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三个老人的故事吧。
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位老军人,他那个时代出生的人,对子女都比较简单粗暴,尤其是部队出身,更是严格。小时候,冬天的早晨很冷,想赖床,他从来不多话,过来直接把被子一掀,冷得一哆嗦,赶紧起床。走路的时候拖拖拉拉,他在后面就是一脚,害我现在走路都比一般人快。
从我记事开始,他都是戴着鸭舌帽,因为他的头发比较少,即使夏天连领口的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他的衣服要叠得整整齐齐,鞋子不能有灰,只有茶杯不用洗,说有茶香。每天看参考消息,听新闻联播,似乎天下大事都与他有关。
可打他退休之后,慢慢就变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他不介意头发稀疏,不带帽子了,穿上了圆领的老头汗衫,进出摇着大芭蕉扇,他说太胖了,怕热。皮鞋早就不穿了,穿上了拖鞋,脚肥了,穿皮鞋不方便,还要弯腰,一切都以方便为主。
他走路越来越慢,手背着了后面,因为这样腰才舒服一点。他有高血压,终于还是中风了,医生说还算幸运,没有瘫痪,但是可能会时不时的犯糊涂:医生问他,老师傅,你姓什么,父亲大怒:你这问的什么话,我怎么不知道我姓什么,然后又一楞:我姓什么,我怎么就忘了。
他手脚变得越来越不灵活,起床得要人扶着才能起来,他很生气,让我们给他换了个铁架子床,在床架上拴了个粗布条,这样可以自己拉着布条起来。没办法给他请保姆,因为他会突然表述不清,会说,我要吃那个圆的,小时候经常买给你吃的,那个甜的东西,只有我知道那是什么,然后他会很伤心激动: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就安慰他,怎么没意思,我有爸爸,你有女儿呀。
另一个是我的婆婆,八十六岁了,身体非常好,养花种菜,看人家跳广场舞还能跟着扭扭,甚至我上班去了,她还能爬到窗台上晒被子。每天我们上班,她就在小区里四处溜达,我们下班才回来,然后很高兴地跟我们说:今天有个男同志,人很好呀,我坐在那里,他还跟我打招呼,和我说话。
每次她洗完碗,我都要偷偷重洗一遍,她眼睛不好,就是单纯的视物不清,稍远一点,碗里是鸡蛋还是米饭都分不清,碗有脏东西没洗干净,她根本不知道。
我的婆婆年轻时非常能干,农村老太太,一字不识,养了三个大学生儿子。
另一个是我,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老了,我爱户外,我还想爬更高的山,走更远的路,每天跑步锻炼,一起爬山,很多年轻人都被我甩在身后,我还计划要爬雪山,同事俯卧撑做不起来,会说老了,做不动了,我做不了会说,没锻炼,肌肉太差了,明天开始练习……。
可是单位要给我换电脑,我不乐意,新的用起来不如旧的顺手,得好长时间适合,去超市,突然改成自助称重,年轻人都是边看边操作,我得叫售货员过来,让他操作给我看,他明显放慢了动作,怕我看不明白。
身份证放在口袋里,洗衣服拿出来放桌子,心想这样不对,身份证要放在合适的地方,结果后面身份证放哪儿,跟失忆了一样,怎么也想不起来。都说过几天找不到的东西自己会出来,过了几天,想来想去还是不知道放哪儿,只能去派出所办新证,工作人员问我怎么丢的,很难为情地跟他说,放家里,怎么也找不到了,警察同志很理解地点点头:您这个年纪,是容易这样。
寿多则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自己看着自己体力智力自理能力下降,越来越没用,却毫无办法。
- 文化问答
- 答案列表
古人说 寿则多辱 ,怎么理解[朗读]
用两个事例来解读“寿则多辱”,一个关于我奶奶,一个关于我外公。
2003年6月,我在陕西出差,一天傍晚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说:奶奶去世了,你要能请到假就回来一趟。
我接完电话后,没有悲伤,心里默默地说:奶奶终于解脱了。
奶奶去世时95岁了,已在床上躺了4年之久。在奶奶卧床期间,先后经历了我伯伯去世、我父亲去世。伯伯去世时63岁,父亲去世时虚岁刚60岁。对两个儿子的先后去世,奶奶一概不知。奶奶头脑清楚却耳聋已数十年,家人也没特意把这噩耗告诉她,她当时也不知道。时间一久,有时就问服侍她的婶婶:大崽二崽怎么不来看我,好长时间不见俩了。
