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意
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解析此诗是陆游送给儿子陆聿的,此时的陆聿21岁。诗人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 文化问答
- 答案列表
每日一诗,古诗注释、大意及欣赏[朗读]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月黑:没有月光。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逃走。将:率领。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逐:追赶。满:沾满。
大意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创作背景
作者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月黑:没有月光。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逃走。将:率领。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逐:追赶。满:沾满。
大意
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创作背景
作者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五代〕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注释
子夜歌:此词调又名《菩萨蛮》、《花问意》、《梅花句》、《晚云烘日》等。此词于《尊前集》、《词综》等本中均作《子夜》,无“歌”字。何能:怎能。何:什么时候。免:免去,免除,消除。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独我:只有我。何限:即无限。重归:《南唐书·后主书》注中作“初归”。全句意思是说,梦中又回到了故国。觉来:醒来。觉:睡醒。垂:流而不落之态。谁与:同谁。长记:永远牢记。秋晴:晴朗的秋天。这里指过去秋游欢情的景象。望:远望,眺望。还如:仍然好像。还:仍然。
大意
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佳句浅赏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以此作结,突显全词的意境。故国不可见,即便可见也已物是人非,故乡不可回,前尘往事只能在梦中追忆。词人在梦里也不愿意清醒,也不愿意接受“往事成空”的现实。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五代〕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注释
子夜歌:此词调又名《菩萨蛮》、《花问意》、《梅花句》、《晚云烘日》等。此词于《尊前集》、《词综》等本中均作《子夜》,无“歌”字。何能:怎能。何:什么时候。免:免去,免除,消除。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独我:只有我。何限:即无限。重归:《南唐书·后主书》注中作“初归”。全句意思是说,梦中又回到了故国。觉来:醒来。觉:睡醒。垂:流而不落之态。谁与:同谁。长记:永远牢记。秋晴:晴朗的秋天。这里指过去秋游欢情的景象。望:远望,眺望。还如:仍然好像。还:仍然。
大意
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佳句浅赏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以此作结,突显全词的意境。故国不可见,即便可见也已物是人非,故乡不可回,前尘往事只能在梦中追忆。词人在梦里也不愿意清醒,也不愿意接受“往事成空”的现实。
作者简介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瀑布》
〔唐〕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注释
豁(huō):裂开。青冥:青色的天空。颠:顶。素:白色的生绢。
大意
瀑布如青天之顶裂开一个豁口,泉水从万丈高空倾泻而下。又如剪裁一条素绢,在丽日朗照下,从秋高气爽的蓝天上飘然下悬。
诗作赏析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鲜明的映衬,把落差极大的高山飞瀑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当你到江西庐山、贵州黄果树、河南云台山……去观赏那里的瀑布时,这美丽的诗句一定会启迪你的思想,增添你的逸兴,使你惊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而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唐〕施肩吾。
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注释
豁(huō):裂开。青冥:青色的天空。颠:顶。素:白色的生绢。
大意
瀑布如青天之顶裂开一个豁口,泉水从万丈高空倾泻而下。又如剪裁一条素绢,在丽日朗照下,从秋高气爽的蓝天上飘然下悬。
诗作赏析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鲜明的映衬,把落差极大的高山飞瀑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当你到江西庐山、贵州黄果树、河南云台山……去观赏那里的瀑布时,这美丽的诗句一定会启迪你的思想,增添你的逸兴,使你惊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而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耶溪泛舟》
〔唐〕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释
耶溪:即若耶溪,出若耶山,北流入运河。溪旁有浣纱石古迹,传说西施曾浣纱于此。落景:落日的光辉。桡(ráo):船桨。渚(zhǔ):水中的小岛。泓澄:水深澄澈。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脉脉(mò):互相凝视。
大意
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创作背景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冬,诗人在长安求仕未成,沮丧地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一日,他泛舟耶溪,傍晚,在溪边看到了垂钓的老翁,浣纱的村女,他们生活得自然、和乐,无忧无虑,深深触动了诗人之心。因此,写了这首《耶溪泛舟》,以表达他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唐〕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释
耶溪:即若耶溪,出若耶山,北流入运河。溪旁有浣纱石古迹,传说西施曾浣纱于此。落景:落日的光辉。桡(ráo):船桨。渚(zhǔ):水中的小岛。泓澄:水深澄澈。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脉脉(mò):互相凝视。
大意
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创作背景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冬,诗人在长安求仕未成,沮丧地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一日,他泛舟耶溪,傍晚,在溪边看到了垂钓的老翁,浣纱的村女,他们生活得自然、和乐,无忧无虑,深深触动了诗人之心。因此,写了这首《耶溪泛舟》,以表达他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