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史上记录的是解缙,而非谢晋。解缙,生于1369年,卒于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县人。明初学者、文学家。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一见不忘,六七岁就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解缙历明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仕途曲折。洪武二十一年进士第,授中书庶吉士,初甚受朱元璋爱重。后因“抗直敢言”触怒朱元璋而罢官。建文帝朱允文即位始再出仕。明初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复杂,政局险恶,而解缙赋性耿直,自难为明成祖朱棣所容。永乐五年,便以“泄禁中语”、“廷试读卷不公”,谪迁广西。永乐八年入京奏事,适值成祖外出,乃谒见太子而还,竟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拷掠备至、受尽折磨。永乐十三年,解缙被锦衣卫帅纪纲活埋雪中而死,年仅四十七岁。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后谥文毅。解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解缙一生业绩最足称道的是主持撰修《永乐大典》。早在入朝之初,他就向朱元璋提出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的建议,尽管当时未受重视,他仍然提出全书的体制、指导思想以及具体要求。直到永乐元年,成祖才下诏编纂。初由解缙率领一百多人,用一年时间完成,定名为《文献大成》。后动员重加修辑,用了五年时间,于永乐六年冬告成,由成祖改名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装成一万二千册。广收古今图书。
七、八千种,总计约三亿七千多万字。内容诰繁,巨细并蓄。《永乐大典》之后,只有清乾隆时编的《四库全书》在规模上超过了它。解缙为明初书法名家,既精于小楷,又擅长行草,用笔精妙,出人意表。解缙喜欢写狂草,其草书开晚明狂草先河。明何乔远《名山藏》曰:“缙学书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书傲让相缀,神气自倍。”足见解缙书法的成就。
- 自然问答
- 答案列表
明朝时真的有谢晋这个人么[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