婶婶没好脸色地说:只有你下去看他们了,他们不能上来看你了。
奶奶听不见:你讲什么,他们怎么啦。
后来,奶奶似乎知道了两个儿子先去的事实,连续哭了好几天,哭得婶婶心烦,就骂:你这个老不死的,把两个崽的寿命都被你占了。
在我们老家,有一种这样的迷信的说法:长辈长寿,是占用了晚辈的阳寿;父母长寿,是占用了子女的阳寿。所以父母长寿,是对子儿生命的威胁。老而不死是为贼,偷走的是子儿的寿命。
正因为如此,自从伯伯和父亲先后离世后,家人对奶奶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就嫌她活得太久,嫌她占用了子女的寿命。
一个遭到嫌弃的人,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自然而然而遭受许多不敬之辱,茶饭难以及时到手,大小便也不能及时清理。有时口馋什么东西想吃,得到的答复是:整天喂你吃喂你喝还不知足,想吃好的你自己不会去弄!有时感到脏得不舒服想洗澡,得到的答复是:死的时候会给你洗一个澡的。
奶奶的悲哀在于意识清楚,能察言观色,能清晰地感受到亲人嫌弃的态度,就自怨自艾:真是活受罪,阎王爷你快点把我收走算了。
家人们对奶奶的态度我不认同但也无力改善,毕竟孙辈长年工作在外,服侍奶奶只能靠父母辈。这种态度一半是出于心力憔悴,一半是出于迷信认知。作为孙辈的我们长年在外工作,没有能力改变这一态度。
阎王终于收走了95岁高龄的奶奶。我赶回来参加了奶奶的葬礼,发现5年前奶奶90大寿大门门框上贴的红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换成了白色的挽联。我突然感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说纯粹是一种讽刺,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只能是“老而不死,寿则多辱”
我外公是2006年去世的,去世时93岁。我一直认为外公活得有尊严,死得也有尊严。因为外公是一名退休工人,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退休工资,经济上不求于子女。同时,外公身体一直健康,耳聪目明,头脑清醒,直至90岁时还完全能生活自理,自己生火做饭,生活上也不求于人。我相信,外公是无疾而终老死的。
但10年之后的一天,有亲戚提及了外公去世前近一年的情景,也同样使我感到“寿则多辱”
外公92岁时,不慎摔了一跤,造成脚骨头粉碎性骨折。外公自己掏钱强烈要求送医治疗,但这一愿望因舅妈的生病而落空。当时舅妈检查出得了乳腺癌,治疗的同时却怨天尤人,把生病归因于外公长寿而妨后代。手术后在家休养期间,整天在家指桑骂槐,骂给外公听,骂外公老不死害得她生病,骂外公要人服侍拖累了后代。
外公是心性高之人,无端遭人诟骂自然生气,刚开始还愤而反击,但一反击就遭到更厉害的“制裁”:直接断水断粮断药。外公手里有钱也没用,不能当饭吃当水喝。有时断药病痛难忍,就委托邻居给他买点药。
仰人鼻息的生活注定没有尊严,拖了近一年后,外公已生无可恋,主动绝水绝食绝药多日,死前托人把工资全部取出,一张一张嚼碎吞进了肚子。
亲戚对我说:你外公可怜,死时瘦得像干柴,吃了一肚子钞票却活活把自己饿死。
饱受病痛之辱、不敬之辱的外公是多么的绝望,用几于自尽的悲怆方式想给自己挽回一点点生之为人的尊严。
呜呼,吾之将老,为之奈何。
2003年6月,我在陕西出差,一天傍晚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说:奶奶去世了,你要能请到假就回来一趟。
我接完电话后,没有悲伤,心里默默地说:奶奶终于解脱了。
奶奶去世时95岁了,已在床上躺了4年之久。在奶奶卧床期间,先后经历了我伯伯去世、我父亲去世。伯伯去世时63岁,父亲去世时虚岁刚60岁。对两个儿子的先后去世,奶奶一概不知。奶奶头脑清楚却耳聋已数十年,家人也没特意把这噩耗告诉她,她当时也不知道。时间一久,有时就问服侍她的婶婶:大崽二崽怎么不来看我,好长时间不见俩了。
婶婶没好脸色地说:只有你下去看他们了,他们不能上来看你了。
奶奶听不见:你讲什么,他们怎么啦。
后来,奶奶似乎知道了两个儿子先去的事实,连续哭了好几天,哭得婶婶心烦,就骂:你这个老不死的,把两个崽的寿命都被你占了。
在我们老家,有一种这样的迷信的说法:长辈长寿,是占用了晚辈的阳寿;父母长寿,是占用了子女的阳寿。所以父母长寿,是对子儿生命的威胁。老而不死是为贼,偷走的是子儿的寿命。
