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民居在湘西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建筑形式差别大,通道地区的民居为干柄式,平面接近方形,三层楼,下为贮藏或牲口厩,二层为主要生活起居的用房,三层多作为贮存粮食的仓庠或凉晒农作物,人口多的农户,也作卧室用。其平面布局与汉族民居不同,入口由侧向木悌进入住宅二层外廊,通过外廊到堂屋,外廊部分开间封闭,没木栏板,与堂屋相连成一体。廊宽。
1、5至2米,是全家起居活动的主体空间。厨房大,中间设火塘,为的是在冬天全家人可围座火塘取暖。有的家庭另辟一间厨房与堂屋相连,厨房内设灶台,夏天可在此烹饪。通道侗族民居群体布局常组合成团,围绕一水池布置住宅。水池功能有二,其一是为了排积污水,其二是为了设置公共厕所。侗族民居宅内无厕所,厕所公用,设在水池中间,架独木桥入厕。靖县、同会、新晃等地的侗族民居形式接近汉族,以穿斗架式三开间为主,但在建筑空间处理上还各有特点,表现在入口中间开间上,侗族民居中间开间设大门,向后退一米,作为入室的缓冲空间,堂屋入口的天花也向上提高1至2米,入口外壁开高窗,改进堂屋的空间关系,堂屋通风采光条件都有所改善,尤其是堂屋空间环境艺术效果显得比一般民居丰富。在侗族人居住的地方,那些鼓搂、花桥、禾晾最引人注目。侗族的民居形成的原因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如何满足生活生产需要和长期与自然环境斗争的经验过程中形成的。譬如民居结合利用地形的经验、适应气候的经验、利用当地的材料的经验以及适应环境的经验等。
- 历史问答
- 答案列表
侗族的民居特点和形成的原因有什么[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