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对小夫妻,结婚10年,他俩一不买房,也不租房,每个月花3万块住酒店,还要住海景房,他俩说,这种生活比租房买房爽太多啦。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房子奋斗时,这对小夫妻抛弃了这种想法,在城市中过着游牧生活。
大家都知道,想在香港买房价格都很高,如果是好的地段高达50万每平米,要买房的话压力太大,如果是租房的话生活质量也不高,许多人住着㓥房、棺材房、笼屋。
这一对小夫妻想通了,他们结婚10年,不买房,不租房,就住酒店,而且住酒店还包了所有电费、水费、网费,还有定期的客房服务,请家政的钱也省了。
酒店的纸巾、毛巾也都是免费提供的。
他们俩都彻底地断舍离,如果多出来的东西就寄存在租赁的迷你仓中,想到哪里去玩享受假期还非常方便,这种方法还真是挺好的,挺适合香港这种高房价的城市,如果是你,你会愿意过这种生活吗?
- 文化问答
- 答案列表
香港人的凄凉生活[朗读]
75岁的阿伯与6岁的女儿曾同住几平方的㓥房,月租居然要5500元,加上水电费,每月开支高达6500元:㓥房不是给人住的地方,只是马死落地行[泣不成声[泣不成声]。
甫踏住黄先生的新家,其6岁的女儿就在客厅蹦蹦跳,尽展天真烂漫,家居简洁骤眼看像是一个寻常家庭。但在三个月前,黄先生一家三口仍住在深水埗的㓥房单位,他形容当时厨房只得一个洗手盘大小,刚好能放置一个电磁炉煮食,但狭窄的空间连转身走动也难,“尽量都想她(女儿)在室外,不想她返来。”
由于缺乏活动空间,黄生会安排女儿参加大量由机构提供的免费课外活动,放假时会带她到公园,希望她呼吸多些新鲜空气,扩阔眼界,不想小孩子囿于几十呎(几平方)的空间内。
黄先生忆述说,当时的套房单位月租索价约5500元,又遭业主滥收双倍水电费,令每月开支高达6500元。
75岁的黄先生坦言综援租津只有约4000多元,要自己再用其他津贴去补足差额,令一家人的生活颇为拮据,为节省开支,他会到惜食堂领取免费饭餐。
但最令他不放心是㓥房的安全隐忧,黄先生称过去不时被邻居滋扰,又被投诉单位漏水、有噪音,后来更多次剪断入屋的光纤线,甚至踢铁闸等泄愤,令女儿感到惊慌害怕。其后黄先生透过社福机构得悉社会房屋共享计划,于是申请社协营运的西环“友乐居”项目,中签后在四月底入住,对他一家而言,就似走进另一个世界。
他说,新居虽然只是一房一厅,但比以往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以前厕所是现在四分之一、厨房是六分之一。”更笑称环境舒服得可以几天足不出户。
然而,计划的租住年期仅限于两年,被问到两年后的去向,黄先生随即就指“想都不敢想”。他指,过去曾接受颈椎大手术,现在只能用拐杖步行,不方便搬家,未来只能见步行步,或会申请社联的货柜组合屋项目。回想过去在㓥房的生活,他说“㓥房不是给人住的地方,只是马死落地行。”
甫踏住黄先生的新家,其6岁的女儿就在客厅蹦蹦跳,尽展天真烂漫,家居简洁骤眼看像是一个寻常家庭。但在三个月前,黄先生一家三口仍住在深水埗的㓥房单位,他形容当时厨房只得一个洗手盘大小,刚好能放置一个电磁炉煮食,但狭窄的空间连转身走动也难,“尽量都想她(女儿)在室外,不想她返来。”
由于缺乏活动空间,黄生会安排女儿参加大量由机构提供的免费课外活动,放假时会带她到公园,希望她呼吸多些新鲜空气,扩阔眼界,不想小孩子囿于几十呎(几平方)的空间内。
黄先生忆述说,当时的套房单位月租索价约5500元,又遭业主滥收双倍水电费,令每月开支高达6500元。
75岁的黄先生坦言综援租津只有约4000多元,要自己再用其他津贴去补足差额,令一家人的生活颇为拮据,为节省开支,他会到惜食堂领取免费饭餐。