正因为如此,自从伯伯和父亲先后离世后,家人对奶奶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就嫌她活得太久,嫌她占用了子女的寿命。
一个遭到嫌弃的人,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自然而然而遭受许多不敬之辱,茶饭难以及时到手,大小便也不能及时清理。有时口馋什么东西想吃,得到的答复是:整天喂你吃喂你喝还不知足,想吃好的你自己不会去弄!有时感到脏得不舒服想洗澡,得到的答复是:死的时候会给你洗一个澡的。
奶奶的悲哀在于意识清楚,能察言观色,能清晰地感受到亲人嫌弃的态度,就自怨自艾:真是活受罪,阎王爷你快点把我收走算了。
家人们对奶奶的态度我不认同但也无力改善,毕竟孙辈长年工作在外,服侍奶奶只能靠父母辈。这种态度一半是出于心力憔悴,一半是出于迷信认知。作为孙辈的我们长年在外工作,没有能力改变这一态度。
阎王终于收走了95岁高龄的奶奶。我赶回来参加了奶奶的葬礼,发现5年前奶奶90大寿大门门框上贴的红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换成了白色的挽联。我突然感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说纯粹是一种讽刺,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只能是“老而不死,寿则多辱”
我外公是2006年去世的,去世时93岁。我一直认为外公活得有尊严,死得也有尊严。因为外公是一名退休工人,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退休工资,经济上不求于子女。同时,外公身体一直健康,耳聪目明,头脑清醒,直至90岁时还完全能生活自理,自己生火做饭,生活上也不求于人。我相信,外公是无疾而终老死的。
但10年之后的一天,有亲戚提及了外公去世前近一年的情景,也同样使我感到“寿则多辱”
外公92岁时,不慎摔了一跤,造成脚骨头粉碎性骨折。外公自己掏钱强烈要求送医治疗,但这一愿望因舅妈的生病而落空。当时舅妈检查出得了乳腺癌,治疗的同时却怨天尤人,把生病归因于外公长寿而妨后代。手术后在家休养期间,整天在家指桑骂槐,骂给外公听,骂外公老不死害得她生病,骂外公要人服侍拖累了后代。
外公是心性高之人,无端遭人诟骂自然生气,刚开始还愤而反击,但一反击就遭到更厉害的“制裁”:直接断水断粮断药。外公手里有钱也没用,不能当饭吃当水喝。有时断药病痛难忍,就委托邻居给他买点药。
仰人鼻息的生活注定没有尊严,拖了近一年后,外公已生无可恋,主动绝水绝食绝药多日,死前托人把工资全部取出,一张一张嚼碎吞进了肚子。
亲戚对我说:你外公可怜,死时瘦得像干柴,吃了一肚子钞票却活活把自己饿死。
饱受病痛之辱、不敬之辱的外公是多么的绝望,用几于自尽的悲怆方式想给自己挽回一点点生之为人的尊严。
呜呼,吾之将老,为之奈何。
我有几位忘年交,年龄都在80以上,最年长的今年整整100岁,是我的老领导。虽然出门要推助行车,但身体健康思维敏捷。
他和97岁的老伴(原上海一妇婴院长,教授,博导)住在中福会养老院,颐养天年。
老伴每天弹一小时的钢琴,平时就用电脑整理他俩和家人的照片,写下回忆说明留给后代,实质就是自媒体的图文创作。
老领导天天出门喂猫,平时爱看书读报看电视。
每次去看望他俩,回望往事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一旦祝他俩保重身体,争取活到120岁以上,老领导就哀叹,活这么长有啥意思啊,受累吃苦讨人嫌。
老领导的这句话,就像庄子说的“寿则多辱”。
“寿则多辱”出自《庄子·外篇》。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译成白话文如下:
尧在华地巡视。将士说“祝圣人长寿”,尧说“用不着”,“祝圣人富有”,尧说“用不着”,“祝圣人多男儿”,尧说“用不着”
人们不解:“长寿、富有和多子,这是大家都想得到的。你偏偏不要,这是为什么啊?”
尧说:“多个儿子就多了一层担忧,财富多了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困辱。这三个都无助于培养德行,所以啊,你们不要对我祝福了。”
为什么人们羡慕的长寿,在庄子看来是多辱,在老领导看来是“受累吃苦讨人嫌”呢?
