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是金牌,年龄是银牌,能力是铜牌,关系是王牌。
如果你没关系被提拨了,那是你有能力,遇到了正直的上司。
总之:必须要关系,工作做的再好,上面没人关注提拔都是空的。
- 政治问答
- 答案列表
干部提拔晋升时,关系真的重要吗[朗读]
有关系,是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常博大精深的话。说到某某有关系时,总会给人讳莫如深的感觉。尤其是在提拔晋升时候,一说到谁有关系,那就感觉这个人的提拔就是板上钉钉了。
在区县、地市,各类关系盘管错节,姻亲、近亲属会成为影响干部提拔晋升的重要因子。尤其是干部提拔晋升之后,大家会对每个人的背景进行显微镜的探测和盘查,然后倒推出各类关系。
但是,这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而且从实际操作中来看,有没有人依靠关系上的呢?确实有,但是并不尽然。
以县处级干部为例,县处级干部是有市委组织部管理或者省厅党组进行管理。从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来看,必须要组织部长、党组书记或者市委书记首肯。这几个人不点头,谁都没用。
也就是说,想要提拔县处级,你需要搞定的人是正厅级的省厅党组书记或者市委书记。说实话,能做到正厅级的,你至少需要比他强势的正厅级领导或者更高层级的领导打招呼才行。
但是,贵人语重。这个层级的干部,相互之间打招呼可不是简单打招呼那么简单,你必须要有可以交流的东西才行,尤其是在干部选任方面,说情打招呼是个红线,和党组书记打招呼的人必须要和他关系很好,有一定私交,工作上有来往。
所以,你要打招呼,必须要满足的条件是:
1.你的关系和正厅平级或者更高,或者位高。
2.和正厅有一定私交,工作上有交流。
3.能在某个方面帮上正厅。
这些还是必要条件。也就是俗话说的,能说得上话。否则,你打招呼也没用。
但是,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正厅干部干部,别人的意见他会听吗?
其实,我们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正厅级干部的影响力非常大,说一句话就能办很多事。不可否认,确实有这种情况,但是解决业务上的问题和干部选任问题是两个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不同程度的事。
首先,这个单位的工作责任是这个正厅的,他需要的是真正能给他办事的人,也就是说,他需要用职位去激励那些跟着他冲锋陷阵的人。别人插队一个,他的人就要少一块蛋糕。
另外,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也有问题。人是他提拔的,但是提拔的人感谢的不是他,而是关系。从心理上,如果没有非常大的可以交换的东西,这个是非常难的。
不要小看这些一把手。无论是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和省厅、市局的一把手,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干部选任是他们手中最核心的权力。能做到这个位置的人,都是非常有定见的,你推荐一个人就想进我的队伍,首先得我能看的上,我看不上,那有无数种方法拒绝你。
群众基础不好,班子有不同意见,群众有反应,工作需要磨练,这次岗位不适合……这些话我听过太多遍了,你想影响一个一把手的决定,太难了。
我们不否认,真的有人能这么做,也确实有人这么做到过。
但是,如果你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不要气馁,不要因为自己的家庭出身卑微而自卑,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强有力的助力而失望,机会都是自己争取来的。无论是有关系还是没有关系,绕不开的一个就是必须要得到主要领导的认可。
前几天,我文章里有评论提到很多事例。自己的领导,普通家庭出身,工作努力,受到组织认可,不到40岁就走上副厅领导岗位。还有一个兄弟提到他的堂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也是个人努力走上了副厅级。
我身边也有很多,都是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外地,很多都是做题家出身,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真正那些所谓有关系的人,甚至是以前局领导的孩子,或者别的单位局级领导的孩子,在我们单位发展都很一般。
你有关系,在职级晋升,或者入职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干部提拔选任时候,是真刀真枪的比拼,单纯有关系,没用。
又有关系,又努力的人,才是真的厉害。
其实,这几年我有一个感触,可能说出来会刺伤一些人。
有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反倒公子病很严重,工作不积极主动,加班熬夜一点不想干,能跑就跑,能拖就拖,入职了就想躺平。反倒一些家里条件比较好的,工作很主动认真,肯干能吃苦,对于领导布置的工作,能够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真的希望这些只是个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