但最令他不放心是㓥房的安全隐忧,黄先生称过去不时被邻居滋扰,又被投诉单位漏水、有噪音,后来更多次剪断入屋的光纤线,甚至踢铁闸等泄愤,令女儿感到惊慌害怕。其后黄先生透过社福机构得悉社会房屋共享计划,于是申请社协营运的西环“友乐居”项目,中签后在四月底入住,对他一家而言,就似走进另一个世界。
他说,新居虽然只是一房一厅,但比以往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以前厕所是现在四分之一、厨房是六分之一。”更笑称环境舒服得可以几天足不出户。
然而,计划的租住年期仅限于两年,被问到两年后的去向,黄先生随即就指“想都不敢想”。他指,过去曾接受颈椎大手术,现在只能用拐杖步行,不方便搬家,未来只能见步行步,或会申请社联的货柜组合屋项目。回想过去在㓥房的生活,他说“㓥房不是给人住的地方,只是马死落地行。”
有一家四口住在面积18平方的㓥房,阿爸失业一年多,阿妈做清洁工,月入13000元,一份薪水支撑着四人的生活,还被业主加租1000元:鬼叫自己穷,现在很彷徨,可能又要搬屋。
年约50岁的杨女士,一家四口租住㓥房十余年,两年半前搬到荃湾一间180呎(约18平方)的㓥房,月租6,000元。她刚入住时与业主签了两年合约,2021年3月已到期,虽然她以原有条件继续租住单位,但并没有正式签署续租合约。
同年11月,业主突然联络杨女士,以租管条例通过为由,要求在2022年1月条例生效前签下标准合约,并加租1,000元,加幅约17%。杨女士一向准时交租,与业主关系不错,岂料在加租一事上,业主斩钉截铁地说“冇得谈”
他们一家生活本已捉襟见肘,丈夫原在快餐店做散工,但因疫情已失业一年多。杨女士则是清洁工,月入13,000元,一份薪水支撑着四人的生活,压力如巨石压在她肩上。
她苦笑道,扣除租金、水电费和生活费后,自己薪水几乎“月月清”,加租的1,000元近乎一家人10天的生活费。丈夫对加租一事也深感无奈,只能慨叹“鬼叫自己穷”
“现在很彷徨,可能又要搬屋。”杨女士已着手寻找新租盘。提到另觅住处,杨女士沉默良久,大叹一口气。儿子今年中六,她担心搬家会影响儿子备战公开考试。
另一方面,价钱相若的新租盘面积较小,距离儿子的学校和自己上班的地点也较远。现时她和儿子步行十分钟便能上班上学,担心搬家后难以承担交通费用。
年约50岁的杨女士,一家四口租住㓥房十余年,两年半前搬到荃湾一间180呎(约18平方)的㓥房,月租6,000元。她刚入住时与业主签了两年合约,2021年3月已到期,虽然她以原有条件继续租住单位,但并没有正式签署续租合约。
同年11月,业主突然联络杨女士,以租管条例通过为由,要求在2022年1月条例生效前签下标准合约,并加租1,000元,加幅约17%。杨女士一向准时交租,与业主关系不错,岂料在加租一事上,业主斩钉截铁地说“冇得谈”
他们一家生活本已捉襟见肘,丈夫原在快餐店做散工,但因疫情已失业一年多。杨女士则是清洁工,月入13,000元,一份薪水支撑着四人的生活,压力如巨石压在她肩上。
她苦笑道,扣除租金、水电费和生活费后,自己薪水几乎“月月清”,加租的1,000元近乎一家人10天的生活费。丈夫对加租一事也深感无奈,只能慨叹“鬼叫自己穷”
“现在很彷徨,可能又要搬屋。”杨女士已着手寻找新租盘。提到另觅住处,杨女士沉默良久,大叹一口气。儿子今年中六,她担心搬家会影响儿子备战公开考试。
另一方面,价钱相若的新租盘面积较小,距离儿子的学校和自己上班的地点也较远。现时她和儿子步行十分钟便能上班上学,担心搬家后难以承担交通费用。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