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背景下的实弹射击,可不像游戏中那样,疯狂的按着鼠标一阵乱打,讲究的是点射。以我军对越反击战中的“明星枪”八一杠为例,理论射速为600 - 750发 /分。倘若扣着扳机不松手,三十发子弹一眨眼的功夫就没了。
所以,大部分军旅剧中为了追求视觉刺激,都是让主角按着扳机不松手,连弹匣都懒得换。相比之下,《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龙文章教迷龙用布伦式轻机枪点射,就非常紧贴实战。
在龙文章看来,迷龙准头不错,可一打机枪就是连发,头两发命中,剩下的都是往天上飞。很显然,这样做既浪费子弹又影响精度。因而,战场上的老兵都是尽可能的采用点射,也就是不经瞄准抬枪就打。
搞明白战场上怎么打枪,再来看看为啥要配备150发子弹。对越反击战中,我军单兵除了必备的制式自动步枪,还要携带手榴弹2-4枚,1把小镐、1把砍刀、雨衣、水壶、挎包、米袋、干粮、盥洗用具、防毒面具等,算下来单兵总负重达26-27.5公斤?
基于此,150发子弹就是单兵最理想的弹药基数。
况且在穿插迂回过程中,讲究的是灵活机动,子弹背的太多反而是累赘。对越作战老兵的回忆,就很能说明问题。
老兵一:
1979年时,冲锋枪手子弹袋上只有三个插兜。其它子弹是以小包装放在挎包里或其它地方。携行标准各部队不一样,普遍超过200发,其个别的带到近400发。
老兵二:
你说的没错,我是78年入伍的,参加79年的自卫反击战。冲锋枪子弹袋只有三个插兜,放三个弹夹,旁边各有二个小袋子,放小包的子弹,当时我就配发150发子弹,四个弹夹外加三小包每包10发子弹,至于其他部队配多少子弹我就不知道。
老兵三:
步枪弹袋10个,各个小袋两个弹夹共20发,总共200发,冲锋枪弹袋3个弹夹,枪上一个共120发,弹袋两边各两个小袋40发,总共80发,全部携带共200发。
从战场上走下来的老兵最有发言权,也最具有说服力。士兵配备150发子弹,这是实战经验得出的结论。根据单兵作战任务不同,携弹量在150-400之间浮动。
子弹的消耗量远不及大家想象中的那样高,对越作战老兵的回忆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我的连长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经常和我们说一个进攻战30发子弹你能打出去,你还活着是胜利。
由此可见,战场上打枪是有学问的,子弹消耗量远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厉害。以两山轮战拔点作战兰剑b行动为例,步兵开始拔点作战之前,已经进行了32分钟的炮火准备,敌已经死伤不少了。当突击队员上去之后,基本上就是收尾工作。
现代战争就更不一样了,都是超视距打击、无人作战、精确制导。真正让步兵一口一口的去啃上头的情况,那是很难出现的。
当过兵的都知道,连队在日常训练中,最基本的项目就是专门扛箱子,里边自然少不了子弹。
打仗就是打后勤,保障充足的子弹是最基本的。士兵子弹打完了之后,后勤保障部队会第一时间补充,还真就不用担心子弹不够用。
- 军事问答
- 答案列表
士兵只携带150发子弹,战场上打光了怎么办[朗读]
150发子弹已经不少了,先看一个例子吧:
这是一个士兵训练的时候的新型靶子。难度比胸靶要大,在这种情况下10颗子弹如果上靶8颗教官还是会狠狠地批评你的。
到了战场上,即便是加上心理因素,你打10颗子弹总得有3发命中吧?150发子弹就是45个敌人生命的消逝。这是算得对吧。
问题是敌人也是这样训练的!所以麻秆打狼两头怕。这就导致了交火双方都要确保自己在安全的距离上开火作战。真正交火的距离现在都是在300米开外。
如果从正常的视角上来看,其实在战场上很难看到敌人。
以现在的美军为例,即便是使用班用机枪也需要在机枪上装个四倍镜,才能真正地打击远方目标,其余的步兵大多数在闲着。
二战那种冲锋、厮杀等等一系列的战术行为已经越来越少了,这可能也算是在战场上的一种躺平行为。双方有的是时间,就这么耗着,知道一方的支援到了,例如舔地狂魔a-10。
所以在步兵与步兵遭遇到时候往往步兵之间会相互隔离并没有太大的交火强度。150发子弹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打很久很久。现在甚至出现很多美军步兵在交战的时候根本没有来得及打出子弹的现象。带150发子弹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都嫌多。
当然了,战场上有很多不确定情况例如近距离遭遇。这就是一个换人头的过程了。通常这种交换比是在1:1~1:3之间的。你可以换个思路,当一名士兵在合理的战术动作规范中打出光了子弹还没有打死对应交换比的敌人,并且没被敌人打死,是不是这名士兵就太幸运了?幸运到不存在。
在解放战争时代,有只带十发子弹打县城的士兵,然而,十发子弹还真够用的……最终这个县城还是被我们拿下来了。原因就是,并不是一名士兵去打县城,而是一个部队在打县城。群体的力量有时候会比单看一个人要重要得多。
这是一个士兵训练的时候的新型靶子。难度比胸靶要大,在这种情况下10颗子弹如果上靶8颗教官还是会狠狠地批评你的。
到了战场上,即便是加上心理因素,你打10颗子弹总得有3发命中吧?150发子弹就是45个敌人生命的消逝。这是算得对吧。
问题是敌人也是这样训练的!所以麻秆打狼两头怕。这就导致了交火双方都要确保自己在安全的距离上开火作战。真正交火的距离现在都是在300米开外。
如果从正常的视角上来看,其实在战场上很难看到敌人。
以现在的美军为例,即便是使用班用机枪也需要在机枪上装个四倍镜,才能真正地打击远方目标,其余的步兵大多数在闲着。
二战那种冲锋、厮杀等等一系列的战术行为已经越来越少了,这可能也算是在战场上的一种躺平行为。双方有的是时间,就这么耗着,知道一方的支援到了,例如舔地狂魔a-10。
所以在步兵与步兵遭遇到时候往往步兵之间会相互隔离并没有太大的交火强度。150发子弹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打很久很久。现在甚至出现很多美军步兵在交战的时候根本没有来得及打出子弹的现象。带150发子弹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都嫌多。
当然了,战场上有很多不确定情况例如近距离遭遇。这就是一个换人头的过程了。通常这种交换比是在1:1~1:3之间的。你可以换个思路,当一名士兵在合理的战术动作规范中打出光了子弹还没有打死对应交换比的敌人,并且没被敌人打死,是不是这名士兵就太幸运了?幸运到不存在。
在解放战争时代,有只带十发子弹打县城的士兵,然而,十发子弹还真够用的……最终这个县城还是被我们拿下来了。原因就是,并不是一名士兵去打县城,而是一个部队在打县城。群体的力量有时候会比单看一个人要重要得多。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