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不是越低越好。
高血压是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脑卒中急性期及稳定恢复期合并低血压,应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理由是:(1)脑卒中后存在引发低血压的高危因素,尤其高血压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因其病灶本身或脑水肿、脑疝等可影响脑干网状结构中的心血管调节中枢。
(2)很多患者合并心力衰竭、严重感染、长期卧床导致直立性低血压,长期禁食或进食不足,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利尿剂导致血容量不足等多重导致低血压的因素,低血压随时可能发生,应密切监测、提前预防、及时治疗。
(3)脑卒中合并低血压发生率较高。
(4)从并发症及预后来分析,脑卒中合并低血压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预后不良。
(5)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脑血流量高低直接取决于收缩压水平。
低血压时及时治疗、适当升压可增加半暗带血流量,有望恢复脑细胞功能,为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供必要条件。
- 生活问答
- 答案列表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越低越好吗[朗读]
加入收藏