我想主要因为如下几点:
一、人是社会性动物,离不开社交需求,高龄百岁很难再被社会接受,朋友圈也不会呼朋唤友请他同乐,怕万一发生意外。
而长寿之人,都希望自己有人关心,不要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个人被人忘却,脱离社会,在他思想上无疑是在受累。
二、高龄百岁都有老年退行性体能下降,即使没病,也腿脚不灵行动不便,回想年轻时的生龙活虎,自然感到是在吃苦。
有句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套用下:老年才知愁滋味。
人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想心无挂碍的去远方欣赏山川大河,然而体能跟不上,只能幻想“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三、人活百岁,就算身心健康,就算有儿女孝敬,朋友关爱,但他自己也会觉得是“鸡立鹤群”,和社会格格不入讨人嫌。
更何况现在有不少子女自顾不暇,有的子女还把孝道抛到爪哇国,对父母不管不顾不孝顺,有的人势利眼,人情凉薄。
凡有自尊心的老人,回想当年的门庭若市,现如今门前冷落车马稀,难免哀叹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是个被社会讨人嫌的人。
人生其实可以用三个维度来衡量,一是长度,二是广度,三是深度。
长度即人的寿命,人活百岁自然是福气,有多少人在生命旅途上突然夭折,就像那句话说的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
广度即人的见识,人生在世不单是追求活的多久,而要看他一生经历过多少风云变幻,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无异于行尸走肉。
深度即人的精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精气神,有自己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才能不枉人生一场。
人生与其追求生命的长度,不如追求广度和深度。
生命的长度天注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只有广度和深度才把握在自己手中。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
一个人有广度有深度,如果再有长度,人的生命才有意义,才不会觉得“寿则多辱”讨人嫌,才会把生活过得精彩纷呈。
他和97岁的老伴(原上海一妇婴院长,教授,博导)住在中福会养老院,颐养天年。
老伴每天弹一小时的钢琴,平时就用电脑整理他俩和家人的照片,写下回忆说明留给后代,实质就是自媒体的图文创作。
老领导天天出门喂猫,平时爱看书读报看电视。
每次去看望他俩,回望往事谈天说地,其乐融融。一旦祝他俩保重身体,争取活到120岁以上,老领导就哀叹,活这么长有啥意思啊,受累吃苦讨人嫌。
老领导的这句话,就像庄子说的“寿则多辱”。
“寿则多辱”出自《庄子·外篇》。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译成白话文如下:
尧在华地巡视。将士说“祝圣人长寿”,尧说“用不着”,“祝圣人富有”,尧说“用不着”,“祝圣人多男儿”,尧说“用不着”
人们不解:“长寿、富有和多子,这是大家都想得到的。你偏偏不要,这是为什么啊?”
尧说:“多个儿子就多了一层担忧,财富多了就多出了麻烦,寿命长就会多受困辱。这三个都无助于培养德行,所以啊,你们不要对我祝福了。”
为什么人们羡慕的长寿,在庄子看来是多辱,在老领导看来是“受累吃苦讨人嫌”呢?
我想主要因为如下几点:
一、人是社会性动物,离不开社交需求,高龄百岁很难再被社会接受,朋友圈也不会呼朋唤友请他同乐,怕万一发生意外。
而长寿之人,都希望自己有人关心,不要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个人被人忘却,脱离社会,在他思想上无疑是在受累。
二、高龄百岁都有老年退行性体能下降,即使没病,也腿脚不灵行动不便,回想年轻时的生龙活虎,自然感到是在吃苦。
有句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套用下:老年才知愁滋味。
人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想心无挂碍的去远方欣赏山川大河,然而体能跟不上,只能幻想“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三、人活百岁,就算身心健康,就算有儿女孝敬,朋友关爱,但他自己也会觉得是“鸡立鹤群”,和社会格格不入讨人嫌。
更何况现在有不少子女自顾不暇,有的子女还把孝道抛到爪哇国,对父母不管不顾不孝顺,有的人势利眼,人情凉薄。
凡有自尊心的老人,回想当年的门庭若市,现如今门前冷落车马稀,难免哀叹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是个被社会讨人嫌的人。
人生其实可以用三个维度来衡量,一是长度,二是广度,三是深度。
长度即人的寿命,人活百岁自然是福气,有多少人在生命旅途上突然夭折,就像那句话说的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到。
广度即人的见识,人生在世不单是追求活的多久,而要看他一生经历过多少风云变幻,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无异于行尸走肉。
深度即人的精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精气神,有自己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才能不枉人生一场。
人生与其追求生命的长度,不如追求广度和深度。
生命的长度天注定,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长命百岁,只有广度和深度才把握在自己手中。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
一个人有广度有深度,如果再有长度,人的生命才有意义,才不会觉得“寿则多辱”讨人嫌,才会把生活过得精彩纷呈。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