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辛亥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民初资本主义的发展勃兴,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这为政党政团的活动提供了动力。商界共和团等要求兴办实业的团体相继出现,同时,许多党团也将发展实业等经济主张作为政纲的内容,希望通过政治运动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共和制度的创立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临时参议院的开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资产阶级政党的活动提供了合法舞台和必要条件。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共和制度下,组织建立政党成为顺理成章之事。于是,社会上的各种代表人物皆以政党活动为时髦,为着本阶级、阶层与集团及本人的利益,纷纷组织政党或团体,民初政坛遂出现了党派名目繁多的组党热潮。
三、民主思想和政党观念的传播
辛亥革命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民主主义对封建主义的一次重大胜利。辛亥革命胜利后,民主与政党思潮迅速传播,人们普遍认为民主政治从此可在中国兴起来,而政党活动则是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共生物。政党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对民初政党政团之纷起具有推波助澜作用。革命派、立宪派及一些官僚政客等群相仿效组建党派团体,于是出现了政党丛生局面。
四、法律保障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人们结社组党、参加政治事务的自由与权利,给政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比较有利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民国初年实行多党制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共和制度的创立、民主思想和政党观念的传播以及法律保障。然而,这种多党制实践并未取得成功,反而加剧了各政党间的争斗,削弱了民主的力量。这表明,多党制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