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起源于中国,起源时间大概在距今8500年前的长江流域。至距今3900年前时,野生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驯化为粳稻,与其他农作物一起传入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等地,并在传播过程中与野生稻杂交形成了籼稻,随后又传入中国南方。
两宋时期大量推广的占城稻就是早籼稻的一种。两宋时期气候发生巨变(小冰河期),原先温暖湿润的地区变得干旱缺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宋真宗“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开始在江南华南一带大量种植。
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这样评价占城稻:“与深秋霜燥而相违,可弗费水而避亢旱之害。其种之也,田不必腴而获不赀,可以多种而无瘠芜之田。”占城稻具有一季两熟且耐旱、成熟早的特点,它的广泛种植为两宋解决了粮食危机,使得两宋农业得到了长足进步,人口迅速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 历史问答
- 答案列表
水稻传入我国时间[朗读]
已故中国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在1949年已提出“中国之稻种来源,与古之南海即今之华南有关。”
然而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学界尤其是西方学者对于水稻起源地的判断和结论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形,他们认为水稻的两个亚种籼稻来源于印度,粳稻来源于日本,因此它们的国际命名分别是以印度英文名为词根的“indica”和以日本英文名为词根的“japonica”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籼稻和粳稻的区别。当时,加藤把籼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广的粳稻称为“日本型”,稻作起源似乎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
1993年、1995年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发现了12000年前的野生稻植硅体和10000年前的栽培稻植硅体;2001年、2004年、2005年三次发掘在距今10000年前的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发现掺杂稻壳的陶片,表明长江下游新石器早期古人类已经开始类似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稻作。玉蟾岩、牛栏洞、河姆渡、田螺山等等,一个又一个考古发现实证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最早完成水稻驯化的国家。
知道了水稻起源于中国,那么最早的栽培稻究竟起源于中国的哪里呢?从农业考古结果来看,湖北、广西、广东、浙江最有可能。
2012年,10月4日,一篇发表在世界知名科学期刊《自然》上的科研论文,给出了答案:“水稻家族”的祖先来自广西。
得出这个结论的是,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韩斌。
10年前,韩斌教授带领课题组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测序,并把基因组测序结果绘制成了水稻高密度基因型图谱,得到了水稻基因组测序的第一张图谱,随后韩斌教授团队从全球不同生态区域中选取400多份普通野生水稻,分别绘制了相同的基因图谱,在仔细研究这份水稻基因图谱后,韩斌教授团队发现在栽培水稻的全球众多的野生“亲戚”中,它与广西珠江流域的野生稻种最为相近,也就是说:栽培水稻们的祖先是“广西人”,由此韩斌教授得出结论基因研究准确无误地把水稻能够最早驯化的区域定位在广西珠江流域——也就是南宁周边的一些地方。这项研究结果,以“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及驯化起源”为题,全文在线发表于2012年10月4日《自然》杂志上。
除了基因科学,民族学也就韩斌教授的研究结论给予了支持,结合文献及民族学材料,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认为最先开始种植水稻的是活在隆安一带的古骆越人,考古发现,我国大石铲最密集的地是在隆安,隆安的每一个村子都能发现石铲,甚至随处可见,而石铲被认为是属于稻作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除了石铲,隆安至今还保留着与稻作文化相关的语言与民俗。
基因科学、考古学与民族学相互印证,实证了水稻起源于中国广西珠江流域也就是今南宁市东南十公里附近的区域,对于水稻的扩散路径,通过基因分析,科学家们也给出了他们的判断:人类祖先首先在广西,利用当地的野生稻种,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驯化出了水稻中的粳稻。粳稻随后往北逐渐扩散到韩国、日本;往南扩散中的一支,进入了东南亚,在当地与野生稻种杂交,经历了第二次驯化,产生了籼稻。
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南方的稻作文化与北方的黍粟文化是中国文化、文明的根基所在,因此学习、思考、交流这些内容我以为是有意义的。
然而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学界尤其是西方学者对于水稻起源地的判断和结论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形,他们认为水稻的两个亚种籼稻来源于印度,粳稻来源于日本,因此它们的国际命名分别是以印度英文名为词根的“indica”和以日本英文名为词根的“japonica”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籼稻和粳稻的区别。当时,加藤把籼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广的粳稻称为“日本型”,稻作起源似乎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
1993年、1995年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发现了12000年前的野生稻植硅体和10000年前的栽培稻植硅体;2001年、2004年、2005年三次发掘在距今10000年前的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发现掺杂稻壳的陶片,表明长江下游新石器早期古人类已经开始类似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稻作。玉蟾岩、牛栏洞、河姆渡、田螺山等等,一个又一个考古发现实证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最早完成水稻驯化的国家。
知道了水稻起源于中国,那么最早的栽培稻究竟起源于中国的哪里呢?从农业考古结果来看,湖北、广西、广东、浙江最有可能。
2012年,10月4日,一篇发表在世界知名科学期刊《自然》上的科研论文,给出了答案:“水稻家族”的祖先来自广西。
得出这个结论的是,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韩斌。
10年前,韩斌教授带领课题组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测序,并把基因组测序结果绘制成了水稻高密度基因型图谱,得到了水稻基因组测序的第一张图谱,随后韩斌教授团队从全球不同生态区域中选取400多份普通野生水稻,分别绘制了相同的基因图谱,在仔细研究这份水稻基因图谱后,韩斌教授团队发现在栽培水稻的全球众多的野生“亲戚”中,它与广西珠江流域的野生稻种最为相近,也就是说:栽培水稻们的祖先是“广西人”,由此韩斌教授得出结论基因研究准确无误地把水稻能够最早驯化的区域定位在广西珠江流域——也就是南宁周边的一些地方。这项研究结果,以“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及驯化起源”为题,全文在线发表于2012年10月4日《自然》杂志上。
除了基因科学,民族学也就韩斌教授的研究结论给予了支持,结合文献及民族学材料,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认为最先开始种植水稻的是活在隆安一带的古骆越人,考古发现,我国大石铲最密集的地是在隆安,隆安的每一个村子都能发现石铲,甚至随处可见,而石铲被认为是属于稻作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除了石铲,隆安至今还保留着与稻作文化相关的语言与民俗。
基因科学、考古学与民族学相互印证,实证了水稻起源于中国广西珠江流域也就是今南宁市东南十公里附近的区域,对于水稻的扩散路径,通过基因分析,科学家们也给出了他们的判断:人类祖先首先在广西,利用当地的野生稻种,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驯化出了水稻中的粳稻。粳稻随后往北逐渐扩散到韩国、日本;往南扩散中的一支,进入了东南亚,在当地与野生稻种杂交,经历了第二次驯化,产生了籼稻。
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南方的稻作文化与北方的黍粟文化是中国文化、文明的根基所在,因此学习、思考、交流这些内容我以为是有意义的。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