩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顽强追求的目标,是时代潮流的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改革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在攻坚克难中奋力突破,在披荆斩棘中坚定前行。今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可以说,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百年的接力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每一段征程的结束,都是下一个新征程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去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语重心长地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再次站在新的历史关头。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干、加油好好干,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前进道路上,不确定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仍会很多。我们在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时,对这些要有足够的精神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不忘初心,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可以告慰先人的崇高历史使命,必将完美地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