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结婚率非常低,但却几乎人人都有伴侣;这个伴侣并不是像国内那种婚前同居或者是非婚同居那种,而是有受法律保护的。这个法律就是《同居条例》。
《同居条例》具体的名称忘记了,这里就用《同居条例》这个名称来指代,它跟《婚姻法》主要的区别在于:
1)《婚姻法》是到市政局去登记,《同居条例》是到法院登记。
2)《婚姻法》有忠诚义务的规定,《同居条例》没有,就是搭伙过日子。
3)《同居条例》的合约解除时,原则上共同财产(像房子、车子)和债务也是要平分的,但某些特殊债务,如购买奢侈品等产生的债务是不用平分的。
签约《同居条例》的好处是,可以像家庭那样去申报税收和领取福利。
这个条例原本是给同性恋人准备的(当时法国还没允许同性结婚),所以它不限制性别,任意两个性别都可以去登记。那些不愿意受婚姻法约束的年轻人,发现这个比婚姻法更适合他们的情况,于是都去登记了这个,而不去登记婚姻。
法国的结婚率是全世界最低的那一档,那么低的结婚率有很大一部分还是老年婚姻贡献的。他们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先谈个恋爱同居着,等有了孩子就去签个《同居协议》,领政府的各种家庭育儿补贴,等到孩子都大了,双方都没有心力再去找另一个伴侣了,再去补个流程,登记个婚姻。
看到很多人说要《婚姻法》加大道德审判,加大忠诚义务等等,觉得那样才会让更多加人心结婚;但现实的情况是,在后工业时代,越多的束缚只会让年轻人越不愿意结婚。
要让年轻人更愿意结婚生育,只能是减少婚姻的义务,增加结婚的福利(例如税收优惠和育儿津贴这些)。
离婚后孩子养育责任肯定也是要平分的,基本上就是一方出力一方出钱了,如果其中一方不愿意出力也逃避出钱,那就按失信老赖处理,限制工作、出行等。
- 文化问答
- 答案列表
传统婚姻已经走向末路吗[朗读]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